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枫
煤矿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安全工作都是尤为重要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煤矿生产能够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煤矿的生产和管理遇到了很多挑战和问题,但是对于安全管理这一块的工作还是有缺陷,比如,没有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专业的数据统计工具,才导致数据统计的不完善,从而无法进行分析和改善。本文从此入手,根据大数据对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帮助做了有效分析。
大数据最早是源于美国数据科学家的研究理论,后来在全世界大范围盛行是由麦肯锡研究院发表的研究报告。从字面上理解大数据,就是以“大”为对象,它特别突出了研究对象的数量,和规模。有很多海量的数据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人工计算,只能通过云计算来完成。体量大,数据多,密度高以及真实性强是其主要特征,依托于云计算之上,将不同类别的数据分化到不同的信息处理中心中,再进行分析和预测。
1.2.1 数据体量大
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不同的数据,例如瓦斯监测下的数据,机电设备运转下的数据,工作人员的数据监测等各种各类的数据,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也积累了各种大量的数据。
1.2.2 数据种类繁多
数据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例如瓦斯监测就是结构化的数据,矿土资料,监控视频等属于半结构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诸如此类半结构化的数据越来越多。
1.2.3 数据价值密度低
煤矿工作人员在井下工作时,会链接各种检测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对井下工作的实时监控,从而会产生一系列的海量数据,但在这些数据中真正有作用的却很少。
1.2.4 数据产生和增长速度快
在现在的信息网络时代,很多工作都参杂了信息化的管理,在煤矿管理工作中也融入了这一点,各种针对煤矿安全管理的信息监测系统不断运行,产生大量数据,而且持续快速增长。
以上的基调充分显示了,煤矿安全管理数据的4V,能够加入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预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使管理人员能够做好相应的应对方案,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无法挽救。
我国政府部门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煤矿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和人员的死伤率有所下降。但在这其中还是有许多问题有待考虑:①煤矿安全事故的隐患现在主要是靠人力,通过专业人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去推测和估计有可能发生的事故,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收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预测的结果,精准度较低,可靠性和科学性不高。②我国现在主要采取的是模式是“事后管理”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缺乏有效的事故分析工具,不能做到事前预防,只能在事故发生后,才能进行相对应的事故分析和制定防御措施。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很大,不利于长期发展。
当前,主要遇到的技术难题有缺乏专业有效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和一些技术性的高级处理工具还有待改善和提高,例如去冗降噪技术,高效处理等技术。
独立的数据库无论是煤矿企业还是相关部门都是要独立建设的一个数据库。目前各个数据库还没有形成统一,在规范性上还有所欠缺,所以很难实现各个数据库之间的有效对接。当然,信息时代的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略的,要从技术和法律两方面来保障数据的安全,很多大数据应用也可能会泄漏数据分析对象的信息,会对分析对象和企业完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和伤害。
现阶段,复合型人才是越来越少了,大数据是一门新兴技术,需要很强的技术能力,所以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其关键环节数据分析是需要预言建模或未来趋势的分析,相对于传统的数据分析人员并不具备这种专业技能。
煤矿安全性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国家的关注,国家如何解决煤矿安全管理成为了重要的难题,据调查我国2014年的时候因煤矿导致死亡的人数明显下降,原因是实现了大数据的应用,但该数据对比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可以看出大数据的出现为煤矿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个窗口和契机,并且煤矿数据本身也存在着体量大、变化快、价值密度低等大数据的特点,因此将大数据应用于煤矿安全管理之中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减少煤矿带来的安全隐患。在时代的发展之下,煤矿也进行了信息化的建设,在长时间的探索中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例如矿山地质数据,矿图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监控数据峰峰,这类数据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非结构话数据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转变管理思维,由之前的抽样分析转变为全面分析。大数据分析包括了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全面数据分析,同时还能发觉不同数据上的相通性,有效的捕捉细节问题从而降低了管理人员容易忽略掉的细节隐患问题。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有很多层面上的内容,面对如此复杂的管理内容,管理人员要善于寻找重点,把握要点,做到高效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煤炭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对信息化和安全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矿山设备的安全系数对煤矿事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一般是设备出了问题后再进行检修,这样会耽误生产的进程,还会出现很多安全隐患,但是大数据的采集在一方面就能很好的减少隐患的产生,能够预测事故的发生,从而制定预案,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设备损失,提高安全性能。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人会在煤矿事故中身亡,矿难事故发生率比较高,所以煤矿事业还是一个高危行业。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们在这方面有高度的重视,能够有效的进行事故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隐患和事故后的处理措施以及未来的防范和紧急预案,都需要全方位的来考虑。这种分析需要只是浮于表面之上,但又是不可避免的,而大数据的分析就打开了一个分析的新视角,它能够通过全面分析数据而寻找出规律。大数据会全面收集瓦斯爆炸区域的所有数据,包括空气参数、抽采参数等等,进而分析与推测,并形成相应的结论。客观上来说,这种分析方式很有科学性,更应该被推广和应用。
在信息化的新媒体时代,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不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便利,也打开了我们分析数据的新视角,在煤矿事业的发展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全面的分析数据,让我们在安全管理上更具有科学性,所以,煤矿管理层应该将大数据进行全面推广,转变管理思维,分析事故全面化。
[1]方巍,郑玉,徐江.大数据:概念、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4(05):405~419.
[2]胡 英.大数据与煤矿安全生产浅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2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