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尼玛
(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农牧局畜牧兽医站,林芝 860200)
工布江达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南面,雅鲁藏布江以北,东临波密、林芝县,南接米林、加查、桑日县,西连墨竹工卡县,北至嘉黎县。全县总面积12 886 km2,草场面积800.19万亩,全县辖6乡3镇,79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3万人,其中农牧区人口2.8万人。全县牲畜17万余(头、只、匹),全县共计有兽医152人,其中村级动物防疫员138人、公益性岗位3人、县级兽医11人。
工布江达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隶属县畜牧兽医站管理,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没有单独编制,全县目前有动物卫生监督员1名,检疫员10名,均为官方兽医农业执法证资格。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8人。由于县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是两快牌子一套人马,工作压力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监督检疫任务越来越重,因此官方兽医包括协助检疫人员的编制、经费、待遇亟需提高。
工布江达县的养殖模式以散养为主,规模养殖也仅仅是初级规模化,全县现有藏猪养殖企业4家、藏鸡养殖企业1家、藏猪养殖合作社1家,业主养殖观念落后,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不利于管理。另外,动物检疫人员严重缺乏,本站共有14名工作人员,其中11名为官方兽医,其余3人中2名工人、1名公益性岗位,实属两套牌子(兽防、动检)一套人马,目前只有6个编制,动物卫生监督所无编制,既要防疫、检疫监督(包括屠宰检疫、产地检疫)、疫病监测,同时还要负责畜间包虫病防治工作,检疫监督工作面广量大,检疫人员到场到户困难。出栏动物不分工作日,养殖户报检不分白昼,随卖随报,检疫工作极其辛苦。
产销脱节,大多数养殖户不能提前决定出栏时间,通常是装车后报检,临床检查难以实现。实行电子出证后,检疫人员从站(所)到养殖场实施现场检疫后,对符合出证条件的动物出证时,再次从养殖场回到站(所)内进行电子出证,来回行程达几十公里。畜(货)主着急赶路,不愿耽误时间等待,对报检有抵触情绪。
养殖户文化水平低,养殖档案记录不完整,甚至不记录,检疫人员在产地检疫时养殖档案无从查阅,同时区内无畜禽标识。检疫的前置程序的完成率较低,但为方便群众,避免发生纠纷,必须有乡和村兽医的证明,保证动物临床检查健康的情况下被动出证,但这一环节完全不符合出证程序[1]。
目前检疫还是靠经验进行常规性检查,对潜伏期的疾病难以发现,实验室检验没有设备条件。除要检疫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外,还需检查非法添加物。目前仅有部分“瘦肉精”和"旋毛虫"快速检查试纸,检疫质量难以保证,当前食品安全真抓实干,纪检、监察部门追责力度大,检疫人员面对检疫工作如临大敌。
工布江达县动物检疫工作起步较晚,相关概念在群众心中尚未完善,导致其对检疫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不够。长期以来,工布江达县农牧民群众对病死畜无害化处理不理想,存在随意丢弃现象,易造成疫病传播,也有将病死动物自食的个别现象,未意识到这一类动物携带的病菌会随着食物链的迁移,传染自己及家人。群众在购买动物产品时,也未对其检疫证明进行索取,落后思想带来的是众多检验不合格或逃避检验的动物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带来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
第一,执法流程不规范。在进行日常检疫工作时,部分工作人员责任意识较低,不按照标准的程序执行操作。第二,执法力度不严格。某些检疫人员对于检疫不合格或还未检疫的动物产品,没有进行及时处理,工作纪律松散,执法作风不严肃,使这部分产品通过其他方式流入市场。第三,在执行检疫工作时,其他部门不予配合。在进行酒店及餐馆检疫工作时,工商等部门不积极配合,导致检疫工作开展不严格,动物检疫工作难以达到目标。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个别检疫人员对于相关违法行为不作处罚,如对于“收购无检疫证明动物的单位或个人”不会有任何惩罚措施。同时,对售卖未经过检疫的动物产品的农牧民群众只责令整改,没收其违法产品,再无其他惩罚措施[2]。
屠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目前还没有配备企业自身的肉品品质检验员,作为官方兽医其职责主要是监督企业检验员检验行为,但也负责检疫方面,既是监督员也是检疫员,同时企业对“瘦肉精”"旋毛虫"自检落实不到位。入场生猪索证索票,全部都由动物卫生监督所驻场检疫人员执行,进入屠宰场的生猪标识佩戴率、检疫证持证率相差甚远。工布江达县目前对牛、羊、禽未实行定点屠宰,检疫监管缺失。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没有编制,对人才的引进和工作的持续性造成制约。县财政动检经费每年只有5万元(包括实验室经费),随着工布江达县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工作面逐年扩大,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政府做好总体规划,划定禁养区。项目资金扶持素质高、真正想发展养殖业的企业和养殖户,降低检疫工作难度,减少检疫工作量。
政府相关部门应适当加大投资力度,以保障检疫检验,部门有足够的活动经费自我调剂。聘用协检员,协助开展产地检疫工作。
进一步完善检疫设施、设备,使用便携式电子打印机,现场检疫,当场出证,提高检疫效率。
加强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大检疫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宣传力度,深入群众中,宣传动物检疫的好处,使群众了解这一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支持检疫工作的开展[3]。同时各部门相互合作,从各个角度宣传,让群众自觉做检疫工作的监督者、协助者,这样才能使群众积极配合检疫工作的进行,才能使检疫工作真正起到保障食品安全、防治疾病蔓延的作用。
为保证检疫工作能顺利开展,成立相关的监督部门、完善相关监督机制、投入更多资金完善基础设备等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进行检疫执法工作时,需要相关摄影设备来完成现场录像工作,以便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此外,还需要政府给予专项基金保证工作人员能及时完成工作,如补贴交通费等,确保工作质量。
另外,需要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检疫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一培训需要定期开展,严格考勤并按时上交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培训要涵盖动物检疫法律、检疫实践技能、检疫工作标准等内容。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之熟练掌握检疫检验技术、检疫监督执法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