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
针对项目建设施工阶段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环境复杂等特点,本文对造成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环节和主要阶段失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哪些是管理失误,哪些是决策失误,哪些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重点对单体及群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1.1 方案阶段
由于工期原因,存在着受时间的制约而仓促进行设计的现象。有的项目在方案阶段将时间过多地用于外观造型设计,而忽视了平面功能的重要性,即注重建筑的造型,凸显外立面效果,而忽略了使用功能,使得设计的经济效果得不到充分体现。例如建筑采用异型结构,结构复杂,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异型平面不仅办公家具不好布置,而且减少了有效使用面积;还有的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许多方案采用玻璃幕墙,从立面看采光效果好,但因开启窗户过小且不是平开窗,致使办公室通风效果差,尤其在夏季室内热量不易散发,需要安装空调散热降温,从而增加了建筑使用能耗。
1.1.2 施工图阶段
设计图纸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期的控制,还关系到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如果某个环节的技术细节图纸交待不清或者各专业的图纸设计存在矛盾,例如单体和室外管网在衔接中的矛盾或者室内水、暖、电的设置位置、管线走向、标高定位相互矛盾,就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很难按图纸进行施工,需要反复就技术要求或施工做法请设计人员解决问题,甚至需停工就某些关键部位请设计人员做补充设计,这必然会导致影响工期的延误。
1.2.1 前期工作不细致
对于群体建筑,其特征是地形复杂且占地面积大,如果开工前期未对整个原始地貌进行详细地测量,未全盘统筹考虑整个场地的雨水、污水排放布置,而只考虑了先行开工项目的排水问题,可能会造成部分施工场地出现雨污水排放困难的现象,给施工带来困扰。再如,忽视土方开挖前的场内土方平衡工作,分区调配与全场调配未进行统筹协调,只顾及局部平衡,任意挖填而破坏全局平衡,可能会同时增加土方外运进、出的工作量,导致土方运输费用加大,并影响现场平面布置。
1.2.2 进行变更缺乏周全考虑
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有时进行设计变更时缺乏周全考虑,各专业之间沟通不到位,最终造成工程返工。例如,某建筑的走道进行结构施工时,管道安装尚未实施,当时感到走道的采光效果差,为改善采光条件,在未统筹考虑此处的安装条件的情况下,贸然将部分楼板变更为采光天窗,但在具体实施时才发现采光天窗下有消防管道及其他管道并排通过,无法达到预期的采光效果,最终又恢复成原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楼板。
有的项目为了节约成本,忽视了设计标准,对设计图纸随意进行删改,影响了设计的完整性,缺乏预见性,其作用可能适得其反。例如,在某建筑中,认为原设计的桥架过大,为节省造价决定将原设计桥架改小。当主体施工完毕,新增了中央空调项目,用电负荷加大,电缆增加,但由于桥架内没有多余的空间敷设电缆,最终只能另外增加一趟桥架。
1.2.3 履行手续不及时
有些项目在施工中出现变更时,往往不及时履行变更审核手续,施工单位先干后变、先干后算,但事后往往出现扯皮现象。例如遇到图纸无详细工程做法导致施工无法继续进行时,为了保证工期,在设计单位出具正式的变更前,往往施工单位已经开始按照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施工,这样就给控制工程造价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1.2.4 盲目抢工期、赶进度
有些项目在施工时为了抢工期,工序衔接与工序安排不合理,加之管理不善,出现工序颠倒,造成返工修理,既影响质量,又拖时间,欲速则不达。例如,土建主体工程完成时已进入冬季,为了抢工期,在地面面层未施工的情况下抢装暖气片,造成第二年楼面面层施工时,暖气片下的局部面层和大面积楼面面层无法交圈,只得拆下暖气片,拆除局部面层重新施工,既费工又费料,最终工期不仅没有缩短,反而因返工拖延了工期。
1.2.5 不同标段作业面交叉施工带来的问题
群体建筑的特点是分期、分批、分区域建设,标段多、施工作业面多,各标段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如果不尽如人意,经常会出现误工、返工等问题。例如,单体工程和室外管网工程存在着作业面交叉施工协调不力的现象,单体建筑施工已进入装修阶段,室外管网进场开始开挖管沟,给单体建筑材料的进出场地带来困难,增加了施工组织的难度。另外,专业分包和总包也存在着作业面交叉施工协调不合理的现象,专业分包施工时对成品造成破坏,不仅对结构质量可能存在影响,还产生了返工费用,势必增加工程造价。再如,某建筑主体完工后空调施工进场,空调主机进场时必须把部分外墙成品拆除后,才能将空调主机安装至机房,事毕再对拆除的墙体进行恢复,由此不仅给施工带来了不便,而且还增加了费用。
要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果,离不开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协作与配合。但是,作为项目建设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影响甚至决定着其他参建单位的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把细化工程管理程序、强化建设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作为工作指导思想,把施工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分清主次轻重,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不仅要从设计一开始就参与管理,还要把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设计阶段,同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协调并提供有效数据。