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喜剧小品中的方言变异

2018-02-14 02:04:29■刘
精品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品喜剧方言

■刘 芳

长沙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近几十年来,以反映现实生活为题材,诙谐幽默、讽刺滑稽、短小精悍的喜剧小品在地方和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推波助澜下,逐步成为我国广大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而以方言为特色的湖南本土喜剧小品在湖南广电媒体的推动和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表演者的努力下,更是成为湖南地方语言文化产业的一大特色产品。本文即以变异理论为指导,以湖南本土喜剧小品为例,对地方喜剧小品中的方言变异问题作粗浅的分析,以抛砖引玉。

1 关于“变异”

最早论及变异现象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俄罗斯形式主义学派的肖克洛夫斯基和布拉格学派的穆卡洛夫斯基对变异现象进行了理论概括。穆卡洛夫斯基最早提出了“变异”的概念,即“对常规的违反,对常规的系统的违反才能使诗歌的语言成为可能,没有变异就没有诗歌”。

陈松岑在国内较早涉及语言变异研究,他在《语言变异研究》一书中指出:“ ‘变异’这个词,在当代的语言变异理论中是一个特定的术语。它指的是某个语言项目,在实际使用着的语言中的状况。这个‘语言项目’,可以是某个音位,也可以是某些语言的组合或聚合规则;它可以是某个语义,也可以是某些语义的组合或聚合规则;它还可以是音、义结合而成的语素或词,也可以是某个语法范畴或语法手段,或某项语法规则。”

英国的著名语言学家利奇(Geoffrey Leech)对变异现象作了系统的归纳和分类,他区分了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音变异、字音变异、语义变异、方言变异、语域变异、历史时代的变异、外来语的掺杂等。本文讨论的是湖南本土喜剧小品中的方言变异。

2 地方喜剧小品中方言变异的主要手段

方言是语言的组成部分,相对普通话而言,它质朴中有点土气,古风中有点艰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地方文化、风俗和个性的反映,透着鲜活的魅力。利奇指出,“在诗歌、小说、戏剧中使用方言词语或句法结构,借以体现人物的背景和身份,增加乡土气息,这种变体即方言变异。”方言变异的运用是湖南本土喜剧小品的最大亮点之一,湖南本土喜剧小品,并非传统的纯方言小品,也不是纯普通话小品,而是在普通话的基础上辅之以方言形式的小品。在恰当的位置上使用方言,使得小品语言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普通话无法替代的生动和贴切,也让其语言幽默附注着本土元素和信息,呈现出强烈的本土气质。

湖南本土喜剧小品中方言变异的手段主要有两种。

2.1 巧妙使用方言词语

在湖南本土小品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地方特色,会在小品中巧妙地使用方言词语。

(1)何:年纪不是问题,模样不是距离。干爹!

周:踩一脚,踩一脚。何晶晶,说实话,我做不了你干爹。(《元宵来约会》)

(2)何:还是老样子,只是多了顶绿帽子。

周:宝气吧,这是蓝色的。(《小薇》)

(3)何:多么简单的一个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永恒的道理,一个成功的世界冠军背后,都有一个像我这样宝里宝气的堂客们啊。(《笑的助威》)

(4)何:走,我不喜欢你啊,吓不吓人,走啊。

周:其实不想走,走就走吧,蛮巧吧。(《招亲》)

(5)周:不管怎么说,这条腿也算是一条傲腿,可是现在变成了火腿了。哎呀,别难过,老婆,坚强点。(《你是我的大长今》)

(6)何:难怪你长得过硕。(《一张火车票》)

“踩一脚”“宝气”“宝里宝气”“蛮巧吧”“傲腿”“硕”等词都是长沙方言词。“踩一脚”是叫司机停车或让某事物突然停止的意思;“宝气”同“宝里宝气”都是骂人的话,是指某人不聪明,智商不高的意思;“蛮巧吧”是没什么大不了的意思;长沙人称明星名人名角为“傲腿”;“硕”是差的意思。这些长沙方言词语的运用,使得小品语言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平民的语言表达让观众觉得更加亲切,有助于喜剧小品幽默氛围的营造。

