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师:“读懂学生”是最重要的能力

2018-02-13 01:26杨静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表定点老师

杨静

2014年,世界教育峰会对645位世界各国教育专家进行了调查——“2030年的学校”,为教育界提供了他们对未来教育的认知,比如:2030年,个人能力将备受推崇;教师的角色将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课程内容将变得个性化以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求……

而每一条认知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共性的关键词:个性化学习。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读懂学生”必然成为未来教师一项最重要的能力,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和发展规律,为每个孩子寻找适合的学习方式。

读懂学生,就需要开展科学的研究,了解学生认知、思维、身心等发展的现状和规律,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合适的教育。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策略去读懂学生呢?

定点观课更容易引领教师由关注群体到关注个体

实践中发现,引导教师做研究,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展开深入的研究,是帮助教师读懂学生的切入口。

如何真实地了解学生?老师们尝试使用定点观课表进行教研。定点观课表使教师观课议课的视角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以往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具体地关注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定点观课表谁来设计?有什么内容?怎样使用?从下面的故事中我们能得到启发:

有一位老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实践时,在连续几次的开放日上,有学生家长反映“请老师关注不上课不发言的孩子”。这位老师没有急于去解决问题,而是很理性地选择了先走进孩子的世界,去了解情况。她很想知道,看起来热闹的课堂,究竟是哪些孩子不发言?而发言的那些孩子,他们的状况又是怎样的?于是,老师自己设计了定点观课表,邀请了11位同事,走近她班上的11个小组,记录孩子们发言的次数及内容。统计结果又一次让大家震惊:把所有孩子在组内以及班上发言的次数全部加起来,一节课竟然有300多次,而发言次数最多的小组有40多次。参与研究的十一位老师和家长们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没想到,小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的发言机会竟然如此可观。

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每组的2号发言人都是发言最少的,几乎被边缘化了,正是家长们口中的“不发言的孩子”。2号发言人其实是能力仅次于组长的同学,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不发言呢?经过分析老师们发现,原来是不合理的发言机制造成的。找到了问题背后的原因,再来解决它就不是难题了。

从故事中我们看出,定点观课具有这样几个要素:一定有明确的目的,因此观课表由授课教师自己设计;一定是基于孩子的,因此具体到关注每一个小组的每一位组员;一定是客观的,因此要求观课者做详细的记录,再通过数据汇总,从中发现问题,而不是任由观课者主动随意地发表感受。

定点观课改变的不仅是老师们观课的习惯,更促使老师们的研究视角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关于发言的这次研究过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段时间阅读老师们写的文章,出现了很多关于发言的话题,包括《孩子为什么害怕发言?》《从发言看学习》《关于规则的两点思考》等。我们发现,原来研究孩子其实是老师的天性,是老师们本就很感兴趣的事情,只不过学校需要营造一种场域,使老师们能够走进研究孩子的这扇大门里。

通过“追问”可促进教师养成寻找真问题的习惯

教师要有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意识,和善于追问、思考的良好习惯,其中追问是最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尝试把“追问”设置为教研活动的核心环节。希望老师们关注的点能够越来越小,每次能够聚焦孩子学习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来展开研究。比如,当遇到了“部分孩子不参与合作”这个难题,学校便引导老师们运用十字因果图这个思维工具,从老师、自己、同伴、家长等多方面去反思孩子为什么不参与合作,也可以从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情绪、学习方法这样的维度去反思,寻找背后的原因。通过深入反思,仅关于“孩子为什么不参与合作”这一个问题,老师们就反思出了几十种原因,接下来再根据每个班级的不同情况找到相对应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

老师们一旦养成了追问的习惯,面对孩子们的问题,他一定不再被表面现象所惑,而是会走进孩子寻找背后的真问题,实实在在地帮助孩子们改善学习过程。时间越长,读懂孩子的能力就越强。

