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红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新疆伊犁 835000
有研究实践表明,对于短暂性、间歇性及不定期发作的患者,如能够尽可能延长动态心电图的监测时长,则可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阳性诊断率[1],从而也十分利于临床抗病治疗的积极开展。目前,临床实践中常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进行超长时程监测,其记录时间可长达数天,能够准确记录下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发作的时间、次数及图形特征等信息,使得临床依据此报告进行明确诊断。为此,该研究特探讨了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价值,以为提高其阳性诊断率提供重要的研究理论及可靠的实践依据。现该研究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到该院就诊的1 674例疑似心律失常患者,分组进行诊断,分别应用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对比探讨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应用意义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到该院就诊的1 674例疑似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个对照诊断小组,即研究组(n=837)和对照组(n=837)。研究组中男451例、女386例;年龄 32~78 岁,平均年龄(51.34±5.67)岁;对照组中男449例、女 388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1.48±5.58)岁。该研究中两组入选者均符合以下条件:最近1年内出现疑似心律失常疾病的各种相关症状及体征,如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晕厥前兆、晕厥等[2-3],经常规检查而未明确病因,且不存在紧急植入除颤器或心脏起搏器等的临床适应证,均保证能够按照院方要求积极配合完成诊断检查及随访。排除了植入永久起搏器、除颤器等设备的患者及孕妇。两组临床资料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所选病例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以及家属也均知情同意。
1.2.1 动态心电图 对837例研究组患者应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进行超长时程监测,嘱患者持续监测24 h后复诊,操作医生通过对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传输与回放,从而诊断分析患者有无心律失常疾病。
1.2.2 常规心电图 对837例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手段,待患者完成检查后需及时回收心电图报告,以利于数据的及时统计,从而针对进行疾病的诊断分析。
通过回放软件将监测记录所得的全部数据进行高分辨率显示。如连续心电信号、数字数据及图表数据(全程心率趋势图、RR间期序列归一化直方图以及标记事件心电图)等[4-6]。利用鼠标、键盘或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输入分析的参数及指令,从而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并完成数据的确认、修改及编辑等操作,最终生成一份详细的临床诊断报告。对照分析两组的心律失常阳性诊断率结果,从而探讨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价值。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37例研究组患者均被明确诊断出存在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疾病,其中窦性心动过速67例、窦性心动过缓50例、窦性停搏50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75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41例、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48例、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115例、阵发性室上速45例、间歇性房颤87例、房颤合并长间歇68例、短阵房速35例、频发房早66例、频发室早45例、室速45例,其阳性诊断率为100.0%(837/837);而对照组患者中诊断出有693例患者存在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50例、窦性心动过缓46例、窦性停搏36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56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7例、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42例、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95例、阵发性室上速38例、间歇性房颤67例、房颤合并长间歇57例、短阵房速33例、频发房早54例、频发室早42例、室速40例,其阳性诊断率为82.8%(693/837)。
以临床抗心律失常治疗后的疗效为诊断标准,证实两组患者均存在心律失常疾病,而组间阳性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55,P<0.05),故可表明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准确率更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目前已有实践研究指出,利用ILR可实现连续记录长达数年之久的心电信号,且患者安装ILR后,相对于其他常规检查诊断手段,利于获得更高的阳性诊断率,但此监测手段具有有创性,费用也较高昂,患者接受度较低,难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而动态心电图则是目前普遍常用的一种临床诊断技术,对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疾病均具有很高的阳性诊断率,而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症状发作的不够频繁的患者有显著的诊断价值,能够尽可能避免误诊或漏诊的发生。此外,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是一种可以实现超长时间连续性记录、编集及分析人体心脏在安静和活动等自然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情况[7-8],其主要是通过测定P波、P-R段、P-R间期、QRS波群、S-T段、T波、Q-T间期、电轴、节律、心律、心率等指标,以及超长时程动态记录各种失常事件,从而进行检查患者有无心律失常疾病,相对于常规心电图而言,动态心电图于24 h内即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一过性或短暂性发作患者的检出率,扩大了心电图应用于临床诊断心律失常的范围,将阳性诊断效率提高、监测时间窗口拓宽,特别对某些致命性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其能够通过分析发作频度与活动及睡眠等因素的相关关系,从而筛查出存在高危险因素的患者,以帮助医生决定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工作的开展。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能够准确记录症状发作的时间、数量和分布状态[9],是目前临床确切诊断心律失常的高效途径,也利于鉴别诊断各种心脏疾病,还可免除创伤性及风险性诊断方法的不必要应用,而且对指导确诊后的抗心律失常治疗措施的有效开展及评估患者预后有很大帮助,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该研究中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阳性诊断率为100.0%,对照组的阳性诊断率为8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55,P<0.05),这一结果也表明了应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可减少不利因素对患者心电图变化的干扰及影响,提高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率。该文研究结果与李亚军[10]的研究结果(即24 h Holter阳性率为88.00%、常规心电图的阳性率为56.00%)相比较差异性显著,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所选的病例样本间存在着不可预估的差异性,以及可能与选用的设备型号有关。
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能够检出隐匿性心率异常,并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信号;能够检测出快速性心律失常,并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的规律;利于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为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安装起搏器的类型选择提供客观依据;还可作为评价临床疗效的指标,对发现致死性危险因素也有可靠的作用,而且动态心电图能够协助判断如胸闷、心悸、眩晕或昏厥等间歇发作症状是否心源性。
综上所述,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操作简便、监测时程创口宽、应用安全性高、诊断阳性率高,对指导临床针对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