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2018-02-13 21:15陈序传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呼肠黄白色特征性

陈序传

(福建省宁德市畜禽屠宰监督管理站,福建 宁德 352100)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因其肝脾等脏器出现灰白色坏死点,又称番鸭肝白点病或花肝病。本病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江西等地广泛流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番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MDRV是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Ⅱ亚群成员。MDRV呈球形,无囊膜,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本病毒对紫外线、温度和pH敏感;对有机溶剂不敏感。

2 流行特点

2.1 本病多发生于7~35日龄,以10~25日龄的雏番鸭最易发生,发病率30%~90%,病死率60%~80%;病程长短不一,通常为14~21d。发病后5~10d进入死亡高峰期,高峰期一般持续 10~20d。

2.2 病鸭和带毒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其病死尸体、分泌物尤其是排泄物散毒,污染饲料,饮水、垫料、空气和用具等经消化道、呼吸道和脚蹼损伤等水平传染,本病也能垂直传播。

2.3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天气炎热、潮湿时发病率显著升高。饲养密度高、卫生条件差、鸭舍潮湿且温差幅度大等均可诱发本病,加重病情。同时,番鸭呼肠孤病毒病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鸭患病中后期易继发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或大肠杆菌病等,造成大量死亡。

3 临床症状

发病番鸭精神不振,羽毛蓬乱无光泽,食欲减少或废绝,畏冷扎堆,腹泻,排绿色或黄白色稀粪,有大量稀粪粘附在肛门周围,泄殖腔扩张、外翻,大部分番鸭表现为软脚,部分患鸭逐渐出现趾关节或跗关节肿大,跛行,耐过病番鸭生长发育迟缓,成为僵鸭。

4 剖检病变

对病死番鸭剖检,可见病变主要集中在肝脏和脾脏,肝脏肿大、质脆,呈淡褐红色,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表面和实质密布大量坏死点,呈灰白色或灰黄色,脾脏肿大、质硬,呈暗红或黑紫色,表面和切面实质有大量坏死点或坏死灶,呈白色或黄白色;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黄白色条斑;个别病例可见心包积液、心包炎,肝周炎。

5 诊断

5.1 依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能够做出初步诊断,具体确诊可采集濒死番鸭肝脏、脾脏和肾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

5.2 本病在临床诊断时要做好同鸭霍乱、鸭病毒性肝炎以及番鸭细小病毒病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1)鸭霍乱病例虽然肝脏表面也有灰白色坏死点,但脾脏和胰腺等无灰白色坏死点,且具有心冠脂肪出血的特征性病变;(2)鸭病毒性肝炎病例死前有角弓反张等特征性神经症状,肝脏肿胀,有出血斑点,没有弥漫性坏死灶;(3)番鸭细小病毒病的特征性病变为胰腺炎、肠炎和肝炎,极少见肝脏有灰白色坏死点。

6 治疗

6.1 一旦确诊本病,应及时隔离病鸭、封锁场地,扑杀濒死鸭,并做好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工作。同时,加强环境消毒,对患病雏鸭进行治疗。通过临床用药试验结果得知,采用植物血凝素和禽干扰素配合头孢噻呋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效果良好。亦可采用注射番鸭高免卵黄抗体或血清治疗;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清瘟败毒口服液、黄连解毒散或扶正解毒散等中草药进行辅助治疗,疗效显著。用药治疗期间,要加强病番鸭护理,注重各种维生素的补充,以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利于鸭群恢复健康。

6.2 为防止细菌性并发或继发感染而造成大量死亡,可适当投服敏感抗生素予以控制。倘若病例软脚严重,还要配合安痛定、地塞米松等进行对症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7 预防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目前在宁德地区流行较广,加强本病的防控工作能够确保本地养鸭业的健康发展。

7.1 加强雏鸭饲养管理,避免饲养拥挤,养殖户最好饲养本地培育的健康雏鸭苗,避免引进健康状况不明的外来鸭苗;同时要严格消毒卫生,改善鸭舍环境,保持鸭舍空气流通,并且做好鸭舍内防寒保温工作,减少应激,可有效防控该病。

7.2 该病流行地区可使用疫苗预防接种,1~2日龄雏番鸭免疫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弱毒疫苗1羽份/羽;种鸭在产蛋前15~30d注射番鸭呼肠孤病毒油乳剂灭活苗1mL/羽,能够有效预防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

猜你喜欢
呼肠黄白色特征性
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临床因素分析及宫腔镜下特征性差异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牛膝
泽泻
全预混冻干PCR试剂检测草鱼呼肠孤病毒Ⅱ型的研究
σA蛋白表位在鸭和禽呼肠孤病毒感染中的血清学诊断技术应用
简述猪呼肠孤病毒感染防治
祁连山南坡不同耕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性分析
月出
黄昏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