喜迎新春各地春节民俗大赏

2018-02-14 23:15节选
机电安全 2018年2期
关键词:年俗花市庙会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俗多样。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地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年俗。春节的脚步将近,来看看全国各地有趣的春节习俗吧。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春节,俗称过年。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杂耍、游艺,还有北京特色的商品、小吃。庙会上有一种逛庙会必买小玩意——咕噜噜会响的风车。这种风车系用细篾儿和彩纸条儿糊成风轮,安装在秫秸架子上,每个风轮带有白线拴好的一对小鼓槌儿,敲打着一个泥塑蒙纸面的小鼓,由四个以至十几个连在一起,风一吹过就会咕噜噜地想起。这小风车的转动的声音,伴随了无数北京孩子的童年,左手小风车儿,右手糖葫芦儿,就是北京孩子小时候关于春节最甜的回忆。

东北的春节习俗

东北人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就特别多。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除了吃饺子,东北还有过年吃冻梨的习俗。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云南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云南少数民族过年时与汉族一样也要贴对联,但那“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不仅“书写”方式不同,连贴的方式也别具一格。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着自制的春联边贴边唱,因此白族的春联被称为“歌联”。大门上贴的是春树和大象的图案,由家中年纪最大的老人制作,最小的娃娃粘贴。“歌联”贴到什么东西上面,就以那种东西为“主题”,唱首联歌“表达”联意。这种剪纸、唱歌融为一体的“歌联”,堪称白族文化的一大特色。

香港春节习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农历年也有着很有特色的传统习俗。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福建春节习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除夕夜,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本文节选自网络)

猜你喜欢
年俗花市庙会
逛花市
苏南年俗亦动人
元宵节,逛庙会
依托年俗学数学 构建德育一体化课程
春节看花市
姹紫嫣红开遍,喜迎新年花市如火
包头传统年俗与现代年俗对比初探
年俗教育在言传身教中传承
回到“风”中——评《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
传统庙会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以绍兴舜王庙会为个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