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婧
(辽宁省盖州市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辽宁 盖州 115200)
目前,免疫预防接种仍然是预防猪传染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免疫程序、疫苗的选择、运输、储藏、接种剂量等都会影响免疫效果。本文旨在探究规模化猪场在疫苗免疫接种中的注意事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猪免疫接种最常用方法是肌肉注射。选择的部位为耳后肌肉注射,耳后根3~4个手指(5~7cm左右)与颈椎下5个手指处(耳根上下水平线之间),在中指的交叉点上斜向下45°进针或小指部水平进针。针头选择:哺乳和保育猪12×20cm,育肥猪16×38cm,大母猪16×45cm。
有的疫苗也采用后海穴注射。后海穴位于猪肛门上方,尾根的下方正中窝处。建议哺乳仔猪进针深度0.5cm,保育猪1~1.5cm,30kg以上育肥猪随体重变化2~4cm,种公猪、母猪4cm。
一个地区、一个养殖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不止一种,因此,常需要多种疫苗来预防不同的疾病。根据一定地区、养殖场或特定动物群体内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动物健康状况和不同疫苗特性,为特定动物群制定的接种计划,包括疫苗的类型、顺序、时间、次数、方法、时间间隔等规程和次序,称为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制定应考虑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严重程度、抗体的水平、动物健康状态、疫苗的种类和性质、检疫接种方法和途径、各种疫苗的配合等。
常用疫苗的分为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1)要根据猪场的免疫程序选择传染病种类疫苗;
(2)选择合适猪场的血清型,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传染病血清型较多,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免疫程度不高;
(3)应选择正规有生物制品厂(公司)购买、并认真核对传染病的种类、性状、生产日期、保存和运输条件。
国内现有的条件下,活疫苗一般在-20℃条件下保存,灭活苗4℃条件下保存。详见疫苗说明书。疫苗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冷链,至少应用将疫苗装入有冰块的保温箱内运输。
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生产日期、疫苗瓶口、胶盖封闭是否完好。每种疫苗对使用的稀释剂、稀释倍数及稀释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必须严格按规定处理,否则疫苗滴度会下降,影响免疫效果。用规定的稀释液稀释或溶解,稀释后要尽量在4h内用完,并按规定的使用途径及用量使用。
6.1 猪瘟、蓝耳、细小在妊娠期间禁止免疫接种,可能会导致胚胎感染而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
6.2 降低应激因素,断奶、去势、贩运等应激情况禁止接种疫苗。
6.3 其他传染病的发生时禁止接种疫苗。
6.4 建议母猪注射时每头猪用一个针头,仔猪1~2个针头/窝。
6.5 两种传染病的疫苗不要同时使用,两次免疫的间隔至少达到7d。
6.6 相邻两次免疫最好不要注射在同一位点,尤其是间隔时间较短时。
6.7 妊娠母猪分娩前的半个月禁止注射疫苗,以免造成流产或早产。
6.8 免疫接种期间不要使用药物或消毒剂等。以免避免产生免疫抑制。
6.9 注意观察免疫注射后反应,如有呕吐、抽搐、休克等症状,立即肌注肾上腺素0.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规格为1mL∶1mg)或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