2.2 巧妙地融入方言语法结构

在湖南本土小品中,还巧妙地融入了长沙方言中的一些有趣的结构。

(1)何:我怎么找了这么个蠢得死,真是一朵鲜花配牛屎。(《一张火车票》)

(2)何:我呀,名字叫壮壮,今年28岁,身材OK,形象OK。长得如此有味,没有一个男朋友也觉得冒昧。心里烦躁得要死。(《招亲》)

(3)中“X得死”是长沙方言中一个稳定的结构,与长沙人对话,常常可以听到“蠢得死”“懒得死”等带有“得死”的短语。在长沙话中,“(x)得死”很明显含有“特别”“非常”之意。(2)中“X得要死”同“X得死”在长沙方言里意思是基本相同的,也是种稳定的结构。

3 地方喜剧小品中方言变异的语用效果

语言变异是一种交际策略,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语言的使用之中,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而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在任何变异的背后,都隐藏着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而达到这种意图,便是达到了变异的语用效果。从整体上来看,湖南本土喜剧小品在语言运用方面别具一格,往往能恰当地把握住时机,通过语言变异,表现出其特殊的幽默特质,从而达到变异的语用效果。

3.1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语言反映人物性格,喜剧小品不允许对人物作冗长静止的叙述性描写,而应当一个动作,几句话,就使人物活生生地站起来。在小品中引入方言词语能够使人们尽快了解人物的性格、身份。如:“宝气”“傲腿”“堂客”等等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词语成为表现喜剧人物身份的特有符号。更为重要的是,运用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塑造人物,便于在“土”与“俗”中表现人性,也更能借助世俗生活本身所蕴藏的力量来打动观众。

3.2 体现语言陌生化

在喜剧小品中,往往通过语言变异赋予平常语言一种不平常的气氛,让观众感到“陌生”。也就是让表演用语和观众之间拉开审美距离,乃至产生某种幽默,充分调动人们“笑”的神经,从而激活他们应有的接受能力和审美经验,给人以精神的刺激和心灵的启迪,达到不同凡响的接受效果。以下为小品《小薇》中的一段对白。

周:你说我当初多么穷啊,我走的时候我欠了十屁股的债啊!

何:现在呢?

周:经过我三年的努力,我终于还清了九屁股债。

何:你还欠一屁股啊!

“欠一屁股债”是现今常用说法,但“十屁股债”“九屁股债”就闻所未闻,令人耳目一新。在这里是利用已有的语素构成新的词语,“十屁股债”“九屁股债”都是“一屁股债”的仿词。这种看似随意的模仿,使语言产生陌生化,产生幽默效果。这种变异手法适应了当代受众放松心理和求新求异的审美需求。

3.3 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喜剧小品的语言是生活化的语言,与普通话相比,方言的生活色彩更绚烂,乡土气息更浓郁。在小品中运用一些方言词语,显示了小品语言生活化的特色,使其充满了民间的、平民的、言语交际的人情味儿,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如在《你是我的大长今》中,周卫星问何晶晶是否知道长今的可贵之处,何晶晶回答:“她在厨房里恰(吃)扣肉不要钱”。还有像“我作死(拼命)地减,我减到冒(没)看到人。”“恰,作死,冒”这些湖南人口语中常用的方言词,反映了日常口语的特色,很有生活味儿,正是这种地道的土味儿,让观众觉得是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4 结语

胡范铸在《幽默语言学》中说到,当语言组合方式一旦出现变异,语言幽默的客观基础就已经形成。而那些变异性越强的语言组合方式,其幽默氛围通常也就越浓。地方本土喜剧小品之所以能够收到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吸引本地人们对它的追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在充分掌握语言规律的前提下,能灵活、变异地使用语言。运用这种变异语言,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冲击与震撼,还带来了一种新奇而陌生的审美情趣;不仅大大增强了作品内容的思想性,还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人和影响人的艺术力量。

猜你喜欢
小品喜剧方言
方严的方言
东方少年(2022年28期)2022-11-23 07:09:46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中等数学(2022年4期)2022-08-29 06:27:10
方言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临宋人小品》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喜剧世界
喜剧世界(2017年24期)2017-12-28 03: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