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2018-02-14 11:57:28谢宇航唐其江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预案演练应急

王 安,谢宇航,唐其江,王 磊

医院应急管理就是针对突发事件做出的事前防范、事中反应、事后恢复的工作体系,能够大限度地把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从而为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扫清障碍[1]。《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明确强调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医院应急管理的核心环节,纳入评价核心条款[2]。医院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本研究结合我院开展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实践,分析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医院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1 我院开展应急管理的具体做法

1.1 开展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

医院内部设计调查表,认真开展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工作。从严重性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着手,事件包括公共卫生事件、火灾、停电、停水、停暖、医疗气体中断、信息系统障碍、急救设备调配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事件、职业暴露、医院感染暴发、医疗纠纷、食品安全事件等[3]。在此基础上,一是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机构是卫生应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承担着早期预警、现场救援、医疗救治、控制传染、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社会影响等多重责任[4]。二是做好院内不良事件收集工作。包括质量管理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社会服务部和病区开展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行风办医德医风投诉情况、医患沟通办公室医疗纠纷投诉情况、医院总值班记录和行政处安全检查记录资料。能够及时了解医院应急情况,做到快速处理。

1.2 完善应急管理规章和制度

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和规章按照医院实际情况及国家的法律、法规等相关要求制定。医院成立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医院应急工作办公室,负责医院应急日常管理工作,规定突发事件中医疗、护理、纠纷、保卫、信息等部门职责。健全医院应急管理组织结构,确保指挥系统的集中领导、高效运转、统一调度。

结合医院应急工作实际,健全医院应急预案,实现预案的动态管理,并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改善。在节假日或重大安全保障时,建立医院应急小分队,从各个专业抽调骨干,考虑专业、年龄,队伍人员构成合理,包括医疗、护理、保障、后勤等,明确各自职责,确保应急小分队高效运转。

1.3 组织应急能力演练和培训

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保卫处牵头,组织应急演练,如消防演练,灭火器、消防栓的使用。考虑到医院建筑、人群、设备、科室分布,培训也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门诊区域、急诊局域考虑人流量较大;手术室、影像科重点考虑仪器设备防护;病案室考虑病历资料;内科病房和外科病房患者的不同特点等。每次演练时,医院职能保障部门全程参与。在演练过程中随机设定不同的现场应急场景,现场实际决策、紧急采取行动,从而检验和提高演练人员临场组织指挥、队伍调动、应急处置和后勤保障等能力。同时,医院也利用多种形式组织院内培训工作,作为医院急救能力的重要补充,医院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心肺复苏等专项培训。

1.4 加强医院应急仓库建设

应急物资与应急设备是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资支撑[5]。我院改变过去的临时调配物资模式,缺乏对应急设备物资统筹管理的状况。专门建立应急物资仓库,应急物资包括常用药品、急救箱、急救防护装备等。同时,制定应急仓库物资设备目录,由专人管理、定期维护,检查、核对、更新应急药品、器械、设备等。

2 当前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医院应急工作体系不够健全

医院应急工作体系包括应急管理制度、预案、应急队伍、应急培训和演练、应急物资准备等各个环节。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发现,医院应急管理制度内容不够全面,可操作性欠缺,系统性和整体性差。应急处理流程往往是被动应付,哪里有问题解决哪边;在医院应急工作上,未科学确定医院应急重点环节;应急管理组织相对分散,各部门各负其责,如门诊办公室负责门诊区域、保卫处负责治安防火、院内交通疏导、医务处负责病区纠纷应急处理、信息科负责医院信息系统维护等,现有应急工作体系存在工作统一和协调性不强等问题。

2.2 应急预案操作性需要提高

目前医院有预案但多数不实用,主要是无法操作执行,大而粗,未按照具体流程、内容和职责来要求。应急预案过于笼统,要提高针对性,预案应该包含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有具体处置流程和分工职责。预案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医院目前应急救助经验、重点区域、重点岗位。

2.3 医院应急培训开展不够细致

医院制定的各项应急管理制度和预案能否真正贯彻执行,关键是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是否落到实处。培训开展不够全面细致,包括培训人员、培训内容不够全面,对于应急事件未做到分门别类,如群体外伤事件、火情烧伤、纠纷安全事情等。各类别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知晓度需要提高。医院重点工作在临床诊疗活动,部门演练如同过场,如消防演练,大部分依赖于保卫处牵头组织,其余演练仅停留在应付阶段。

3 讨论

3.1 加强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为确保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医院能够迅速、及时、有效地应对。应制定完整的应急工作流程,加快响应速度。制定应急程序、制度、流程要根据本院情况针对性进行,综合考虑医院布局,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包括应急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应急信息化、应急队伍建设、应急培训和演练、应急物资准备等各个环节[6]。应急预案应包括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总体预案着眼于应急处理的共性。专项预案是各类别应急事件处理,例如停水、停电、纠纷事件处理,包括应急分队、处理流程等。制定预案的关键是要按照预案进行实际演练,因此,需要在实际演练中不断修订和改进。各环节更加顺畅。

3.2 努力营造医院患者安全文化

患者安全文化对医疗行为及医疗结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7]。首先,在安全理念推广、风险识别、团队沟通与合作训练阶段加强宣传,尤其在团队沟通上,开展沟通技巧培训、角色扮演活动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其次,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和危机意识。准确理解与把握安全文化的内涵和基本要素,突出强调人为因素对患者安全的重要影响。最后,就是要充分发挥各个层级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团队内部及团队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将安全文化的理念整合到组织的每一个单元、注入到每一个操作规范之中[8]。

3.3 推动医院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全院范围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广、信息收集准确,传递交流通畅的网络平台,促进医院危机因素的实时共享。涉及医院决策调度系统、监测监控系统、资料保障系统、健康服务系统等方面[9]。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创新监测监控系统,能够快速掌握医院突发应急情况。对于院内资源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各类别应急救援设备,包括应急救援车辆、手术装备、急救设备、消毒供应设备等。促进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化。

[1]赵英英,郑亚群,万 文.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7,21(1):12-14.

[2]张 燕,马 君,王 伟.突发事件对医院应急管理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4):7-9.

[3]康晓梅,向 孟,顾 民,等.医疗机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与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26(5):148-150.

[4]吴三兵,余永强,刘祝明,等.公立医院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救援的SWOT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8):25-27.

[5]冯 文.医院应急物资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16,26(7):98-99.

[6]何 进,姚 健,郑 锐.泸州市某医院病区应急疏散演练的实施方法和评价[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11(4):639-641.

[7]姜晓洁.医院安全文化的构建[J].现代国企研究,2017,24(3):285.

[8]边永娜,任小烨,高建民,等.风险管理理论在某三甲医院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1):4-6,13.

[9]连万民,陈淑华,叶泽兵,等.广东省某医院区域应急医学救援体系智能化应用现状分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10(4):579-581.

猜你喜欢
预案演练应急
启东市强化预案演练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首次演练
环球时报(2023-03-20)2023-03-20 15:15:32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5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未雨绸缪演练忙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中国民政(2016年9期)2016-05-17 04: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