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玮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 100876
专门用途英语(ESP)指“为特定学习者群体在内容和目标上有特殊需要而定的语言课程或教学模式”,它与某种特定的职业、学科和目的紧密相关,其教学内容是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与语言学和语言习得理论紧密相连,根据索绪尔的语言观,语言是言语能力的社会产物,是必要的惯例的总和,这种惯例为社会群体所接受,使每个人能进行言语活动。索绪尔同时还指出,研究语言就是要研究语言的交际性和功能性。所谓的语言功能就是指不同类别的言语行为,专门用途英语就是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在语言学中也叫语域。Halliday认为语域变异是由于语言使用的场合不同而产生的,专门语言都有其专门的词汇和语法。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词汇、语体、语域研究不断深入,ESP相关的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
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方法包括早期的文本和修辞分析法,这种方法基于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能力理论上。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认识母语的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受这一理论影响,语言学家试图通过各种训练来使学生获得语言能力和提高交际能力。近年来语言学家和教育者用情景分析法和策略法来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它是建立在功能语法和社会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教会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处于不同情景中,学习相关的表达法。
随着改革开放和跨文化交流的深入,专门用途英语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各高校在高年级开设了科技英语等ESP课程,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课程多由外语教师或专业教师承担,在教学设计上以教师集中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可以保持英语学习的连续性。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各高校的科技英语类课程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和局限,主要体现在教学课时有限,授课模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往往不能与最新的科技前沿发展保持同步;学生和教师的深层交流和互动不足,学生学业评价的体系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等。
在承担多年的大学科技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积极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创新课程模式和评价体系,教学从传统的知识性教学向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综合型教学模式转变,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馈。在借鉴同类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实验和探索,针对选修课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精讲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和语言点,重点引导学生的深度科技英语阅读和讨论交流活动,介绍热点科学话题如博弈论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通过密集高效的课堂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完成课下延展学习任务,强化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相关科技领域的认知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科研热情。
在学业评价方面,探索平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以课堂任务、团队任务、项目设计展示、科技沙龙等形式作为评价体系的补充,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依托在线学习平台,广泛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料和数据,通过建立和维护课程学习资源库和课件中心,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了补充和助力。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推送科技英语视听资料和文章,引导学生利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条件实现英语的碎片化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研究的能力。
科技英语类课程在国家深化改革和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大背景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学和改革应聚焦培养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聚焦课堂教学和线上线下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聚焦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设计和学业评价模式需主动调整和优化,从知识性和语言性教学为主向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与素质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方向进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