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裕婷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密不可分,为了使中国的艺术歌曲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应该看到古典诗词对艺术歌曲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中华民族的魂魄和精神永存,一个林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能够传承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无论从旋律和演唱上都显得简单质朴,以还原作品的“真”、“善”、“美”为标准,这也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中国的语言文化十分讲究字正腔圆,诗律按照平仄搭配,语言用四声,入乐按字行腔。由黎英海先生创作的歌曲《春晓》根据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古诗来谱曲,《春晓》全曲,每一句平仄相错,与格律诗的音韵规范完全符合。如首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都是运用平起仄入的声调搭配,符合五言绝句的格律,旋律以诉说性的语气娓娓道来。作曲家按照平仄声调的规律来谱写《春晓》的旋律,因此字声能和曲调紧密结合,依据诗韵本身的音乐性来发挥曲调的音乐性。
为了体现中国语言词韵上的风格,在旋律创作中经常加入不同的装饰音,以求达到于中国传统的声韵、节奏的和谐统一。作曲家罗忠镕创作歌曲《涉江采芙蓉》采用了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音乐风格与西方十二音技术的混搭来表现这首五言古诗惆怅、哀伤的意蕴,是西方十二音调式体系与中国的五声调式特征相结合的富有创造性的作品。近现代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由早期的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蜕变为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20世纪初期,青主、黄自、冼星海、罗镕忠等作曲家开始探索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形式,在保留古诗词原始韵味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通过对诗歌韵味和旋律美感的结合,实现了中国古典审美理想现代化的改变,从而创造出新的民族音乐文化形式。作曲家青主以古典诗词歌曲为题材谱写了《大江东去》(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词)等艺术歌曲。青主十分讲究音乐与语言平仄的关系,尽量还原诗词的朗诵性,不失旋律之美。
“古韵新声”有两种创作形式,一种是指依据古人留下的经典诗词而谱曲。由于中国秦汉时期没有完整记谱法,或是无法解读,导致许多古典诗词歌曲只见其词不闻其声。作曲家黎英海创作的艺术歌曲《枫桥夜泊》(唐·张继词)构思独特,这个运用现代作曲技法的多调式旋律蕴含着深远、古朴的意味。“月落乌啼霜满天”,作曲家对于诗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等意象把握的十分到位,运用现代的钢琴伴奏织体与诗歌独有的古典韵味的独唱旋律相结合,展现出了“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意境,钟声、流水声衬托人声,交相辉映。艺术歌曲《枫桥夜泊》还原了古典诗歌原有的韵味,使其再放翌彩.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歌曲的复兴;体现了作曲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觉性。这些创作并不改变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而是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了民族音乐,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价值。
另一种是指今人模仿古典诗词格律和韵味,创作出来的优秀典范作品。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蝶恋花·答李淑一》、《卜算子·咏梅》、《忆秦娥·娄山关》等,毛泽东的诗词善用词牌,风格神韵皆为古典气质,采用古典审美意境,将古典诗词进行当代解读。毛泽东的诗词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风格的结合体,豪放而不失婉约,其诗词十分讲究语言的韵律规范。劫夫、赵开生、田丰等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极力塑造出其诗歌的“音乐形象”。《蝶恋花·答李淑一》运用了苏州评弹的曲调进行创作,具有创新的意识,是诗词与民间音乐元素结合的佳作。苏州评弹本就是说唱艺术,接近群众的生活,运用于诗词歌曲的创作上更是雅俗共赏,别具一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典诗词歌曲也有了新的诠释。琼瑶的作品《在水一方》,采用了《诗经·蒹葭》的诗韵,吸取了诗歌中水意象的意境,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淋漓精致的表现出来。古典诗词歌曲在大部分的人眼中还是“阳春白雪”的艺术,依然存在“曲高和寡”的现象,而此类古典与流行相结合的歌曲被广为传唱。
“古韵新声”意味着中国艺术歌曲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新道路,我国丰富的诗词文化是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出古典审美理想现代化的音乐作品,从而形成具有独特意韵的歌曲文化形式。这种歌曲文化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很好地继承和保存了我国古典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