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伤寒的诊治

2018-02-14 17:06:49熊泽银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副伤寒小白鼠病死猪

熊泽银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荆州 434300)

0 引言

猪副伤寒致病菌为沙门氏菌,患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致病菌可以通过粪便、尿液、乳汁以及流产胎儿和羊水进行传播。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该种疾病,其中以6月龄以下仔猪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同时沙门氏菌的其他血清型还可以感染其它动物。沙门氏菌主要经消化道和交配等途径进行传播,病菌通过污染饲料垫料和饮用水,经过消化道感染健康猪,健康猪通过和患病猪进行交配或者使用患病公猪精液人工授精也可以感染引发该种疾病。猪副伤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呈现散发或地方流行,在多雨潮湿季节最易发生。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患病猪胃肠道内,属于条件致病菌,通常情况下不会表现出致病能力,当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时,致病菌的活动性就会发生改变而造成内源感染。因此做好该种疾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

1 发病经过

公安县某养殖户于2017年8月13日向当地兽医站报告,他养殖的3月龄断奶仔猪群中出现发病情况。接到求助后,立即赶往该养殖场。到场后通过和养殖户交谈得知,发病猪主要以3月龄断奶仔猪为主,在10 d前4头突然发病,并在第2天死亡,随后整个猪群中陆续出现发病。发病后立即将患病猪隔离,并对养殖场进行了多次消毒,曾经使用青霉素钾、链霉素进行治疗,没有取得明显治疗效果。该养殖户对猪群进行了严格的疫苗免疫。通过对养殖环境进行进一步调查得知,该养殖场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管理不当,由于前几天下雨,猪舍潮湿,温度较高,通风不良,猪舍内能够闻到明显的刺激性气体。结合整个发病经过和该养殖场的饲养条件,兽医怀疑是某种致病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确诊之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很好的控制了病情,避免养殖户经济损失进一步增加。

2 临床症状

急性型患病猪发病十分迅速,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直至废绝、四肢瘫痪、呼吸极度困难以及眼结膜高度充血水肿。9头患病猪耳部、腹部皮肤下存在紫红色斑点,发病2 d后死亡。亚急性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0℃以上,发病初期出现便秘症状,排出球状坚硬粪便,在粪便表面包裹一层粘液,随后排除粥样稀便。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病猪腹泻症状更为明显,排出水样稀便,粪便颜色呈现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难闻。在临死之前,患病猪排出酱油色水样稀便,在粪便中夹杂大量血液和肠粘膜。患病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全身肌肉震颤,喜欢群居在一起取暖,相互堆叠。部分患病猪眼角内分泌出粘稠或脓性分泌物,有些患病猪发现角膜混浊,严重的出现溃疡病变。最终有6头患病猪在发病2周后,极度消瘦衰竭而死。

3 病理学变化

解剖9头急性型死亡的病死猪和6头亚急性经过的病死猪。9头急性死亡的病死猪,主要表现为脾脏严重肿大,外观呈现蓝色或蓝紫色,切面呈现红色质地,好像橡皮。9头急性型死亡的病死猪肠系膜淋巴结呈现索状肿大充血,切面呈现红色,呈现大理石纹路病变,身体其他淋巴结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水肿充血。肝脏肾脏严重充血肿大,在肝脏和肾脏表面存在小点出血病变,其它浆膜和粘膜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病斑。6头亚急性经过的病死猪主要表现为身体严重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盲肠和结肠肠壁增厚,在粘膜表面覆盖了一层浮乳状粘性物质,将粘性物质去除后,发现粘膜底部呈现红色并存在边缘不整齐的坏死病灶。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肺脏存在慢性卡他性炎症,肝实质可以看见有糠麸状黄色坏死病灶。

4 病理学变化

4.1 病料镜检

无菌环境下采集上述病死猪病变淋巴结组织,脾脏病变组织,肝脏病变组织,粉碎后制成触片,经火焰固定,用革兰氏染色,干燥后镜检,镜检可以发现无荚膜,有鞭炮能够运动的革兰氏阴性染色致病菌。

