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魏 薛宏涛 李 康
我国逐步加大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工作的投入力度。该技术手段因其优越性也逐渐受到建筑工程行业内部人士的青睐和推崇。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和领域的拓展,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完善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何从根本上完成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目标,需要我们借助最前沿的理念和合理的措施不断深化研究,进一步分析其具体的应用方法,优化其应用质量,旨在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完善基础民生建设。
简要理解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就是在施工现场完成工厂预制构件的装配和加固,这是结构类建筑中相对方便快捷的一种。其优越性除了施工时间短,且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外,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解放部分劳动力,这对于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下,应用比较广泛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种类主要包括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以及骨架板材建筑,这些具体形式体现了建筑行业在工业化水平上的提高,于行业内部来说,技术改造是实现行业稳定发展的根本。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建筑着眼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随着国家不断提倡城市建设,该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也被社会各界所看好。
预制外墙板技术在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中较为常见,它的高效利用能够降低外墙板的使用数量,同时实施该技术所应用的叠合板阳台还可以减少木材和钢材的使用量。据业内估计,木材的节约量可以达到四成左右,大大降低了木材的投入成本。与此同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有效地节约了建筑材料,并且减轻了建筑垃圾的污染,为企业降低了废弃物的再处理成本,从根本上合理地控制了工程资金投入。利用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部分预制件是由工厂加工所得,耗材使用量相对较少。同时,在建筑施工中,相比传统的混凝土施工,现浇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噪音要更小,且噪音持续时间更短,降低了噪音污染,减轻了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减少了混凝土施工产生的废水及有害物质,符合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环境保护要求。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构件大量采用标准化、工厂化制作,施工现场安装的施工工艺,大幅度地缩短了施工时间。传统住宅建筑在完成主体结构后,会进行封顶,1~2个月后才能够进行窗洞剔凿、楼面及屋顶防水、副框收口等工作。但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来说,在预制外墙板阶段,就为墙面安装外窗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其预留了符合规格的木砖,一旦主体结构封顶,马上就能够实行外围封闭。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在此工序上就节约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还为提前插入室内砌筑创造了便利条件。于传统建筑施工角度,要完成外墙粉饰装修、粘贴保温材料、涂抹抗裂砂浆等工序需要至少2~3个月,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预制外墙时就完成了外墙粉饰,在预制飘窗时就进行了保温防护,这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工期。
3.1.1 合理设置吊点
预制构件完成制作后,施工人员要在运送现场的过程中加强管理维护,防止外界环境造成损坏,达到施工现场后,质量监测人员要积极检查各个预制件质量及完整性,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在吊装过程中,预制构件的体积相对较大,因此技术人员要分点位进行吊装,借助钢丝绳将其吊至顶部,完成安装。此外,在吊顶安装过程中,需保持吊点的垂直和均衡受力,技术人员要借助多功能钢梁平衡吊运技术完成吊装。这时,技术人员要根据确定好的吊点位置作出适当的调整,保证每一个吊点的均衡受力,避免吊装工作发生安全事故,进而损毁构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1.2 起吊及下落
在起吊预制构件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尽可能的保持平衡,然后根据预制构件的大小及型号放置在合理的吊点处,确定吊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后,再小心的将构件放落。当构件的下降高度据地面50cm时,要稍作停顿,待地面接应人员确定与吊点位置对齐后再继续下落。当构件距离地面达到2cm左右,技术人员要确认构件的下落位置与地面事先画好的控制线吻合,再放置到地面。
3.1.3 调节就位
完成墙板的基础工序后,依照地面上预先制定的墙体控制线,借助可调节斜支撑校正技术调整墙体的水平程度,保证其垂直方向精确无误。在预制墙板及地面预埋件上安装支撑托板时,将托板用可调节斜支撑用螺栓固定,按照左右相反方向旋转调节,达到相应支撑长度,保持构件的水平尺度,使其垂直度符合技术要求。在保证预制墙板的精确度后,利用可调节斜支撑的最大功能范围进行支撑,临时发挥支撑的作用,待各预制墙板节点完成混凝土浇筑且强度符合要求后,才可以拆掉可调节斜支撑。
叠合梁的简要概念就是预制门窗洞口处的过梁、连梁及底部,在叠合楼板的位置,利用现浇处理,实现与叠合板的连接,形成整体结构,保持叠合梁与现浇剪力墙在同一水平线,两侧主筋锚固到现浇剪力墙及暗柱中。在吊装时,在外挂板上引测梁底标高,弹出控制标高线,叠合梁完成吊装后,利用专业夹具实施固定,在叠合梁底部设置支撑点,确保梁位的精确性。
将钢管或是独立支撑体系布设在叠合板底板上,当结束吊装施工后,应对板缝宽度以及板底拼缝的高度差进行核查。如果发现存在高度差,则应对其进行完善,如通过对顶托的调整来将高低差限定在可控范围内,同时,休息平台板必须要在梯段吊装前结束调节。因为平台板需要对部分梯段的荷载压力进行承担,所以一定保证下部的牢固性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而在进行吊装叠合楼板前,还应把梁箍筋与胡子筋进行稳固的焊接。当能够保障稳固性后,则就可以进行夹具的拆除。
3.4.1 钢筋连接技术
各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在进行钢筋连接施工时,通常在接头位置采用的是钢筋灌浆直螺纹连接的方式,其中,一端是采用水泥灌浆的方式进行连接,而另一端是应用端部带有直螺纹的钢筋进行连接。将一根端部带有直螺纹的钢筋与一根带肋钢筋用相应的连接套筒以灌浆和直螺纹连接的形式形成灌浆—直螺纹复合形式钢筋接头。
3.4.2 灌浆工序流程
做好预制墙板的安装施工工作后,应开始灌浆施工。在外墙板的底座位置保留宽度为两厘米的施工缝,并用水泥砂浆在底座四周进行封堵施工。注浆时,应使用注胶枪由下口位置开始进行充填,直至上口位置有浆料溢出为止。必须注意每个套筒的灌浆要独立进行,而且要有序进行,保证每一个套筒的浆料充实度。
装配式结构施工能够有效的减少作业量,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并且能节约资源,控制噪音污染及建筑垃圾的排放,缩短工期,帮助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从业者一定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此技术,并为建筑行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