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成
(郓城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山东 郓城 274700)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农业机械化,而要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需要完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体系。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购买农用机械的热情随之空前高涨,大型农业机械不断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新型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技术适用范围的不断增加,如何平衡农机数量的增加与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及时、高效、便捷地解决农业机械维修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目前,农机维修人员文化水平偏低,业务不够熟练,维修机械使用的技术和手法相对落后,其维修水平无法胜任基本的农机维修工作。大多数农机维修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统一的培训,只是简单依靠自己的经验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保养。这不仅容易对农业机械造成损害,而且会间接地降低农业经济收入,影响基层农机维修工作的开展。
农业机械维修技术落后以及没有正规的检测设备,导致在农业机械发生故障之时,往往是采取更换部件来处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故障,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转。而且一些农机维修人员的维修加工技术落后,导致农机维修工作效率低下。
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需要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才能顺利进行,但是,农机维修网点缺乏资金,而且国家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农机维修金下发补贴力度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机维修工作的正常开展。
虽然厂家提供了三包维护政策,但由于售后服务缺乏服务店,影响了农业机械故障的正常维护和农民的经济投入。现有的不合理的售后维修站建设,没有配备专门的维修工具,造成维修率不高,农业的机械故障处理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对厂家的信任,容易引起纠纷。
我国需集中力量建设农机维修网点,以市政建设的农业机械扩展站点为“领导”,镇农业机械维修点为主体,农业合作社的“三包”服务为补充,实现不出村、不出城就有农业机械维修点服务区,构建一个结构合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均显著提高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力求此网络能够覆盖全部的城镇乡村[1]。
通常农机维修点的经营效率不高,仅仅能够维持自身的正常运作。而基层农村维修点任务繁重,在秋收季节抢收,需要落实到村、户进行一线维护。考虑到基层农机维修效率低下、需要提高其及时性和便捷性,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财政补助来给予大力支持[2]。例如,2015年我国财政部门试行新条例,开始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机维修工作进行奖励和扶持,对试行点的基层农机点补助4万元以及配备专用于农机检测的设备1套,并要求相关的村镇开展扶持工作,对农忙前后的大型农机进行检测维修,确保做到农忙时及时抢修、农忙后高效维护保养。
应充分发挥县级农机部门的作用,搭建培训平台,加强对农机服务人员的基础培训,力求培养出更多的农机从业人员,努力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技术精湛、善于经营、为民服务的队伍,使农机维修工作能够早日进入正轨[3]。
在基层农机维修体系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对农机维修点加强管理。一是市场准入关。相关部门应严格对维修点进行调查审批,审批后应进行跟踪管理工作,切不可放松懈怠。二是维修质量。主管部门应根据农业部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对维修点进行严格的审查,执行农机维修的操作流程,保证维修质量。三是日常的维护管理。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应进一步加大,遇到知法犯法、假冒伪劣等行为绝不可手软,保证农机的维修及经营更加有秩序、有保障[4]。对于一些恶性竞争的企业应严惩不贷,确保市场秩序。维修点服务质量的改善可以确保农机维修工作有序地进行,尤其是在秋收农忙季节,对维修点进行日常检查及记录,走访被维修的农户进行满意度调查,都有利于提高农机维修质量。
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一项维护我国国民经济正常健康发展的保障性工作。因此,国家农机主管部门应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力度,并完善基层农机维修工作,使农机的正常维修得到保障,提供农机的使用率,延长农机的使用年限,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