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的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2018-02-13 01:37于丽丽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图书馆人工智能融合

于丽丽

摘 要: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应用给图书馆服务带来的新变化与新特性,探讨了当前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的机遇与挑战,从顶层设计、服务功能、建设资金筹集等方面研究了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的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12-0125-03

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馆;服务;融合

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引领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新工业革命,为各领域、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全球IT巨头纷纷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时代已然到来。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明确提出:“中共十九大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自此,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与热度。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读者提供智能化、自动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这也是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

1 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服务新特性

所谓人工智能,即根据对环境的感知,做出高效行动并获取最大收益的计算机程序。人工智能涵盖诸多学科,具有人机协同、深度学习、自主操控以及群智开放等诸多特性。当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兴领域不断涌现,如智能交互、语音识别、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12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图书馆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必将使图书馆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1]。

1.1 服务内容优质化

人工智能是图书馆咨询服务工作的得力助手,有助于图书馆与读者进行沟通互动。基于人工智能,图书馆可利用最前沿的科技与最高效的产品服务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如:图书馆智能问答机器人可参与辅助参考咨询工作;自动盘点机器人可查找放置错乱的图书;人脸自助查询机可精确识别用户身份,提升用户查询与借还效率,减少图书馆员工作量;触屏阅览器、3D打印机等可为读者带来高效、智能化的服务,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科技进步的魅力[2]。在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始终不变,改变的只是服务模式。

1.2 服务模式个性化

图书馆利用人工智能可促进场景与内容的把控,实现信息精准推送,为阅读带来更多精彩。同时,图书馆利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在线智能问答,还可以针对读者的具体需求开展信息、数字等各类在线教育,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抽取分析读者的画像,为他们提供信息推荐、综合分析等各类精细化服务。此外,在教育服务方面,人工智能也可成为读者个性化学习的智能导师,结合读者的偏好需求,通过大数据挖掘与整合,为其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并实现对教育服务的动态调整。图书馆利用人工智能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跟踪,保障了资源共享的便捷与高效。

1.3 服务主体多元化

图书馆服务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基于人工智能,图书馆服务主体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员,也可以是各类机器人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各类应用软件等,这些均可作为图书馆员的重要辅助力量,成为图书馆服务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图书馆利用人工智能可有效节省人力資源,如:机器人馆员的使用可以胜任读者指引向导、基础咨询服务以及图书盘点入库等机械性强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图书馆基础业务的工作效率。

1.4 服务空间全域化

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的融合,在深层次上引发了图书馆服务空间的重塑,使服务空间变得全域化,从有限的传统图书馆空间延伸到互联网空间以及社会空间,并从看得见的物理空间发展到基于读者潜在需求的虚拟空间,为现代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活力,能够进一步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创意。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深度融合,可以使图书馆服务管理更趋高效便捷,也会使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题、内容与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2 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的机遇与挑战

2.1 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的机遇

当前,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发展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图书馆从智能化建筑到智能化管理再到智能化服务,都大量使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未来图书馆也将成为一个集学习、创造与社交于一体的立体化空间,图书馆服务职能也将不断得到拓展,而使用人工智能则是推动图书馆实现泛在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更能凸显图书馆传播文化知识、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的重要使命。例如:智能机器人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由最初的聊天机器人到盘点机器人再到咨询机器人、安保机器人等,机器人的功能与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日渐多元化,语音咨询、读者引路、扫码找书等智慧化服务均已成为现实。总体来看,虽然我国图书馆服务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尚处在初级阶段,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公众文化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图书馆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日趋深入,图书馆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3]。

2.2 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融合面临的挑战

2.2.1 智能程度不足。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处于初始阶段,在智能服务、智能决策以及智能检索等各方面均需进一步加强,利用人工智能协助图书馆完成更为专业、个性化的服务,还有赖于技术的发展以及硬件的提升。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馆员同真人馆员是一种互补关系,人工智能机器人难以独立完成某些特定的服务项目,需要得到馆员的协助。

2.2.2 融合深度有限。目前,图书馆在人工智能服务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方面还有待拓展,同时也缺乏完整系统的人工智能服务体系,在智能服务、智能决策等各方面亟待加强,因此,图书馆需要更为自动化、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与软件应用于工作中。此外,图书馆对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前沿动态缺乏了解,导致现存人工智能应用难以与图书馆需求高效对接,人工智能在服务中的应用更多地表现为“跟随企业走”,即企业如何开发人工智能,图书馆就如何用,缺乏深度参与,难以捕捉创新点与新机遇[4]。

