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动物防疫检疫站, 广东 佛山 528311)
动物实验麻醉方式一般有几种:全身麻醉、局部麻醉、针刺麻醉、复合麻醉以及低温麻醉。而动物实验麻醉一般是全身麻醉,要求能有效抑制有害的应激反应,同时尽量减少对动物血液酸碱度、氧和二氧化碳等生化指标,血液动力学及其他生理功能的干扰及影响。 实验的同时要记录观察麻醉所带来的干扰和影响,在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时及时校正。因此在做动物实验之前要充分考虑实验的性质,以及麻醉特点,做好准备工作。
选择麻醉方法时也要考虑时间长短、创伤性或刺激性大小以及麻醉本身对动物生理机能的干扰。麻醉方法的选择也取决于实验的性质和要求,如果需要连续处理多只动物,应该选择诱导快、简单、术后不需要长时间监护的麻醉方法[1]。但当有需要长时间的动物实验,为了便于调节麻醉深度,控制实验影响范围,要做到可以随时追加给药。另外,麻醉方法的选择也要依据动物实验中要求的特殊部位,例如胸腹内腔手术、循环暂停以及降压等,这些在实验前都要结合情况加以全面考虑。
动物实验中麻醉时可以选用的麻醉药物种类较多,主要分为吸入性麻醉药物、静脉麻醉药物和肌肉松弛药物。根据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来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是获得良好麻醉效果的关键。不同种属的动物对麻醉药物的反应不尽相同。
例如巴比妥类药物一般应用于诱导和保持动物的全身麻醉状态。各种巴比妥类药物的代谢速度不一样,作用时间长短也不一样,通常可用于实验外科哺乳动物的全身麻醉。但要注意的是巴比妥类对呼吸中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麻醉过深时,动物呼吸活动可完全停止,所以要注意此类药物的给药量,防止给药过多。另外它主要在肝脏代谢和转化,对肝病模型动物或涉及肝功能的实验不适用。但是此类药物对血糖无影响,所以对需要观察血糖指标的实验就比较适宜。
麻醉由浅到深分为浅麻醉、中麻醉(最佳麻醉)以及深麻醉。判定标准如下。
3.1.1 浅麻醉
呼吸不规则;主动动作和体表及咽喉反射存在,循环系统频率低;眼睛有眼球运动,瞳孔收缩,流泪。
3.1.2 中麻醉(最佳麻醉)
呼吸规则,呼吸换气量少;眼球置中央,眼睑反射迟钝,瞳孔稍开大;无腹肌明显内脏牵引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收缩反射消失。
3.1.3 深麻醉
换气量明显减少,以腹式呼吸为主,而心跳由快到弱渐渐变慢,最终停止跳动。
动物麻醉的深度要适宜,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稳定。麻醉过浅即浅麻醉时,因为手术时的强刺激,会使动物的呼吸循环系统或者消化功能发生紊乱;而如果麻醉过深,动物则处于深度抑制甚至濒死状态,影响动物的正常反应,就不可能得到精确的实验结果,也达不到实验的最终目的。不论是浅麻醉还是深麻醉,都会使麻醉深度波动较大,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带来数据分析误差。所以在进行实验动物麻醉时,要尽量准确无误地进行麻醉,同时准确判断麻醉深度以便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麻醉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导致的疼痛和不适感,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性,使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要达到这种目的,就有必要对于麻醉方法、麻醉药物以及麻醉深度进行探讨研究。同时对于每一次动物实验前,都要做好准备工作,从而尽可能消除麻醉对于动物实验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周立才,张秀兰,石晶,等.实验动物麻醉的应用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8):634-637.
[2] 梁婕,毕穗磊.影响医学实验动物麻醉的几个因素[J].中国卫生产业,2011,8(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