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玛吉
(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畜牧兽医站,海北 810499)
藏羊衣原体病的流行特点呈区域性,常导致一个区域内的母羊发生流产,公羊出现睾丸炎等生殖系统障碍,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并且衣原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藏羊衣原体是高原地区常见的传染病,可以造成多种动物患病。藏羊衣原体主要会感染患病羊的生殖道上皮细胞,从而造成母羊流产、弱胎以及死胎现象,公羊尿道炎、睾丸炎以及包皮炎等病症,除了性功能的影响外,也会造成患病羊产生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等并发症。绵羊衣原体流产率较低,而对藏羊的流产率高达25%。
藏羊衣原体是一种致病微生物,即衣原体科,衣原体属。目前常见的藏羊衣原体有以下两种:鹦鹉热衣原体以及反刍动物衣原体,也会对人进行传染。藏羊衣原体在流产母羊的胎盘上,子宫的分泌物中也含有部分。衣原体的繁殖只能在活细胞中进行,所以无法在普通培养皿中进行繁殖,通常接种在鸡胚中进行组织培养。衣原体繁殖过程中根据繁殖周期分为原体与始体,只有原体具有传染性[1]。衣原体抵抗力较弱,尤其是热敏感性极强,可以使用0.1%福尔马林、3%氢氧化钠、0.5%石炭酸以及70%酒精等进行消毒,使其失活。
衣原体宿主广泛,且为人畜共患病。主要传染源为病羊与带菌羊。病羊和带菌羊的粪便与尿液,精液、乳汁、羊水、胎衣以及流产胎儿都是带菌源。衣原体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眼结膜进行传染,所以若未对带菌源进行良好处理会严重影响饲养环境、饮水以及饲料,造成大面积传染。部分患病羊是通过蚊虫叮咬造成的患病。藏羊衣原体多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另外饲养条件不当、饲养管理模式松散等问题造成藏羊应激刺激,也会造成藏羊衣原体的发生于传染。
流产型发病的患病羊通常有50~90 d的潜伏期,患病母羊出现流产的症状,或产死胎。通常流产的情况在怀孕后期出现,并伴随胎衣不下,随后几天内都会排出带菌子宫分泌物,患病藏羊体温上升,并持续高烧1周左右。部分患病母羊会由于继发感染而死亡,继发的疾病通常为子宫内膜炎。羊群在首次感染发病时,会有25%左右的母羊发生流产,初产母羊群和经产母羊群的流产率不同,首次发病后次年流产大概在5%左右,发生过流产的母羊不会在流产。
肺肠炎型在6月龄以内的藏羔羊中发病率较高,潜伏期为2~10 d,具体表现为精神萎靡、并有腹泻的症状,体温上升至40.5℃,鼻腔内有黏稠的分泌去流出,随着病情的发展,会有咳嗽的症状,以及支气管肺炎。
关节炎型发病又叫做多发性关节炎,羔羊中发病率较高。发病初期体温上升,高达41~42℃,食欲废绝,不合群。肌肉僵硬疼痛,跛行,肢关节有痛感,到发病后期,跛行的症状更加严重,站立时背部拱起,部分患病藏羔羊长时间侧躺在地,不愿起身。关节炎型的发病率为30%以上。在饲养管理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死亡率较低。
发生结膜炎型患病的藏羊,可能一只眼感染,但大部分情况下两只眼都发生感染。患病藏羊眼结膜充血、水肿、流泪,随后角膜混浊,浑浊程度不同,同时还有血管翳、糜烂、溃疡和穿孔的现象。通常在发病3 d左右开始愈合。此种类型的发病通常不会引起死亡。
加强藏羊的饲养管理,尤其是冬季舍饲养殖时期,加强营养供应,保证藏羊的抵抗力,降低藏羊的患病率。定期对藏羊的羊舍进行清洁、消毒以及杀菌处理,可以使用0.5%石碳酸、0.1%甲醛、70%酒精以及3%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杀毒,减少羊舍内部的病原体,可以有效地控制藏羊的衣原体患病率,从根本上切断衣原体的传播途径。保证羊舍的温度与湿度适中,良好的通风,14 h以上的光照,保证藏羊在舍饲的情况下,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藏羊的机体素质,降低患病率。合理的促进藏羊运动,加快藏羊的新陈代谢与抵抗力。
为藏羊建立独立的档案体系,并为藏羊衣原体病的疫情监测制度,充分对该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一旦发现疑似患病藏羊,要立即隔离进行检验,特别要注意种公羊的疫病检测,采集精子前应当对种公羊进行详细的体检。通过藏羊衣原体病的疫情监测制度,能够及时发现传染源并将其消灭,降低了衣原体的扩散,减少了患病藏羊的数量,达到净化羊群的目的。对藏羊衣原体的流行病学调查要包括地方流行株,流行特点以及生物学特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可以为疫苗的研制以及防制措施的提出提供有力的科学化的依据[2]。
使用抗生素治疗藏羊衣原体容易产生耐药菌株,不仅没有将病原体消灭,还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患病风险。因此,对藏羊进行免疫接种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使用羊流产衣原体灭活苗对母羊和种公羊定期的进行免疫接种能够有效的预防该病,疫苗接种过程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从而达到对藏羊衣原体防护的作用,极大的降低了藏羊衣原体的患病率。通常羊衣原体灭活苗,可以持续2~3年,根据疫苗的批次、产地的不同可能有变化,使用时需要严格注意,并在档案上进行详细的备注,方便查看下次注射时间。藏羊在疫苗注射前,应当确保藏羊的机体没有疾病或不良状态,可以使用盐酸左旋咪唑进行适量的注射,并在藏羊的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点解多维溶液,供藏羊随意饮用,达到增强藏羊抵抗力的目的,避免疫苗接种带来的危害。
为了提高藏羊的免疫力与抵抗力,有效的降低衣原体的患病率,可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增加抵抗力的药物,提高藏羊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率。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氟苯尼考加强力霉素,针对藏羊衣原体,直接有效的预防藏羊衣原体,降低藏羊衣原体的患病率。
在藏羊发生衣原体后,要立即将其隔离,对流产的胎盘以及患病藏羊的其他排泄物进行集中销毁处理。使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的来苏尔溶液等比混合,对羊舍、场地等地点进行全面的紧急消毒处理。对流产型、肺炎型和肠炎型发病的患病羊肌肉注射青霉素进行治疗,每日2次,持续3 d,共计6次,每次按照160~320万IU的用量进行肌肉注射,具体用量应当根据患病羊的体重以及患病情况进行实际预估,同时也可以使用西环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等抗生素代替,进行治疗。对关节炎型发病的藏羊,在关节处涂抹鱼石脂,严重的病例使用抗生素。结膜炎型的患病藏羊使用红霉素眼膏或氧氟沙星眼药水[3]。
[1] 傅义娟,晁宜林,常明华,等.青海省牦牛藏羊衣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6,52(9):50-51.
[2] 张永军,胡永浩.绵羊衣原体病的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6,37(5):50.
[3] 巴提马·哈依沙.羊衣原体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及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