2.2.3 数据处理缺陷。数据收集以及管理问题是图书馆服务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另一个大问题。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中,数据收集、处理是极为关键的一环,而面对杂乱、无序的各类数据,如何针对自身实际规模,综合考虑社会效益,进行大数据采集,或者与相关企业合作实施数据开发与管理,是图书馆需直面与抉择的问题。此外,基于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数据处理,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但同时也有可能涉及用户隐私[5]。如何保护用户隐私,如何避免因数据开发或使用不当而导致的用户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等问题,都需要学界进行深入研究。

2.2.4 资金成本限制。图书馆资金来源有限,其经费主要用于日常运营管理、读者服务、文献资源采购等,科研经费则依赖于社会科学基金等的相关资助。而人工智能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需要大量资金,以图书馆机器人馆员为例,其价格昂贵,购买费用不菲,且每年的维护费用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同时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投资成本巨大。而在人工智能与图书馆融合效益尚不明显的前提下,图书馆无论是自行研发、与企业合作或是申请额外资金等用于人工智能项目的开发,都存在较高难度。因此,图书馆服务要实现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必须积极开拓新的资金筹集渠道和企业合作模式。

2.2.5 人才发展瓶颈。随着图书馆智能化系统以及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增多,人才成为限制图书馆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的重要因素。目前,只有极少数图书馆拥有自主研发应用系统,缺乏专业人才已成为图书馆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3 推动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深度融合的路径

3.1 强化顶层设计

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的深度融合,我国需在机制、制度层面加强设计。我国要制定图书馆人工智能管理服务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包含图书馆人工智能系统构建的标准与规范,图书馆人工智能系统知识服务、资源建设、软硬件建设以及技术开发的标准与规范,师生和科研人员参与人工智能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准,人工智能服务应用平台建设的规范等内容。同时,图书馆还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即人工智能是一种工具,图书馆需要以更积极的态度运用人工智能,为激活图书馆服务能效做出贡献。此外,图书馆应加强大数据建设,结合图书馆服务的内容,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展开示范性项目建设,构建人工智能服务测试平台[6]。

3.2 健全服务功能

图书馆需要始终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在具体实践中,图书馆应该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对用户展开全面的信息收集以及行为分析,掌握他们的阅读习惯、兴趣、专业等相关信息,并向其提供个性、精准的知识服务。同时,图书馆还应积极与人工智能开发企业联系,推动深度合作,分析并掌握读者的需求,明确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共同决定人工智能引入的时间以及所承担的服务工作,并随着人工智能的升级不断更新服务[7]。图书馆只有健全服务功能,才能逐步实现高度智能化与专业化,解决当前服务不精深、咨询不专业等各类服务问题,推进人工智能在智能情报、文献分类以及辅助服务等各领域的应用。

3.3 拓展服务范围

首先,图书馆可以面向用户提供产业发展、科技孵化等各类新型服务,承担必要的科技创新与创业服务职责。具体来讲,图书馆可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数字安全、技术研发等专业服务;也可以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构建人工智能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整合音频、视频等各类数据信息,为师生提供基础性服务;还可以基于人工智能的特点以及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等,创设智能化的服务孵化空间[8]。其次,图书馆应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涵盖面,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图书馆数字服务、自助服务以及流动服务等,不断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能。

3.4 开辟筹资渠道

图书馆要想在人工智能服务领域有更大作为,就必须开拓新的资金筹措渠道以及合作领域。具体来讲,首先,图书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费分配机制,建立多元经费投入机制。在学校投入的基础上,图书馆应鼓励社会资金投资人工智能建设项目,形成学校与社会协同投资的格局。在学校投入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图书馆应积极寻找新的经费来源渠道,为人工智能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其次,图书馆要与相关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合作方式包括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此外,图书馆也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图书馆智能化建设,设立图书馆智能化发展基金等。

3.5 重视馆员培养

新时期,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与战略型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讲,图书馆应提升馆员的计算机使用能力与新技术掌握能力,如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感应技术等。同时,馆员也应成为图书馆资源的建设者,需具有一定的组织战略思考能力,不仅要了解读者的具体信息服务需求,还应该思考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入融合提升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步龙.人工智能时代的图书馆发展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7(6):64-68.

[2] 翟振明,彭晓芸.“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世界:人工智能的技术飞跃与应用伦理前瞻[J].人民论坛,2016(7):22-33.

[3] 张兴旺.从AlphaGo看人工智能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与应用[J].图书与情报,2017(3):43-49.

[4] 茆意宏.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2):11-16.

[5] 王世偉.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的服务重塑[J].图书与情报,2017(6):6-15.

[6] 初景利.数字化网络化与图书馆服务的战略转型[J].图书与情报,2017(1):98-104.

[7] 吴建中.人工智能与图书馆[J].图书与情报,2017(6):1-5.

[8] 董玮,詹庆东.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辨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6(3):72-79.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图书馆人工智能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图书馆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