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环境设计专业 教学模式探索

2018-02-13 01:37李侃侃窦龙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8年12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李侃侃 窦龙

摘    要:“环境心理学”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大量而枯燥的理论知识往往使艺术专业的学生望而却步。SPOC的教学模式是与传统校园教学方式有机融合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更加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特点,实行线上授课,线下辅导,线上线下混合式讲解,是可以有效改变传统高等教育现状的一种解决方案,能够增加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SPOC ;翻转课堂;多元化考核;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2-0026-02

一、引言

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阿曼多·福克斯(Armando Fox)和戴维·帕特森(David Patterson)于2013年首次提出的。区别于大规模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SPOC 是面向特定人群的一种需要由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管理、网络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媒体教学工具于一身的辅助教学手段[1]。这种手段自提出后,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高校教学,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反馈效果。

(一)环境设计专业及学生特点

环境艺术是近十年才刚刚兴起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其知识面覆盖建筑、城市规划、地理资源、工业设计、艺术学、心理学等。环境设计是围绕“人”展开的,不仅仅需要研究环境,还需要研究环境中的人[2]。那么,环境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环境,是环境设计专业“环境心理学”课程主要探讨的问题。

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有以下共性:思维活跃、发散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对课堂的实验环节有着浓厚的兴趣;创造力强,观察力强。但是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也存在一些其他共性:对理论知识,尤其是单一式的课堂讲授不感兴趣;目标不够明确,经常转移研究目标,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二)“环境心理学”在培养方向中的角色和困境

随着环境设计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和研究者注意到了环境心理学的作用, 并在设计中重视对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多数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都开设了“环境心理学”课程[3]。环境心理学一般围绕着环境认知、环境评价及环境与人的行为进行讲授, 训练学生正确把握环境认知、环境评价及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 一直以来都是“环境心理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然而,“环境心理学”和艺术设计两者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环境心理学”在环艺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产生一系列问题。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重视实践性强的设计类课程,会认为这些课才是“有用的 ”,而面对“环境心理学”这种纯理论课,学生认为与将来从事的职业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从而大面积出现课堂旷课、作业不交等情况[4]。

二、基于SPOC教学模式的艺术设计专业

“环境心理学”课程建设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对学生学情的调研,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一)教學内容:模块式教学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内核,因此课程改革首先要对教学内容重新梳理,使课程内容更加符合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需求,更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模块式教学有以下优点:1.将庞大的理论知识拆解,利于学生“逐一攻破”。“环境心理学”课程按照惯例是纯理论的课程,知识点多,且内容因涉及心理学相关知识会显得枯燥难懂,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将“环境心理学”课程拆解成三大环节,每个环节分为3—5个小知识,更容易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知识架构,更加熟悉知识脉络,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即时回顾、总结,根据学习进度有效反馈学习成果。模块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使教师能够得到有效反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并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笔者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根据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将“环境心理学”课程分为环境知觉、环境感知和环境行为三大模块的知识体系。三大模块的划分思路是从最基础的感觉、知觉入手,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心理学研究思路,然后将感知觉融入环境中,加入人的偏好和评价,最终从环境逐渐过渡到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中。这样的授课思路可以让学生更易接受,更能从自身角度出发去考虑环境和人之间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手段:基于SPOC的混合式课堂建设

SPOC是一种有很强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可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混合式课堂一方面可以满足在线教学,另一方面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课下辅导、讨论作业等。

1.典型章节微课。“环境心理学”中有一些比较枯燥难懂的知识点往往是其他理论的基础,但是不能很直观地应用于生活环境中,因此,对于课堂中的难点、重点,教师录制典型章节的微课,便于学生课下反复观看,使学生有选择地自学,不占用更多的课堂授课时间。

2.优质视频资源的应用。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但是“环境心理学”的理论由来已久,世界上不乏一些优秀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视频,只是分别基于不同的专业开设的,比如社会心理学、社会政策学、认知心理学等。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经典的教学视频,选取符合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培养需求的优质视频,共享于课程在线平台。

3.实时教学内容反馈平台。有活力的课堂是需要有趣味性、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互动的。利用一些现有的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微助教等辅助授课工具,可以满足开展有趣的在线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在线反馈直接表达自己学习这门课的感受或者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这种实时反馈的授课方式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对彼此的课堂问题“点赞”环节,让学生学会关注彼此的想法,带动学生质疑和主动思考。

(三)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

传统的以一张结课试卷为最终成绩的考核办法不太适合于环境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下,学生易形成忽视课程、忽视过程,只重视结果只重视成绩的局面。而且传统的考核方式只需要学生对重要知识点“死记硬背”,不能引导学生将其灵活运用。因此笔者构建了多元化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分为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两个方面。线上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比如课前预习资料的阅读情况、看完阅读资料是否有问题提出、课堂互动中是否积极、能否根据其他同学的发言发表自己的想法、对小组作业的互评等。线下评价主要为教师对三大模块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比如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是否深刻、作业完成的是否全面、完成作业的形式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作业的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未来的研究价值等。多元化考核的分值比例构成:课程总评成绩 = 平时考核成绩×60%+ 考查×40%。其中平时考核成绩=考勤×20 %+课堂互动×40%+资料阅读情况×40 %,考查成绩=作业1×30 %+作业2×30 %+作业3×40 %。另外在课堂互动中,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进行合理加分。加分总数值不超过总成绩的10%。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极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了教师从重视目标到重视教学过程的转变。

三、结语

SPOC作为新的教学模式,进入了越来越多的课堂。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集合了传统课堂和MOOC课堂的优点,更加有针对性。利用现代化手段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并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有效反馈。真正实现了以教学内容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环境设计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其主动学习,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充实而且灵活,赋予了教师在教学中更大的教学自由度和学生的主动性,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课堂理论知识的实践价值,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加了学生理论知识在未来走入社会后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獻:

[1]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等.从MOOC到SPOC

——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

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

[2]刘薇.艺术教育中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探索[J].中国

冶金教育,2015,(4).

[3]彭运石,王珊珊.环境心理学方法论研究[J].心理学探新,

2009,(3).

[4]陈林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

山东工业技术,2017,(19).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