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剑丰
(辽宁省康平县畜牧兽医局,辽宁 康平 110500)
猪渗出性表皮炎是仔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皮肤病,以病猪全身的或者局部的出现棕色痂块性湿疹为特征。此病病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此病特别易感染3~35日龄的仔猪,病程、发病率都与病猪的日龄成反比。此病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一般是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才能发生,如患其他疾病而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饲养管理条件不良、环境污染严重、和病猪长时间同圈饲养等。病原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猪体,其中破裂或受损伤皮肤及黏膜为最常见的入侵途径。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潮湿的夏秋季节较为多发。
渗出性皮炎的急性型主要见于3~5日龄的仔猪,患病仔猪几小时内便在肛门和眼睛周围、耳壳、腹部发生3~4mm大的微黄色水泡,水泡迅速破裂,流出清朗的微黄色浆液。此液体与皮屑、皮脂污垢混合,干燥成微棕色痂片。这种皮疹通常于是1~2d内启遍步整个身体表面,于皮肤上覆盖着一层黑棕色的油脂痂块,气味腥臭。病猪外观象全身涂上一层煤烟。患病仔猪表现食欲不振、渴欲增高和迅速消瘦,但仅有中度的瘙痒;严重病例于患病的第4~6d死亡。如发生于架子猪、母猪的乳房上,则这种皮肤病仅表现为分散于身体表面的、直径1~2cm的黑棕色痂块,无全身症状。
仔猪的渗出性皮炎如不早期进行抗菌素治疗,预后不良。发病率与死亡率在5%~10%之间。
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取患病处病料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接种于血液琼脂平面培养基上,37℃培养24h, 菌落附近有明显的溶血环,菌落呈灰白色,不规则成堆状排列,形似葡萄串状。
镜检 无菌挑取血平板上单个菌落做革兰氏染色观察,可见蓝色的圆形单个或成对的葡萄串珠状的革兰氏阳性球状菌。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验等诊断方法,可以初步诊断为葡萄球菌的感染。
考虑到病猪的日龄和早期症状,渗出性皮炎临床上应与疥螨病进行鉴别诊断。疥螨病各日龄的猪均可发生,剧痒,常可看到猪在围墙、栏杆上磨擦,患处出血,形成痂皮。该痂皮无油腻和臭味,皮肤皲裂,患部脱毛,死亡率较低。
早发现、早隔离、早用药、早消毒、早补液。发现病例后立即隔离病猪,防止扩散蔓延,对产房进行全面消毒,选择广谱消毒液碘消毒液(复合碘溶液)500倍和苯扎溴铵800倍进行轮换消毒。对临产母猪用碘消毒液1000倍液擦洗乳房、后阴部,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多西环素高度敏感,用于渗出性皮炎的注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于发生症状时便对全窝仔猪(含健康仔猪)注射长效青霉素类制剂。轻症病例注射1次即可,重症病例48h后再注射1次。
本病病原对大部分抗生素不敏感,且易发生耐药性,可选择2种敏感药物轮换使用,经药敏实验发现多西环素、林可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注射液敏感性较强。尽量不用磺胺类药物,避免造成肾脏双重损伤。
对症治疗:口服补液盐,也可用腹腔注射补液方式。减少炎症扩散,促进恢复可配合使用复合维B注射液。
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做好分娩舍环境卫生控制;做好仔猪的接生处理工作,对吃不到初乳仔猪应给予人工哺乳或科学寄养。
哺乳仔猪剪牙、去势等过程所使用器械必须确保洁净,每次用后都应彻底清洗和消毒。在剪牙、去势等过程中,选用抗生素进行保健,避免继发感染。
母猪每次断奶时应注射驱虫药,上产床前全身应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分娩时用消毒液将母猪外阴和乳房擦洗干净,分娩后坚持用消毒液清洗母猪外阴。
坚持全进全出,做好分娩舍空栏的清洗消毒工作,确保产房死角和产床背面的粪污都得到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叫仔猪油皮病,本病多因猪舍环境卫生差、皮肤瘙痒而磨擦墙体等因素引起皮肤破损从而被病菌感染,所以做好猪舍、猪群的卫生消毒工作是最大的关键;当猪群感染本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在感染初期对轻症病猪用高锰酸钾进行喷洒,连续3d,可防止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