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教育战线,秉承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人,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未来主力军,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学生抓起,中学阶段是人文教育的一个关键黄金时期。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该立足本职,争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自己的工作中生根发芽,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学校在提升人文素养教育中有以下几点有效途径。
一、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是在十七大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对教育的根本性质和任务的新概括,更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有机结合。“立德树人”既是对学校“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术为上”育人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第一,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人世和环境,恪守高尚的师德、从严要求自己,处处以教师育人为己任亦是社会使命。第二,教师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当我们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课程标准都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师只有拥有爱满天下的襟怀、丰富的文化涵养和宽阔的智力背景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第三,教师要有敏锐深邃的时代感悟。教师不仅要有“信息”上的量增,更要有个性化的、深刻的洞察和体验(包括反思、感悟、启迪等),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灵性,依靠其专业知识、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品德修养的显扬和施教技艺的高超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逐步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第四,教师要有健康而多彩的生活情趣。好教师会“玩”得高雅,多才多艺,让学生油然而生崇敬之情,密切师生关系。会“玩”的教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受学生喜爱。快乐的教师会把快乐传递给学生,有生活情趣的教师也会培养出有生活情趣的学生。
二、深化教学改革,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人文精神
中学生正处在接受文化知识和做人德育的时期,人文教育也是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打好人文知识的基础,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对今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是很重要的。学校非常重视教学的改革,在创新教学内涵方面各科都开展了研究,对各门课程的人文教育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
1. 语文
在语文学科的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可以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如通过导读古诗文、课外阅读和组织文学社创作实践活动等。语文科组全力推进堂上课外阅读:固定为每周连堂时选一节课来专门上堂上课外阅读。拓展语文的外延,增加教材以外的补充阅读材料。寒假时,每个老师至少推荐3篇符合学生现阶段年龄和心理特点的美文,每篇都写推荐语,开学初印发给学生使用。
2. 数学
数学素养只有通过对思维有深刻影响的活动方可实现,必须站在全局系统的高度上,对课本知识进行一种模块化组合,从而培养学生类比、归纳、转化的“三种思维能力”。数学科组教学目标突出知识点、能力点、育人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法。上课做到精讲多练,教学方法多样化。复习课要以课本为主,掌握课本,走出课本。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要求注重答题细节,能规范地解题、答题。
3. 英语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方面是英语课程任务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能促进英语课程学习效率的提高。英语科组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合学科和教材的内容,使之联系社会生活、貼近学生实际、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力求让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有机结合。
4. 政治
创新课堂教学,大胆尝试更换部分章节的次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更能满足学生的心理追求;同时对教材进行更大胆、更灵活处理,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少讲或不讲,穿插一些贴近现实生活、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让学生学得更开心,学得更有意义。
5. 历史
杰出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格言、座右铭及其高尚的情操;古代建筑、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发展史;古代诗词、史学著作等古代经典著作;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己的家乡史与家史等等,是历史学科在日常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教师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需要,从乡土历史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历史辩论会”“看图猜字”“故事会”“历史短剧”“小制作”“欣赏与临摹”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全方位地调动起来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 地理
对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式整合,设计突显地理核心内容的教学板块,下学年再正式实施,以避免仓促上阵给学生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还可将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进行分册整合:如七年级讲授中国区域地理相关内容时,多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比较“长江”和“黄河”,设计旅游方案,设计旅游热点区域等。
7. 物理
物理学科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现为: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按内容进行微调。
8. 化学
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化学美教育。即通过对化学美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化学美的能力,同时形成一定的化学审美意识和修养。在化学课的人文素质教育中,注意化学物质美、化学结构美、化学变化美、化学实验美、化学理论美、化学用语美、化学史美的渗透。同时注重教材整合,通过章节之间的调整,将相关内容放在一起讲,整合的原则是:重在知识的系统性,重在逻辑思维的培养。
9. 生物
注重教材整合,通过章节之间的调整,将相关内容放在一起讲,整合的原则是:重在知识的系统性,重在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兴趣的培养。
10. 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把歌曲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发掘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视听结合,情景交融,使学生感受到乐曲的深层含义,从而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11. 美术
美术课程是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课程,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的審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即通过优化美术课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学习美、创造美,陶冶人的精神情操,提升人的审美境界,均衡人的理性情感,完善人的品性人格。
12. 体育
体育教学要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启发学生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健康体魄、高尚情操、坚定信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课堂渗透和传授人文知识的方法,已经成为我校老师们的教育行为。从学习人文知识到培养人文能力,最终达到树立人文精神的目的,已经成为老师们传道解惑的自觉行动。
三、创设人文精神环境,开展各种各样人文实践活动,陶冶学生人文素养
青少年人格和道德的发展规律表明,中学生处在人格和道德,开始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独立性增强,不愿意单纯地被他人教导,乐于从与社会和人的接触中感悟人生。所以,引导受教育者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感悟是人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第一,主题教育月坚持不懈。学校每月都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把德育、美育等知识的灌输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天天有内容”,“班班出特色、人人乐参与”的德育新局面。第二,校园文化重在渗透。加强对环境氛围的布置,完成对校道文化长廊的布置,级组、班级文化也将重新布局,充分发挥广播站的作用,注重隐形文化的渗透和形成。第三,常规管理从紧从严。要求班主任多讲多抓,规范检查行为,加大检查力度。严格值周班制度,进行岗前训练,对检查的问题及时反馈,让班级及时了解,及时更正。第四,继续深入开展“五个一”教育活动。指导学生认真填写每月的《成长记录月卡》,使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五个一”活动内容,真正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第五,开展“我能、我秀”系列活动。加强学生生活教育,激发学生潜能与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真正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第六,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发挥“校园之星”在各班乃至全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营造催人奋进的校园氛围;从更广泛的范围鞭策广大同学向这些先进典型学习,鼓励更多的学生学先进,赶超先进,提升自我。
中学阶段是为今后人生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课堂传授人文知识,渗透人文精神;创设人文精神环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一切机会,搭建宽敞舞台,增长学生人文知识,陶冶学生人文素养。总之,人文精神的确立,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时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用新发展理念来谋篇布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教育教学新发展,续写教育新篇章。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