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景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最基础、最关键的内容,语文阅读不仅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要求,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对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培养学生阅读的独立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新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该增强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新教育实验的发起者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是语文教育最基础、最关键的内容。”语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语文阅读不仅是对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加强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才会全神贯注地学习。所以学生只要有了兴趣,才会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就会把读书当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在阅读中学到知识,使自己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会发现知识的海洋中有许多美妙的故事,深奥的道理,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来越想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河吗?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听到这些问题,心里会产生疑问,同时也激发了兴趣,想知道其中的原由,对这些问题就产生了兴趣。学生带着兴趣翻开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到黄河的变化,同时学生还明白一个道理:要保护大自然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本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整个语文学习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阅读过程。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专心地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情感进行阅读,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阅读达到最佳效果,也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将心比心》时,我让学生先粗略的阅读,学生阅读完以后,我提出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带着问题,更深入地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三、提高学生课内阅读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分段分层,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一路介绍下来,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来自老师介绍的信息,而不是学生自主的阅读,学生并没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教学《七月的天山》时,我没有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背景等,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在阅读时让他们勾划出优美词语,精美的句子,还鼓励他们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学生通过自主地进行阅读,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品味和感悟,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主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立性
课外阅读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课外阅读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精神食粮。因此,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立性,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独立的进行阅读。图书馆的书种类繁多,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组织学生自己选择书籍阅读。学生在独立阅读之前,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要求去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独立地选择阅读内容,又在分享阅读成果,获取更多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还可以亲子阅读。我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建议家长给孩子买课外书,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慢慢地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需要家长的陪伴,也能自觉地进行阅读,独立地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讓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参与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立性,在课外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精神食粮,不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席月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课外阅读的培养》.
[2]杨建忠.《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