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8-02-13 21:15:52姚志飞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革兰氏红细胞猪场

姚志飞

(江苏省阜宁县农业委员会陈集兽医站,江苏 阜宁 224411)

当前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国内猪场的检出率、发病率逐年上升,“猪附红细胞体病+X”混感综合征已成为规模化猪场常见高发病之一,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症状,给鉴别诊断和治疗带来相当大的难度,由于误诊误治而导致病死率增加,成为当前影响猪业发展的高危害性病种之一。具体总结近年临床实践成功经验,给出本病较为科学的诊治方法供业内借鉴参考。

1 病原学分析

致病原“猪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属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无浆体科 (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多形状微生物。该病原体目前暂界定为“血液原虫”,理论上上属于一种寄生虫性疾病,其严重依赖于宿主细胞和专性细胞内生存,是一种微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单细胞体。该病原体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特性与细菌基本相似,但生长特点又近似于病毒,故而也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其类细菌特点的医学参考价值包括: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对多种抗革兰氏阴性菌抗菌素敏感,目前验证以络合制剂最为敏感(代表剂:氟苯尼考+多西环素),临床上采用复方制剂或联合用药效果最佳;其对外界环境的生化抵抗力不强,在裸露情况下(清除有机物载体),持续作用的干燥、日光照(含紫外线)、高温、消毒等可将其有效灭活。由此可见,定期采用敏感剂针对性驱虫可以控制本病,加强良性环境控制、强化保洁消毒管理、尽量消除病原虫的适存环境,对预防控制本病极为有效。

2 临床症状

本病危害性最大的是40日龄以内仔猪,症见仔猪突然发病,精神极度沉郁、饮食欲衰减,病初普遍发生高热(40.5~42℃),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随病程推移,病猪机体渐进式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喜饮污水或出现异食癖;病程后期出现咳嗽、喘气、呼吸困难等;常伴湿热下痢或腹泻症状,较少见呕吐症状;部分病例随继发、并发感染加重而出现全身症状,腹下、耳尖、四肢末梢等处发绀或暗紫色板块。

3 流行特点

呈常年发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所有猪均易感,但以低龄仔猪、妊娠母猪最易感(高敏),其发病症状最为明显、病死率较高;传播途径较为广泛,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或受损表皮黏膜侵入而感染,不洁的繁殖过程(配种、胎盘)也会发生传染。

4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特点、剖解变化及流行特点等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测检验,方法步骤:

4.1 血液涂片镜检

采集发病猪耳静脉血1滴置载玻片上,加等量的生理盐水稀释后覆以盖玻片,在高清油镜下观察,可见红细胞大部分呈球形或菜花状;制作血液涂片,经姬姆萨染色后油镜下观察,除了奇特形状的血细胞外,红血球边缘还布有许多杆状、点状、球状、弯月状蓝紫色单体,或血细胞之间集聚数个点状、球状、弯月状蓝紫色单体;红细胞表面附着的小体呈球形,蓝色,有折光性,不活动,呈弧形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的小体则不停地伸缩或移动,致使红细胞失衡而不时地翻滚,游离的小体呈球形或环形,以翻滚的方式运动。

4.2 病原菌检查

采集病死猪的肝脏、脾脏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阳性、呈双球状排列、少有单个或3~5个相连的球菌;无菌环境条件下取肝、脾脏等病料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置37℃培养24h,然后挑取单个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后进行纯培养,可见菌落呈透明或半透明,单个、成双或多个排列的链状革兰氏阳性球菌,偶见短链排列。

4.3 生化试验

将分离到的革兰氏阳性球菌进一步进行生化试验,结果该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和山梨醇;不发酵阿拉伯糖;不水解淀粉。通过上述三个步骤,可以准确鉴定原发病(病原体),有助于对症施治、增强当前治疗效果。

5 综合防治

5.1 预 防

(1)强化高危病种疫苗免疫,重点落实猪瘟、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等动物重大疫病的疫苗免疫,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多元混感造成的高病死风险、保障规模猪场养殖效益。

(2)加强日常饲养管理,科学配制饲料及饲喂,全程保证供应全价日粮和充足清洁饮水,促猪群增强体质和整体免疫力;认真搞好猪舍卫生,定期实施防疫消毒,长期保持猪舍内清洁、干燥、无菌、通风换气性能良好,最大化减少养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以降低感染发病几率。

(3)抓好猪场内外生物安全防范、保洁消毒管理,严防各种病原体流入本场(舍、栏)内,包括定期做好饲养员的健康检查、定期开展环境清扫冲洗及消毒、定期驱虫等,猪场要严禁无关外来人员、车辆、用具等随意进出,尽量降低流动携原体散播相关疾病的风险几率。

(4)合理应用保健预防程序治未病,当前规模猪场首选实用处方推荐为“高纯黄芪多糖(原粉/颗粒)++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遵药物使用说明拌料添加,混合均匀后整群投喂,早晚各喂1剂,连喂5~10d,经实践验证本方经常性投喂并无明显毒副作用。此保健预防程序可有效净化多种内外源性感染(细菌、猪附红细胞体)。

5.2 治 疗

目前治疗本病的实效处方推荐为: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头孢噻呋钠或氨苄西林钠、复方青霉素(0.1g/kg)”混合肌注,1~2 剂 /d,连注 3d;治疗期间配合支持疗法,内服“复方电解多维液或10%补液盐+复合氨基酸(口服液)”,增进病畜体能、促进机体利尿排毒和尽快恢复食欲。

猜你喜欢
革兰氏红细胞猪场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家教世界(2022年34期)2023-01-08 13:52:50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1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