墨墨同学进入四年级后连续几次小测试的成绩都不理想,家长很生气:“肯定是你学习不认真……”孩子很委屈。进行过“追问练习”的语文老师没有简单地“想当然”,而是通过反复跟孩子聊天、观察孩子作业情况,并请她跟同水平的同学一起使用計时器做抄写测试,最终发现,原来,墨墨考不好是因为书写速度太慢,导致每次都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而她之所以速度慢,是因为她过于追求完美,字写得稍微不好看就会擦掉;而孩子过于追求完美的性格,可能跟家长对她过于严格的要求有关。找到了原因,老师帮孩子一起制定了一系列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同时也跟家长进行了沟通。一个多月后,孩子的书写速度明显上升,成绩也提上来了,墨墨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看,以家长的逻辑,考不好学不好,肯定是因为不认真。但真的是这样吗?考不好,除了不认真,可能还会有很多原因,而导致墨墨考不好的原因,是我们谁都没想到的“书写速度”,这是一个看起来太小的点,小到我们会忽略它。墨墨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个懂得追问的老师,遇到了一个愿意走近她,了解她和真正帮助她的老师。

当老师们慢慢获得读懂孩子的能力,他们遇到任何事情,都会去反思背后的原因,思维方式就会发生变化,慢慢就会拥有更下位更敏感的儿童视角,变得“眼中有人”。

通过“情境体验”能使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看问题

情境体验是一种很棒的研究方式——为了感同身受地了解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正在研究合作学习的老师们,将一整个学期例会的“研究在线”环节,变成模拟的课堂,把自己作为学生,体验从分组、建组到合作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我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的解决方式才是真正对孩子们有用的”……这些过程很有趣,也很有意义,在玩的过程中,把自己当成孩子,把会议室当成教室,把会议的过程当成模拟的课堂,一学期下来,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老师们都体验到了,也感受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作用于真实的课堂当中,最终受益的是孩子。

“课堂切片研究”及时帮助教师修正对儿童的认知

为了更深入、更真实地走进孩子,老师们也进行课堂切片的研究。科研处或是研究项目组,会带着摄像机、手机到课堂,录下孩子們学习中最真实的片段。在全校例会时,主持人抛出话题,让老师们先猜测孩子们可能出现的行为,可能发生的状况,然后再将真实的镜头回放给大家,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孩子们的世界,这样老师们就能获得“修正自己对孩子们的认知”的机会。

我们在镜头对准课堂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小组组长管理能力特别强,她能够带领自己的组员很深入地展开学习。课下,我们对她进行了采访,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三年级孩子,竟然说出了十多种培养组长的方法,包括角色互换、定点培训、每周反思……每一种方法都有效,都是她自己摸索出来的。不仅如此,她还有帮助组员提高学习绩效的12种方法。当这个视频在例会上播出后,老师们都惊呆了:一直以为孩子只是孩子,什么都要老师教她才会,可是没想到,孩子身上有那么大的能量和智慧。说实话,她的这些管理方法,是很多老师们都没有想到的。

这个孩子的表现,让老师们感到汗颜。他们意识到,自己太不了解孩子们了,太小看孩子们了。于是有更多的老师们,更多的研究小组,带着手机走进课堂,走进小组,走进孩子。老师们果然发现孩子们有很多好的管理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他们帮孩子们把这些方法梳理出来,分享给更多人,孩子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学习的氛围也越来越浓,效果越来越好。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但是内驱力怎么来?我们认为,只有教师变得更专业,他才会有持续生长的动力。然而,怎样才能变得更专业?有专家指出:研究儿童才是老师的第一专业。这句话我们非常认同,能读懂孩子的老师,才是真正专业的老师。

实践证明,当老师们学着去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时候,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态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课堂上孩子们不再被“流水线作业”批量生产,有更丰富多元的学习方式出现在教室里,应用于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是面向群体的大一统,而更多转向每一个重要的个体;孩子对自我的悦纳感越来越强,因为他们正被老师“看见”并获得真正的帮助;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正在突飞猛进,学校整体的学业成绩不断上升,师生的成就感、幸福感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教师正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在生长力——慢慢地形成自己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对教育本身的思考越来越深入;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每一点状况越来越敏感。

我们认为,走进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数据分析、换位体验、课堂回放等过程,深入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学习现状和身心发展规律,了解每个孩子学习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从而帮助他们找到成长过程中真正的痛点和节点,才是教师走向专业最重要的过程,更是教师帮助孩子适应未来发展的首要职责。因此,“读懂学生”,是未来教师最重要的能力!

(作者系王昌胜“我们”工作室核心成员,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未来学校研究中心骨干)

猜你喜欢
课表定点老师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学生出招解决”日课牌“问题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如果我是校长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运用VBA自动生成子课程表
六·一放假么
各地区学生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