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亮,郑永奎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主要关系,是一种以医疗职业为基础、以医学道德为核心、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医患沟通是连接医者与患者间的重要纽带,是及时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开展更有效治疗的根本。长期以来,医患关系一直是我国的一个敏感话题,直接导致群众对医院的信任度不高,甚至不相信医院德行。对此,应在医学生阶段加强其医患沟通能力,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医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或者技术手段解决侵入人体内部各种疾病的学科,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国家对我国医学发展非常重视。在过去,我国医学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医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时代在发展,国家逐渐发现该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医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医德欠缺,与患者间的关系冷漠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针对上述现象,相关学者就政治、经济、心理、人际等全方位进行研究探讨。结果发现,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医患沟通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如:课程单调,课时偏少;教材与授课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医学生眼高手低,难以有效和谐医患关系;教材内涉及到医患关系的内容偏少;医学生自身对医患沟通的忽视等。
与我国医患沟通培养的严重落后相比,西方欧美国家在医患沟通培养上已经走在前沿。据悉,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已经开始注重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并将该项内容作为了评估医学生医生资格考试的一部分。最终,步入医学方面岗位的人大多专业知识与沟通能力俱全。
医患沟通能力,即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为了解医患沟通能力对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医院发展的重要性,笔者曾对我国各大医院的医疗投诉、纠纷等现象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约有80%左右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良造成,其余20%的医疗纠纷与投诉现象也与医患沟通不到位密切相关。而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则是现代医学越来越发达,医生盲目认为仪器检测能够全面了解病人状况,对医患交流的重要性越发轻视,甚至在与患者沟通时表现出不耐烦情绪,最终导致医疗纠纷增多。因此,我国应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的培养,有效防止医疗纠纷。
医学生未来从事医疗工作,决定了医学生必须具备交流能力与临床实践两种重要技能。交流能力能够帮助医生快速了解病人身体状况,并作出病情判断。只有这样,医生才能自己独立判断,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是作为一名合格医生的根本。另外,医学生未来承担医生重任,发挥治病救人的重要角色。在培养医学生医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医学生医德非常重要。只有具有医德的医生,才能对患者具有同情心、责任心,才能认真与患者交流,才能在不断地拯救生命与生命流失中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若医生无医德,则就没有前进动力,长此以往,终将被日益发展的社会所淘汰。而医德的培养与医患沟通培养教育息息相关。可见医患沟通培养对医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在医学生学习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虽然作为学科存在,然而,学校对其的忽视,直接影响了代课教师的整体水平,影响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首先,为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学校应真正重视该门学科,并加强代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以此提高医学生的医学素养。其次,代课教师应真正发挥自身的指导能力,言传身教,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为学生树立主动与患者沟通的意识,和谐医患关系。
传统医学教育更注重医学知识、医疗技能、临床能力的培养,对医学生医学素养的培养不足,导致医疗纠纷增多,影响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对此,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制定多种教学形式,和谐医患关系。
其一,开展情境教学。教师从旁指导,由学生根据不同病症分别扮演患者与医生,为学生展现患者与医生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其二,邀请名师或者名医开展讲座。宣扬前辈的严谨治学、廉洁行医、悬壶济世精神,使学生真正见识到一名德高望重医生的精神,提高医学生德行,提高医学生对医患沟通能力的正确认知。
其三,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与医院进行沟通,安排学生进入医院做志愿者,而其任务则是为百姓提供免费医疗咨询与健康生活教育活动,为医学生真正提供一个与患者沟通的场所,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医学生的责任心。
综上可知,与西方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在医疗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医患沟通培养上的能力较为欠缺,导致我国医疗水平发展受到抑制。须知,医患沟通能力能够有效防止医疗投诉与纠纷,有效推动我国医学生自身发展,可见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基于此,提高代课教师整体素质与医患沟通指导能力,设定多种形式教学,全方位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促进和谐医患关系,营造和谐医疗环境,推动我国医学事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