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峰 徐 聪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旅游公路是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物,具备交通、旅游双重功能。旅游公路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消费升级,满足全域自主性旅游需求,它在公路体系中属于小众产品,轻奢产品,它不仅是一条优质的公路满足区域间交通连接,而且还是一条风景优美的旅游廊道,满足游客的游憩、观景、运动、娱乐、购物、休闲、自我升华等需求,他的用户群是3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以及2亿多老年人,它比普通公路更安全、更舒适、更科技、更环保、更美观、更有趣!未来旅游公路主要的车辆将是旅游大巴、自驾车、房车。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旅游公路的建设,2017年2月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快进慢游”的建设思路,国家开发银行并承诺提供不低于2000亿元的低息贷款支持旅游公路建设;《国家十三五旅游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重点建设25条近17.5万km国家风景道,以及50条跨区域省级风景道;目前我国10余省份开展旅游公路专项规划,在建旅游公路达3000多条。
一般来讲,旅游公路由绿廊系统、快行系统、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旅游活动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风景园林学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特点是综合性非常强,涉及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工程学、环境生态、文化艺术、地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汇综合,担负着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建设与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风景园林在国土景观资源管理与规划、流域景观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景观系统的构建与场地设计都发挥些重要作用,这些经验在旅游公路建设中也同样受用,也可以说正是旅游公路建设需要的,可以说风景园林在旅游公路建设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公路做为典型人工廊道,对生态系统是一种线性切割和阻碍,会改变景观生态格局,甚至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所以急需从国土景观资源管理与规划、流域景观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角度对公路的战略和区域的环境影响提出技术手段,这对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旅游公路的优化和建设、持续和稳定十分重要。
在旅游公路绿廊系统中,GIS与BIM的集成技术越来越成熟,这种大尺度空间范围的分析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和客观的信息服和技术支持,可以进行旅游公路廊道选址设计、坡度设计、最佳路线设计、引力-阻力设计、适宜性设计、景观格局指数设计、三维可视化设计等,为下一步选线、选址提供依据,并确定合理廊道生态承载力。
此外,深入落实道路景观选线,提出合理景观控制点,采用园林借景的手法,纳美景于其中,同时对廊道进行景观风貌控制,在植物和建筑层面提供控制导则。
旅游公路景观不仅仅是种树植草,要立足“看”与“被看”的关系,充分考虑道路的内部和外部景观,同时要考虑根据视点的位置和移动速度,考虑景观的构成。要充分考虑道路形态、尺度、颜色、质感、多样性、及连续性。
旅游公路外部景观要既要考虑周边居民的视点,是静态景观,主要体现在桥梁等构造物形态、道路整体线形等,又要考虑沿线河流、田园、树林、湖泊等的最适宜观赏点,以及沿路建筑、植物、广告牌等风貌控制。
内部景观主要考虑道路本体景观,如道路断面形式、交安工程等附属设施、路侧绿化、服务设施等。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场地设计要因地制宜,灵活布置,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地质、水文等要素。在车流量大服务设施可考虑商业综合体模式,除了基本的交通补给外,增加了商场、游乐场、温泉、博物馆等业态,将服务设施做为周末游的目的地;另外在乡镇周边布设乡村驿站,使之成为地域振兴、区域联动、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这对中国目前乡村振兴战略有借鉴意义。
具体设计中充分运用园林的构景手法,师法自然、步移景异,豁然开朗。要充分考虑儿童和老年人的需要,并布设无障碍设施。园林植物,考虑季相变化与文化内涵,如梅兰竹菊等的应用。园林小品,注重体验性与参与性,如张唐景观尝试的互动式自行车喷泉,就是很好的尝试。
国外风景园林设计师在项目中往往起到leader的作用,作为项目统筹来系统规划,统一调度,风景园林专业也是项目专业组成的必配和主力军。近30年来,我国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地位已经显著提高,参与更多的大尺度的项目规划设计中。旅游公路热潮的兴起,相信为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同时为公路建设提供新动能,风景园林在旅游公路建设中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