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业和
(安徽省含山县畜牧兽医局,安徽 含山238100)
2016年10月22日,养猪户周某饲养杂交猪20头,体重90kg左右。主诉:一周前发现2头猪发病,后逐渐增多,昨天出现死亡。发病时猪厌食,发高烧,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安乃近、地塞米松等药物注射治疗,用药后稍有好转,但药一停就又出现高热。现场察看:20头猪分隔壁两个圈饲养,每个圈10头,其中一个圈猪发病,有4头猪正躺卧不起,张嘴呈腹式呼吸,猪的耳根、腹下、背部、尾根部等处有大块紫红色斑块,但另一个圈猪没有异常情况。2017春猪出栏后,该养猪户又购了杂交仔猪20头,4月15日养至50kg左右时,又出现腹下、耳根及背尾部等部位红紫,体温升到40.5~42℃左右,其中有一头猪出现呕吐,3头猪卧地不起。笔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猪弓形体病,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防控措施,使连续2次病情都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病猪食欲突然不旺,体温升高至40~42℃,稽留7~10d。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取犬坐姿式,后肢无力,行走摇摇摆摆。多数出现便秘,排粪球,表面附有黏液,少数下痢,尿呈橘黄色。患猪精神萎顿,有的咳嗽和呕吐。发病后期会出现神经症状,呈划水状,且发生视网膜脉络膜炎,甚至失明。有的病猪在耳壳上形成痂皮,耳尖发生干性坏死。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耳、腹下及四肢等处,可见片状紫红斑,或间有小点出血,最后因呼吸极度困难和体温急剧下降而死亡。病程10~15d,急性猪3~5d死亡。
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大小不等且不规则的坏死灶。皮肤可见弥漫性紫红色及有较大出血结痂斑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可见有灰白色和灰黄色坏死灶;肺水肿呈暗红色,间质增宽,表面有粟粒大或针尖大出血点;脾肿大或稍肿大;心肌肿大,脂肪变性,有灰白色坏死灶;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有大量粘液和泡沫,并引发肺炎。肠黏膜充血、潮红、甚至肿胀,见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肾脏黄褐色,表面可见有灰白色坏死灶。
直接取肺、肝及淋巴结等器官做涂片,自然干燥后,用姬氏染色后油镜下镜检,可见呈新月牙形、弓性或桔子瓣状的虫体,一端稍尖,另一端钝圆。胞浆呈浅蓝色,有颗粒。核呈深蓝紫色,中央或偏位于虫体钝圆一端。有时可见正在繁殖的虫体,形状还可能有数个到数十个呈柠檬状、圆形或卵圆形的不规则的虫体结合。
4.1 禁止猫遛进猪舍 饲养场也不要养猫,也不要与猫接触。病猪应及时隔离饲养,死亡猪投入化尸窖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4.2 治疗措施
4.2.1 暂未表现症状的猪磺胺嘧啶片剂,口服或磨碎拌料。0.07~0.10g/kg.bw,2 次 /d,连用 15d。
4.2.2 发病猪 使用磺胺类药物及磺胺增效剂,如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注射液,0.2mL/kg.bw,肌注1次/d,首次量加倍,连用5d后痊愈。
4.3 积极采取预防蔓延措施 舍内每天用带畜类消毒液带猪喷雾消毒。每天定时清除猪舍内的粪便,保持舍内的清洁卫生,猪粪尿、舍外墙壁等用2%烧碱液喷雾消毒。
5.1 本病在该地区多发于春秋季,且3~5月龄的仔猪最易发病,具死亡率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60%以上。
5.2 猪弓形虫病在我县时有发生,养殖户常盲目用药,结果既浪费钱财又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由于猪弓形虫病与猪丹毒、猪瘟等其他猪病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如果不进行病原学检查,很容易误诊。已发过病的猪圈,猪出栏后应进行严格的清扫和消毒几次,至少间隔半年以上才可以补栏。
5.3 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有裂殖体、配子体、卵囊三型,当猪及其他家畜和人,经口和呼吸道粘膜或皮肤,感染卵囊等所污染的食物引起发病。因此,养猪户应严禁养猫,并需防止猫进入圈舍,防止饮水、饲料等被猫粪直接或间接污染,也需进一步控制或消灭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