主动采取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相结合,避免过于追求形式上的东西,一是在实际功能需求上下功夫;二是考虑地域性、经济性。重点着眼于建筑平面、使用环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合使用要求满足立面效果,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保证设计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实用,为控制投资把好关。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增强设计人员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参与意识,要求设计人员提供全程服务,出现问题时做到事中控制。针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要缩短工作环节,尽量做到现场解决问题,共同商讨变更方案,使信息反馈准确及时,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2.1 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群体建筑不同标段的施工是一个连续性、系统性的工作,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在开工准备时应做周密细致的工作。详细了解整个区域的地形、地貌、地下水位情况,统筹考虑,将先开工区域的排水布置在既不影响第一批建筑的交付使用,又便于后期施工排水的位置;在前期开工的室外管网工程的适当位置预留接口,使后期施工的雨污水管网能汇入正式的排水系统中。
土方平衡与调配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进度,分期分批进行施工工程的土方堆放和调运。为了避免重复挖运和场地混乱现象,土方调配应遵循近期施工与后期施工相结合、分区与全场调配相结合的原则,使挖方与填方基本达到平衡,尽量减少挖方量和运距,并将质量好的土用在基坑回填,将废弃的土一次性运到指定弃土场,避免土方重复挖运,最终达到节省费用的目的。
2.2.2 把好工程变更关
由于设计与施工的复杂性,一次图纸会审不可能解决图纸存在的所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需要工程设计变更和签证的情况。因此,建立严格的设计变更和签证审批制度尤为重要。要坚决杜绝不负责任的设计变更和“先干后变、先干后算、边干边变”现象的出现。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要围绕质量、工期、造价、使用功能四个方面,区分不同情况,发挥主导作用并把好审查关。
第一种情况是建设单位提出变更。当发现设计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而需要变更时,经设计单位发联系单属于合理变更。除此之外,应坚持按图施工。
第二种情况是施工单位提出变更。如果变更后有利于质量、工期、造价以及使用功能的发挥,建设单位应积极支持并经过设计单位同意。除此之外,应坚持按图施工。
第三种情况是因缺少材料不能按图施工时,需选择代用材料而引起的变更。这种变更除了需要双方协调好经济责任之外,还须经过设计单位技术复核。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经设计单位同意方可变更。
2.2.3 全面准确地反映签证的真实面貌
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做好记录,核实资料是否切合实际或准确,对变更的项目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收集好第一手资料。另外,对需要签证的工程项目要进行现场踏勘,然后再核实增减工作量,并留存影像资料,以便全面准确地反映签证的真实面貌,同时组织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有关人员做好隐蔽工程量会签工作。
2.2.4 协调好施工阶段各方的工作
对于涉及专业多、施工队伍多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把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作为管理的重点,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避免各工种施工人员只考虑自己的施工便利,而不注重对成品的保护。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减少因施工差错带来的协调问题。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工程对象,掌握工程特点,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并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要求并监督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各标段的相互协调与配合,避免因交叉施工安排欠妥或施工环节把握失误造成的窝工和返工。
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要有前瞻性,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系统化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对工程建设项目做到事先有计划、事中有检查、事后有措施,形成有效的动态控制体系。同时,要关注各项目、各工序的联系,保证对每个单体、配套工程的进度控制能较好地服务于群体建设的全局,为群体工程多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支撑。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计划管理和协调配合,科学安排各工序,实现各工种的立体交叉和空间流水作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建设单位工期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本文对建设项目在设计环节和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控制和监督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在管理上做到层次分明、密切配合,才能在工程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