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 畅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模式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1]。将学校的理论知识教学和企业的实践培养有机融合,实现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2]。
随着高校扩招,民办教育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造成高职生源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高职院校招生和农产品、食品类企业招聘同时出现困难。另外,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导致毕业生本专业就业率不高的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用工质量,人才流动性较大,增加了培训成本,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招生。
现代学徒制的推进需要企业积极、深入参与,更需要学院在实训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投入,然而校企合作多数只停留在表面。
从利益角度来讲,企业的核心利益是经济利益,投入要求回报率。企业承担的培养任务实际上是2 个群体——学生和专业教师。①农产品食品类企业很难满足大多数学生期望的待遇,因此很多企业认为参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不能留在本企业工作,会造成成本浪费。②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核心实践技能的提高需要企业的支持,要实现教师的企业实践目标,需要企业给予大力支持,需要企业师傅进行技术指导,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是成本投入。
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角度来讲,企业对专业在校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缺乏整体的认识和了解,未能深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职院校实践类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教师传授的技能落后于企业,而教师在企业的实践学习也不够深入,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学习效果不佳。企业师傅一线经验丰富,但自身工作任务较重,综合素质不高,很难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指导。
现代学徒制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是政府、企业、学校都能对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具体实施要求有正确的认识,政府要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有效推进现代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只有政府、企业、学校切实认识到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培养高质量现代化职业人才的要求。
深入认识现代学徒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2 方面进行学习。①学院定期传送相关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和合作企业相关负责人学习现代学徒制相关理论。 ②了解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选择现代学徒制实施时间较久,并取得一定成效,比较成熟的试点院校开展实地调研学习,借鉴其成功实践经验,深化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能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职业人才,对于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许多家长、学生、企业对于高职教育存在一定偏见,这不利于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改善这一状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利用媒体宣传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②利用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大力支持,建设中小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基地,在政府的支持与协助下,联合媒体开展实践活动,满足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让家长和学生对高职教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
人才培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关系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能长期有效实施,而保障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利益共同体机制,并提供政策协议保障。
2.3.1 建立利益共同体
维持现代学徒制长期有效实施的充分条件是利益共同体的建立。以往很多校企合作进行的不够深入或很难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多数是因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不能妥善解决利益矛盾,职业院校主导性过多、政府对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企业利益无法保障,导致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影响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甚至慢慢退出合作。
①明确政府、学校、企业都是重要的参与者。政府对企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②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职业院校的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器材,校企可以开展技术和设备使用方面的合作,减少企业在实验设备上的投入资本,充分利用优越便利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可以让学校深入了解企业对农产品加工及检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和合作研发都具有现实意义。学校也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福利支持,对于合作企业的有经验但学历低的员工给予一定的报考名额支持,协助企业进行员工职业资格培训。为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学校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企业实践活动,比如实行定期轮流实践,企业实践期间,专业教师暂停教学任务,全心投入企业实践,高质量完成实践任务,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同时,深入了解企业真正的技术需求,回校后可以合作开发横向课题或提出深度合作的建设性意见,或协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2.3.2 政策协议的保障
选择与专业度相符、条件较优越、制度较完善、信誉度好的企业开展合作,学校与合作企业签订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另外,为保证学校、企业对学生双重教学指导的顺利进行,教务处还要出台校企合作专业教学管理办法,以确保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的教学质量和校企双方利益。需要学校、合作企业、学生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学生双重身份,明确责任义务关系,约束学生遵守学校实训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利益,确保人身安全及合理的劳动报酬等[3]。
结合行业内合作企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授课教师不断深入企业学习调研,与企业师傅积极互动,充分了解企业的最新生产动态,参加行业展会,了解行业前沿信息,开发新课程,以工作为导向编写教材,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构建由实践情境构成,以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编写的专业课教材不但要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还可以用于企业工人培训和一般技术人员参考,让合作编写的教材既能服务于职业院校,也能服务于企业,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课程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短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借助移动端平台,为教学或管理服务,如使用学习通、云班课等进行小组比赛、课堂随机问答、头脑风暴等活跃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即时的信息反馈,加强师生交流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企业,考虑到企业师傅的工作实际与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对于企业教学过程,采取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合作,探讨交流,采用“边做边教”“疑难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学徒完成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同时,熟练技能并规范完成合作企业产品的生产任务。
在学校,实践类教学课程,实行“小班集中教学”的形式,具体做法是将一个自然班的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开展两门实践类课程的学习,集中学习结束后,两部分学生互换课程学习,这样的小班教学方式既可以满足实践类课程对实践连贯性的要求,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比例,充分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促使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双主体育人作用,共同完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企业师傅可定期参与学校教学环节,开展小型专题讲座,总结实际工作中的实际案例。
参加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学生,分别在大一进行认知实习,大二完成跟岗实习,大三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将实践教学融于实际生产,使师徒实践知识传授、实训、生产、师资培训一体化。企业部分产品的生产计划与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的实践教学计划相吻合,试点学生按计划定期轮岗,合理安排产品生产检测涉及的各个岗位,保证学生经过实践后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检测、管理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4-5]。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机会,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学院的学生和教师能够熟悉生产检测的岗位需求,严格按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HACCP 质量管理要求,指导学生做好生产过程的相关质量记录[6]。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难题,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支出,为企业宣传了企业文化,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因此,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质量实践实习不再是简单的廉价劳动力输出,学生也会体会到自身价值,感受到作为本专业学生的优越感。
现代学徒制要突出它的特点和优势,就要重视实践能力和过程性考核。
在学校课程考核要突出过程性考核,比如任务书的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平时测试、出勤、实验设计和完成情况等,这些过程性指标要占学科总成绩的60%以上,而期末考核也不仅仅是卷面考试,如实践类教学课程,可以每个学生完成一个独立任务,根据完成具体情况,单独进行考核评分,综合过程性考核和最终实践考核成绩确定学科总分,这样能更加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职业道德水平。
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企业师傅要完成学生的指导工作,并给予学生最终的考核评价。实习结束时,每个实习学生的实践考评成绩由企业师傅和学院驻企业实习教师联合评分,并核发相应的岗位工资,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相应的奖励证书和奖金。使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充分体会价值感。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专业技能人才,需要“双师”联合授课,校企双实践环境,校企双方共同教育和管理,既是学校学生,也是企业受训员工,学生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可以体会职业生涯中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敬业精神的重要意义。同时,校企双方教师和师傅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学习、优势互补,不仅利于理论知识、职业素养、技术技能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更为校企双主体的协同发展提供良好助力,实现校企和学生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