4.2 细菌分离

无菌环境下,将上述病料接种到普通琼脂培养基、SS琼脂培养基,37℃恒温培养24 h。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直径大小为2~3 mm的致病菌菌落。在SS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圆形、中间隆起、湿润光滑、边缘整齐、中心带有黑色点状的致病菌菌落[1]。

4.3 生化实验

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常规生化实验,发现该种致病菌不分解乳糖蔗糖,侧金盏花醇和水杨苷,能够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致病菌能够利用枸橼酸盐,还能够还原硝酸盐。在氯化钾培养基中不能正常生长,不存在苯丙氨酸脱氨酶。该致病菌生化特点和沙门氏菌生化特点一致。

4.4 动物实验

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经过三代纯化以后,将培养物充分稀释后,选3只小白鼠作为实验组,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稀释后的溶液0.2 mL,同时设置对照组小白鼠,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结果3只小白鼠发病第4天全部死亡,对照组3只小白鼠正常存活。解剖病死小白鼠,病变部位和上述病理学变化基本一致。

4.5 药敏实验

选择分离得到的致病菌,使用纸片法进行常规抗生素药敏实验[2]。选择了阿米卡星、磺胺甲基异恶唑、氯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氨苄、新霉素等12种常规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实验结果显示,该种致病菌对新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氨苄有抑菌圈分别为17 mm、20 mm、15 mm,而其他常规抗生素抑菌圈较小,呈现低敏反应。

5 防治

5.1 治疗

本次诊治过程中,共出现患病猪41头,治疗无效死亡15头,治疗后死亡7头。猪副伤寒治疗要选择高敏抗生素对症治疗。本次选择使用硫酸庆大霉素,按照体重每公斤使用0.2 mg,2次/d,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针对严重腹泻,身体逐渐消瘦,出现明显脱水症状的患病猪,选择使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20%的安娜卡注射液10 mL,维生素C注射液10 mL,10%的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维生素B1注射液10 mL,混合后1次静脉注射,1次/d,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强化补液,避免脱水。通过采用上述手段治疗5 d后,除7头患病猪因为病情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外,剩余患病猪全部恢复健康。连续跟踪随访1个月,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继续发病。

5.2 预防

首先,要严格消毒。整个养殖场内外环境从健康猪舍开始,进行彻底有效的消毒,发病期间坚持消毒2次/d,连续使用1周后每周消毒2次[3]。猪舍粪便尿液清扫完毕后,进行消毒处理,预防疫病扩散,日常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食槽要经常洗刷,保持干净卫生;其次,坚持自繁自育。坚持自繁自育原则,切记盲目引种,杜绝致病菌引入猪场。必须引种时,要严格做好产地检疫合格和观察工作,确保健康后才能混群饲养。针对未发病的患病猪,选择使用本养殖场自制的,猪副伤寒菌苗,加大剂量进行免疫接种,每头猪注射2 mL,1次肌肉注射;最后,改善饲养管理方法。确保猪群有清洁、健康、卫生的饲料和饮水,及时更换垫料,保持圈舍正常通风,控制好饲养密度。在发病高峰时期,可以向饲料和饮用水中添加维生素C和矿物质,增加猪群身体抵抗能力,避免该种疾病爆发。

[1] 姜春燕.浅谈猪副伤寒感染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6(11):108-109.

[2] 蒋飞,张建国.猪副伤寒病的诊断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3):27.

[3] 黄毓茂.当前猪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控策略[J].今日养猪业,2011(5):14-16.

猜你喜欢
副伤寒小白鼠病死猪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十只快乐的小白鼠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十只快乐的小白鼠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小白鼠观察记
病死猪堆肥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堆肥效果研究
机灵的小白鼠
仔猪副伤寒的预防与治疗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