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青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总站 830004)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水平逐渐提高,但现代化畜牧产业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为了畜牧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对畜牧业进行有效的引导与扶持。
目前,我国仍然有部分地区有家庭饲养为主体的小型养殖场或散养户,对于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在管理和饲养方面通常存在漏洞,不便于管理,并且农户的专业水平较差,防疫意识薄弱,生产方式不科学,进而影响了我国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中,疾病发病率也较高,严重的影响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我国养殖业的养殖品种种类较多,但是产量较少,并且品质没有达到高价格销售的质量,对畜牧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小,仅有少数地区形成了品牌和一定的知名度,大多数地区的产业化程度都较低。
疾病仍然是我国畜牧业所面临的问题之一,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能够导致疾病的传播扩散,加之部分小规模养殖户的防疫意识薄弱,使得动物疫病始终制约着养殖业的发展。在传统散养的模式下,消毒、疫苗免疫等工作的开展困难较大,部分养殖场的免疫程序不合理等都是导致疾病难以控制的原因。
现代化畜牧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畜牧业朝着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各类动物养殖场的建设要满足畜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并且动物产品要能够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现代化畜牧业是一个集科技、科学、管理等多方面学科的产业,因此,要想现代化畜牧业得到发展,在科学的饲养方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先进的养殖设备、加工技术以及粪污处理技术等方面都要得到改善和发展,以保证畜牧业能够高效、稳定、科学、安全的发展并保障养殖场的经济利益,同时要兼顾畜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1]。
传统农业中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种植业占有较大的比重,且粮食种植的比重占据很多,此种产业结构下制约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因此,要想使现代化农业得到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发展现代化畜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为农牧结合、农牧互补的模式是目前农业发展的大趋势,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发展饲草业,鼓励养殖业充分利用粪污等,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达到生态互补的目的,既能解决养殖污染,还能够保护环境[2]。
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作为基础,而我国养殖业的基础建设较为薄弱,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支持,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的投入,只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才能够为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对畜牧业的布局进行调整,对生产方式进行整体性质的改革。我国的传统畜牧业历史悠久,底蕴很深,同时也造成了我国的畜牧业在传统农牧业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给畜牧业的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我国现在畜牧业的生产能力缺乏基础保障,对资源的依赖性非常严重,造成了畜牧业扩张困难,若想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局限性的问题,必须从布局上转变生产方式,对畜牧业进行规模化生产、集中性布局以及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建设畜牧产业园区,推动畜牧产业布局调整[3]。以国家政策扶持吸引企业,在传统畜牧区,对畜牧产业布局进行整合、布局,整合生产资源,发展产业规模化优势。
传统的畜牧业相关的加工业不发达,造成畜牧业相关的产品绝大部分以活畜进行销售,部分养殖场进行简单的粗加工进行销售,造成了畜牧业的收益较低,同时也造成了产品的单一性,竞争压力较大,销售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畜牧行业的产品也应当跳出固有的生产销售模式,对畜牧业的产品进行精加工,延长畜牧业的产业链,大幅度提升了畜牧业产品的增值率,将原有的资源提高转化,形成经济优势。以地方政府实际情况,对民营的畜牧业延伸产业进行适当的政策扶持,扩大招商引资、技术指导、增长产业链等,让畜牧产品加工企业大规模发展,从而带动畜牧业的发展。对畜牧业的科技发展加大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当前的困境。借鉴国际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延伸产业链,并且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对畜牧业延伸产业链进行调整,逐渐让我国畜牧业产品先达到自给自足,再逐步面向海外市场,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经济发展与海外知名度。不仅仅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从根本上解决的畜牧行业的架构调整,提高了畜牧业的整体竞争力,解决畜牧业的收益较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