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自强
(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陇西 748100)
一般认为羔羊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和“羊霉形体”引起,但实际上本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上包括病原性、非病原性,主要致病因素大致有:(1)病原感染,如:病毒(副流感病毒、普通感冒病毒、腺病毒等)、细菌(肺炎双球菌、肺炎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类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霉形体)、某些寄生虫(羊肺线虫),这些病原体均可引起牛羊大叶性或小叶性肺炎。(2)不良环境应激,如:初春、秋冬季最常见的低温应激性病变,此时羔羊与人类容易发生“流行感冒”基本同步,病初容易产生上段呼吸道炎症并下行至肺部形成肺炎;四季温差大幅波动,当昼夜、日间羔羊所处环境温差超过10℃以上,或温湿度值长时间超过羔羊耐受值,容易引发羔羊呼吸道疾病;羊舍内长期采光不足、污染严重、通风利湿不畅等,容易引起羔羊发病。(3)营养因素,羔羊长期饥饱不均、摄入日粮营养不全价、重点营养物质缺乏、饲喂方式方法不当等,可导致羔羊体质下降、免疫力低下,期间容易诱导发生各种常见病。(4)异物源刺激,比如高速强冷风及强烈刺激性消毒剂、空气中含量超标的粉尘及有害气体(NH3、H2S)刺激幼兽呼吸黏膜并致其发炎,若无有效对症控制,久之可演变为肺炎。
羔羊肺炎是一种多发于低龄羔羊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临床上以1~20日龄以内新生羔羊最易感、危害性最大,其发病率、致死率较高(20%~30%)。症见发病羔羊伴明显上呼吸道症状,比如: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结膜角膜炎症、呼吸不畅等;精神极度沉郁,被毛杂乱且无光泽;病初体温普遍升高(40~42℃);听诊检查常伴湿性肺锣音;心跳及呼吸频数;哺乳羔羊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吃奶次数逐渐减少或完全绝食。剖解:气管、支气管呈卡他性炎症,内含带气泡渗出液;肺呈大叶性或小叶性肺炎,肺组织水肿及色变,切面外翻多汁;肺表散在出血或瘀血;急性致死病例的其他相邻内脏器官组织一般无明显病变。
多见于30日龄以内新生羔羊,重点危害15日龄以内羔羊、致死率过半;发病羔羊是主要传染源,哺乳期罹患严重呼吸性疾病的母羊也是导致幼羔发病的重要因素,一旦发病在同窝胎生羔羊之间有较强的传染性;养殖环境优劣程度与发病率密切相关,保洁消毒不严、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不达标、采光性能不良、温湿度不适的育羔舍最容易引起发病;呈常年发病,但以初春、秋冬季较为高发,发病节奏与人类容易发生季节性感冒的时间节点基本一致,说明病毒性感冒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哺乳母羊的健康度、新生羔羊初生重及营养健康状况与发病率有关。
羔羊肺炎科学防控措施主要有:(1)加强分娩期母羊精细化饲喂管理、维系良好的健康度对降低新生羔羊发病率有积极意义。关键措施包括母羊产前有计划落实“羊痘、小反刍兽疫、羊传胸”等高危害病种的疫苗免疫,保证有效抗体滴度,令母羊和新生羔羊获得有效被动免疫抗体保护;产前后1~15d内,母羊实施专舍饲养,每天供应全价日粮满足当前孕产所需营养,并坚持适量运动及日光浴(每天2~4h),增进母羊消化能力及免疫力,促进母羊正常泌乳和哺乳,尽力确保母子健康;母羊或羔羊一旦发病,特别是呼吸性疾病,必须采取有效药物对症控制,且要坚持母仔同治原则。(2)环境控制,育羔舍应满足“清洁、干燥、通风、采光”的适宜环境条件,最大化消除上述不良环境应激源;初春、秋冬季大幅降温时,要注意防寒保暖,新生羔羊舍宜维持25~28℃、相对湿度65%左右,对减少发病、提高成活率效果明显;管理人员罹患感冒时应禁止进入育羔舍内,还要严防贼风穿舍、其他携原体(中间传播媒介)侵入群内散播相关疫病;现代高度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应合理布局羊舍、科学分类组群饲养及控制单位面积上的合理放养密度,禁止随意并群、混养。(3)强化新生羔羊饲养管理,包括科学接产(助产),按照规范化的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母羔无外源性感染;羔羊出生1~3h内,进行人工辅助哺乳,确保新生羔羊吃足初乳,增强体能和免疫力,并获得必要的免疫抗体保护;及早诱导羔羊开食,10~15日龄羔羊可在母羊示范下采食少量全价料,锻炼其脾胃机能、增强消化能力和抗病力;哺乳期羔羊户外(舍外)活动时要避开“风、雨、雪”等不利环境条件,以防诱发本呼吸性疾病;开食后的羔羊应注意养殖环境保洁和食物保洁,7日龄以后羔羊有舔舐环境的行为习惯,可能引起寄生虫性腹泻或肺炎,40日龄以后要注意适时驱虫,以防发生寄生虫性肺炎。(4)保健预防(治未病),对40日龄以内的羔羊,其反刍及前三胃机能尚未建立健全,若早期发现呼吸道症状,可采取必要的净化措施,常用“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10%补液盐”内服,1剂/d、连喂3d;开食后的羔羊容易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症,建议在育羔舍内悬挂牛羊专用营养舔砖供其自由舔舐,这样可促进消化、增强其体质和免疫力。
治疗方案为:坚持母羔同治原则,哺乳期的母羊或羔羊其中一方若发生呼吸性疾病,很容易相互影响,特别是初春、秋冬时节季节性发病以病毒性感冒为主,若无有效对症药物控制,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可对哺乳母羊投喂“荆防败毒散或小柴胡散(0.5%~1%拌料,秋冬季外感风寒适用)”;同时在母羊乳头涂抹少量“烟酸诺氟沙星膏油剂”或“氧氟沙星口服液”,羔羊自主吸乳时吞咽下,连用3~5d即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