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永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图书馆改革创新势在必行,而图书馆改革创新需要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文章主要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现代化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价值,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12-0111-02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创新管理;现代化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作为具有公益教育意义的文化信息普及场所的公共图书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大规模。调查表明,从1998年至2015年间,公共图书馆接待读者数量增幅达到12%,各类讲座、培训活动场次增幅达到20%,成效显著[1]。然而,在现代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知识信息普及意义的图书馆应不断进行反思,提高其服务水平。同时,图书馆的创新改革并不是依靠某一个部门或部分人员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图书馆后勤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图书馆正常运行,并确保读者服务效率的大后方,其工作机制的改革将会极大地提高图书馆内部运行效率,并辅助其他职能部门进行服务创新[2]。因此,重视图书馆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对于提高服务创新效率、不断完善图书馆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意义上的图书馆管理体现在图书、设备、服务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后勤管理归属于图书馆管理体系但又有其工作特殊性,在处理诸如疏通人员、设备水电、保障图书馆正常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同于其他职能部门的作用。后勤管理通常不与读者或文献进行直接接触,但可以保障图书馆在服务工作的创新、大型活动的开展方面有坚实的后备力量[3]。
图书馆服务的本质在于知识的普及,为信息匮乏者提供一个能够免费获取信息的空间。然而,由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主要面向广泛而多样的社会群体,因此其内部设施、图书类型、服务等与高等院校、普通初高中的校园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不仅要提供良好的阅读空间,还要兼顾公益性。为提升公众的求知欲,公共图书馆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而这种功能的发挥就需要后勤管理满足人员分配、设备管理、安全保障等多项职能要求。同时,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青年群体基于网络搜索的优势,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数字化服务无法脱离设备的管理、软件的开发运行等支持性工作,但图书馆传统的后勤制度未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或进展不大,其支持性作用的降低无法保证其他服务创新能够切实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更谈不上发挥图书馆的现代化职能。因此,公共图书馆应从后勤管理工作的定位、体系、机制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以期在图书馆服务职能创新中发挥其支持保障作用。
1 传统后勤管理机制制约现代图书馆创新服务建设
图书馆作为普及推广知识,提升公众文化素养的公益性机构,其本质特点在于其引导性与维护职能。同时,绝大多数图书馆不仅大力扩展了其开放度,同时也应地方文化需求开展了许多文化活动,由此造成大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当参与活动的人数增加,或者图书馆内人员流动增多时,安全、环境以及服务效率等各项问题都会给图书馆带来巨大的考验[4],而这与传统后勤管理工作的局限性紧密相关。
1.1 后勤管理工作观念陈旧
图书馆后勤管理工作在观念上仍然承袭传统的行政工作理念,形式过于僵化,许多工作的开展需要图书馆进行层层审批。过于缓慢烦琐的工作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常常造成图书馆创新工作出现停滞,如多数图书馆的设备更新缓慢,大型活动开展不多、收效甚微,甚至在一些活动中表现不佳。同时,图书馆受传统观念影响忽略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创新改革工作时不重视加强后勤人员管理和资金分配,只单纯分派任务,最终却受短板效应制约,无法开展创新服务。
1.2 后勤管理工作经费紧张
公共图书馆属于非营利性公益单位,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但能够分配给后勤管理的经费却很少,而后勤工作要支撑整个图书馆的运作,所需资金量较大,图书馆因受传统观念影响不重视后勤管理工作,进一步造成其经费严重不足。如:某图书馆的后勤管理经费仅占购书经费的20%,而基础水电支出已消耗掉大部分费用,造成设备维护、更新、其他活动维护支出成为管理难点,因此,经费紧张已成为抑制后勤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5]。
2 后勤管理工作创新建议
2.1 革新观念,打造优质环境
图书馆创新后勤管理工作的具体做法包括:一是要提高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深刻理解后勤工作的本质及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切实解决经费、人员等各项问题。二是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按照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特点招募相关学历水平及工作能力的管理人员,并积极改变后勤工作者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三是深入调查研究公众的文化需求,响应政府的号召,以更有效地指引公众进入求知殿堂为己任,系统性地培养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创新思维,为公众打造更加优质的学习阅读环境。
2.2 创新体系,提供高效服务
基于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多样性特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也应具备相应特点,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技术的便捷性,其间接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节奏加快,这也从侧面要求图书馆管理必须贴近现代社会的特点。因阅读求知是一种生活需求,同时也是图书馆管理者引导社会公众将终生学习理念贯穿到生活中的目标,因此,图书馆的分区设施就应尽量为读者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例如,图书馆可以设立生活区,向读者提供必要的人性化服务,如餐饮、网络、充电等服务,但这种创新同时也会给后勤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后勤管理工作者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管理体系,高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服务问题。具体来讲,首先,图书馆在人员管理上要建立工作人员管理体系,包括馆内志愿者与临时工,确定人员数量,保证在创新型活动或发生突发情况时有足够的备用人员。在建设新型生活分区后,图书馆应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后勤工作者必须提高警惕,盡量杜绝设备、水电等常见问题的发生,时刻做好检查与防范工作。其次,在图书馆发生读者不良行为,影响他人阅读体验或肆意破坏馆内设施等恶性举动后,后勤管理人员应肩负起警戒作用,迅速带离违规者。后勤管理人员承担着部分管理工作,应发挥良好的沟通作用,尽量劝导教化违规读者。但在遇到极其恶劣的事件时,后勤管理人员也应迅速做出反应,联系相关处理部门,尽快处理突发事件,维护馆内阅读环境。最后,管理工作需要吸收借鉴其他管理者的经验,后勤管理的老员工应当将工作经历及教训系统地传授给新员工,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创新并完善工作机制。图书馆可以召开周期性的研讨会议,对当前工作进行总结并反思不足,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已有部分图书馆采取独立后勤管理的方式进行服务创新,如与优秀物业公司合作,针对馆内多项设施、分区环境进行创新管理,管理效率明显提升。因外包物业公司会对经费提出较高要求,图书馆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费分配,同时可以利用馆内资源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开发餐饮或带有文化特色的服务项目等,既能缓解经费紧张问题,还能将阅读求知带入实际生活,改变图书馆一直以来的刻板形象,使终生学习的理念深入民心。
2.3 用人改革完善工作机制
尽管图书馆为满足社会需求引进物业公司进行系统管理,但并不意味着馆内后勤管理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后勤管理者的素质培养,加强后勤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工作实效。同时,图书馆应完善用人机制,通过激励性竞争提高员工的危机感,使他们增强工作责任心,自觉提升职业素养。
3 结语
社会发展要求人们重视创新能力与思维建设,在图书馆管理方面创新思维尤为重要。图书馆不仅要在一般性的图书管理、活动创新上下功夫,也应深思内部的工作机制是否已不再适应新社会的发展特点。图书馆只有从根本上进行革新,才能切实可行地解决僵化思想造成的需求矛盾。
参考文献:
[1] 曹伟.国家图书馆后勤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产业观察,2016(8):184-186.
[2] 刘换锁.浅谈现代图书馆后勤保障工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2):127-128.
[3] 苏永.图书馆后勤管理工作探讨[J].大庆社会科学,2016(1):110-111.
[4] 申承志.对做好现代图书馆后勤保障工作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7(6):14.
[5] 吕松.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后勤保障工作探析[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4):52-53.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