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璟娴
(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贫困大学生大多是出自于一些偏远山区的孩子,或者来自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同学大多数付不起自身的学费,这就造成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作为同龄人,成长在大学校园的同一屋檐下,对比后就会产生差异,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心理特点如下:
自卑是不够自信的表现,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消极的情绪表现,一种敏感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其他方面,总觉的自己什么对不行,得不到别人的肯定,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担心得不到别人尊重的心理状态。贫困生经常会表现出极大的自卑感,遇事退缩,有着比别人更敏感的自尊心。调查发现很多贫困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家里穷,让别人知道自己很特殊与他们不同,所以宁愿自己出去打工,借钱贷款也不愿接受学校国家的资助,因为不想让别人怜悯和看不起,这样长期下去,就会更加敏感,心理上就会偏执和过激,心理就会慢慢地扭曲变形,逐渐形成了既自卑又自尊、既坚强又脆弱的双重性格。
长时间的自卑容易使一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慢慢转向抑郁。总感觉到自己不如别人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有时候会因为别人一个眼神,都感觉别人是在说自己。同时不愿接受资助去贷款,这有增加了自己经济上的负担,再加上学习上的负担,啥时都往后退缩,能力培养落后,长此下去就会焦虑,接着就会变得越来越抑郁。如此的抑郁下去就会进行自我封闭,情绪低落不愿和别人交流,处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而无法自拔。内心孤独苦闷,对有些心理脆弱的同学来说就会对生活失去信心,看不到未来的希望,甚至在在重重压力一下就会走向极端,原有的对生活的希望和强烈的求知欲在这时就会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对社会极端不满后的宣泄和自我沉沦。
这些同学都有一种想要与别人交流又怕受到别人歧视的矛盾心理,也就是想搞好人际关系又进行自我封闭的矛盾心理。这样他们就会越来越不合群,朋友会越来越少,自己的人际圈子会越来越窄,就会把自己跟别人隔绝起来,自我封闭,自卑,敏感多疑,总感觉别人在自己背后说自己,常常给人一种难以接近而又不合群的感觉,长此以往,会造成性格上的严重缺陷,孤独沮丧,行单影孤。
贫困生心理问题是一种在各个高校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不能实现国家资助育人,培养人才的目地,这将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损失。所以,解决贫困生问题是目前刻不容缓的大事,要通过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全面来解决,尤其是学校将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和老师在了解贫困生心理的基础上,有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心态问题,及时开导,绝不因贫困而使一个学生退学,也绝不因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而使一个学生走上极端,走进他们的内心,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排出他们的心理阴影,使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远离心理危机。
贫困生只所以有的会完成不了学业,一方面还是学校的资助体系存在着问题,这种体系不能保证国家下拨的每一笔资助育人款都发放给需要帮助的贫困生,有的贫困生是不愿让别人看不起而不愿意去领这资助款,而还有一种现象是有的家庭并不所困的学生慌报家庭情况,让这笔善款变成了个人吃喝玩乐的资本,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确因为没钱而不得不退学,让国家的人才就这样流逝了。所以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资助金发放制度,要严格排查,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都发放给贫困生,帮助他们顺利的完成学业。
做好贫困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是整个资助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贫困生会因为自己家里贫困,跟别人不一样,产生自卑心理,内心敏感,如果不理解做好他们的心理工作,很容易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至会出现极端情况。学校和老师要及时调查和了解贫困生的家庭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为他们排忧解难。多开展一些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辅导班,及时帮助心理有问题的贫困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同时老师同学也要多和他们交流交流,让他们主动参与各项学校和班里的活动,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用乐观向上的情感来对待暂时的困难,鼓励贫困生自立自强、奋发、向上。
总之,我们给贫困生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要给他们心理精神上的关心和辅导,在保证每一个贫困生不因贫困而退学的情况下,更要保证他们不因心理问题而阻碍他们成长,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