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晓
摘 要:在网络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共青团改革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而“智慧团建”就是其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在研究中就较为透彻地分析了现实背景下共青团的改革需求,探讨了“智慧团建”在推动共青团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如何推进“智慧团建”工作开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智慧团建”;共青团改革;“互联网+”;青年群体
一、网络社会中共青团的改革需求
当前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之下,社会呈现出了网络化的发展态势。根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网民的数量规模已经达到了7.72亿人次,普及率达到了55.8%以上。尤其是在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出台之后,网络已经与社会在发展上形成了较为深入的融合。网络化社会的整体氛围对当代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我国青年群体的影响格外明显。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青年群体更善于运用网络这一渠道来获取多个方面的信息,对自己的意愿进行灵活的表达,也会利用网络来参与公共事务。因此,在这一现实背景之下,共青团团建工作的改革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共青团团建必须要把握网络社会的发展要求,利用互联网这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技术手段,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青年群体参与团建工作的热情。
除了网络社会的带动作用以外,当前我国共青团在组织运作中还存在着机构上的困境。这是因为一直以来我国以共青团为代表的群团组织依然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依赖的多位单位体制。这种体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对于青年动员的能力较低,同时还容易催生“官僚化”“空壳化”等问题的出现,造成团干部缺乏积极的进取意识,共青团对于青年的引导、凝聚能力也出现了不断弱化的局面。尤其是在当前状态之下,社会上催生了一系列新型的青年社会组织,相对而言这些组织的生命活力更为浓厚,因此也对共青团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冲击。
而在当前的趋势之下,共青团改革有机关化与社会化两条道路。其中,机关化的道路指的是将共青团改革成为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开展青年事务的专门管理工作;而社会化的道路指的是将共青团转化改革成为一般性的非政府组织,将其融入到社會中找寻发展的出路。但是这两种道路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前者会造成共青团的行政化发展趋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行政负担;而后者则会造成共青团的发展脱离中国政治实际,并不利于加强对党建与团建管理的整合,同时我国共青团也并不具有“自谋出路”的勇气与能力。
二、“智慧团建”在推动共青团改革中的作用分析
“智慧团建”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在工作模式上的积极创新,指的是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团建工作之中,开发与团建工作相关的网站、APP,将传统的线下工作转移到线上。同时,这种转型不仅包括方式途径上的,还包含组织结构、内容理念等多个方面的转变,是体系的全面创新。而“智慧团建”在推动共青团改革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团服务的具象化
“智慧团建”并不是某一个方面的改革,而是一种全面性的改革工作,这项改革工作的推进不仅依赖于技术与平台,更受到共青团今后发展与定位的深刻影响。
“智慧团建”的推进让团建工作围绕着青年群体开展,逐渐成为青年群体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改过去共青团工作居高临下的状态,充分考虑到了服务对象——青年群体的实际感受、习惯行为与思维方式,这样才有助于青年群体凭借自己的感受来选择兴趣,逐渐消除团建工作的行政色彩,让团服务更加具象化,拉近青年群体与团建工作之间的距离。
(二)增强团建工作的交互性
团建工作不仅需要体系结构的优化,还应该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上下交互。而“智慧团建”就实现了传统思维模式的转变,在团建工作中引入了更加开放的互联网思维模式,让过去单一的团建管理体系能够向管理、服务的转变,且管理与服务工作实现了紧密结合,满足了青年群体生存发展的多重需求。
(三)拓展了团建工作的开展路径
团建工作实现了从单一线下管理向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转变,这种转变对松散的工作领域、工作流程进行了专业化的整合,形成了社会化的青年服务体系,对于发挥共青团的优势具有推动作用。
在传统的团建工作中,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习惯性地依赖于线下路径,不能准确把握青年群体的成长发展动向。而“智慧团建”则对互联网的数据渠道进行了整合,重新开拓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渠道,为团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三、“智慧团建”在共青团改革中的推进对策
“智慧团建”工作的开展是一项具体的、系统的、深入的工作,应该在把握青年成长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共青团2.0”的体系,对现有的组织架构、管理服务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梳理,进一步推进“智慧团建”这一工作的积极开展。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开展“智慧团建”的工作中,应该认识到原有团建机制的僵硬与固化,通过平台的高效利用,对现有的团建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改善优化。
(一)构建“共青团2.0”,促进组织机制再造
“共青团2.0”以打造链接多元化、服务定制化、流程电子化的服务管理职能系统为目的,满足了青年群体个性化、社会化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在“共青团2.0”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注重线上线下工作的紧密结合,让青年群体能够借业缘、趣缘形成的网络圈子加入到团组织之中,实现青年服务的专业化。
在这一体系的支持下,“智慧团建”可以满足青年群体的定制化需求,实现服务的专业化。对此,“智慧团建”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构建统一的电子服务平台,加强与青年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定期面对面地了解青年的需求,并联系线下的服务机构将服务传递给青年,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服务的回应,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结合国企工作实际,强化“智慧团建”工作内涵
不同的企业在团建工作内容、组织开展青年工作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对于国企而言,更应该关切青年员工的长远发展与稳步成长,从青年员工的成长发展目标与具体的工作动向等多个方面入手,结合新时代新青年的时代特征,为“智慧团建”工作的开展融入丰富的内涵,形成强大的合力与国企在实际工作上的凝聚力,促进团建工作的高效开展,为国企的运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积极推行各项措施,加强青年联动
“智慧团建”是一个多元化、系统化的工作,需要从多项措施入手,进行高效的联动。对此,在“智慧团建”工作开展推进的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搭建“智慧团建”的网络平台,让青年群体可以通过PC端、手机APP、新媒体矩阵、线下体验中心等多种不同的途径与方式,使得青年群体可以通过不同的端口,对团建工作的开展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知。另外,“智慧团建”工作的开展还需要积极创设青年综合服务平台,努力打造需求智能化的相应系统,将团务管理、教育培训、创业就业、婚恋家庭、社交活动等服务模块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推出可供选择的菜单式服务,从多个角度满足青年需求,带动青年群体主动加入到各项服务工作之中。除了上述措施以外,还应该参考网上社交平台的形式,打造多维联动的社交平台,为青年群体提供表达自我的渠道,这样才能将各项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实到实处。
四、结论
“智慧团建”工作的开展顺应了当前“互联网+”时代我国团建工作的发展需求,更能实现青年群体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整合,对于推进我国共青团改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效果,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智慧团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从体系优化、结构梳理、措施实施等多个角度入手,关注青年群体的成长发展需求,促进共青团各项管理服务工作的稳步开展,为青年群体营造一个多元化、高效化的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運用互联网思维 推动共青团转型发展[J].中国共青团,2018(05):37-38.
[2]“智慧团建”彰显共青团改革智慧[J].中国共青团,2018(01):71-72.
[3]陈艳“互联网+”与团建工作之我见[J].石化技术,2016,23(10):246-247.
[4]王晓杰,陈晓运.网络社会的共青团改革创新——以广州“智慧团建”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5(03):80-85.
[5]池志雄.广东“智慧团建”: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青少年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探索[J].中国共青团,2016(0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