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太松,寇智君,申屠嘉俊,陈张 指导:詹强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7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退行性疾病[1],其特征为关节软骨发生进行性退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改变[2],多表现为膝关节的痛、拘、肿、畸四大症。急性期多指发病2周以内,以膝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压痛且有骨擦音为主症,其病因可分为风、湿、热、瘀,所致疼痛各有特点。詹强教授为杭州市中医院推拿科的学科带头人,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推拿方面的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近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踝关节扭伤等疼痛类疾病。詹教授在临床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急性期,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先循经探寻经痹点,“经痹点”即经络痹阻点,是经气瘀滞后在经络上出现的阳性反应点,可以是痛点也可以是压痛点,之后运用探穴针法进行治疗,在临床上疗效显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膝痹范畴,多因脉络受损,经气阻滞,加之外界邪气侵袭,气血运行不通畅,不通则痛。《诸病源候论·风痹候》曰:“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詹教授认为,膝关节为全身负重的枢纽。急性期发病多因机械外伤或过度运动所致,进而瘀血阻络,气机阻滞,引起关节疼痛拘挛。其急性期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膝周的筋骨皮肉协调失利所致,即膝关节内外源稳定失衡。所以治疗本病,必须消散瘀血,疏通经络,畅通气血,濡养局部筋脉,重建膝周平衡。急性期多为经筋病变,疾病早期因外伤形成的“横络”会使经脉气血运行受阻,血脉凝涩而成瘀,“津液涩渗”而为“沫”(《灵枢·百病始生》),“聚沫而为痛”(《灵枢·五瘾津液别》)。在膝关节附近和足三阴、足三阳经循行部位,因气血痰湿瘀等病邪交错,形成经筋痉挛、黏连、变性,表现为条索与结节状物的经痹点。准确寻找经痹点,在经痹点处进行操作,使局部气血痰湿瘀阻消散,可起到引邪外出、缓急止痛、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急性期的关键。
“探穴”二字源于《金针赋》,探穴针法[3~4]是詹教授借鉴经刺、浮刺、苍龟探穴、青龙摆尾等针刺法,并结合经络理论、经筋皮部理论、平秘论、筋膜理论[5]归纳所得。探穴针法的关键是寻找经痹点。经痹点是经络气血运行阻滞,在相应经络循行部位形成的痹阻点的总称,经痹点包括痛点、压痛点、筋膜紧张点、皮肤阳性反应区(触诊可找到颗粒状、条索状、隆起状、厚实感状筋节点)。首先结合经刺理论,运用探穴针法直接作用于患病经脉和局部结聚不通之处,功专效强以泻壅滞。然后入针浮刺,斜刺浅层皮肤分肉之间,以浮刺法调和营卫,疏通经络。其法进针后,行苍龟探穴法,一退三进,钻剔四方,通过向不同方向探刺,扩大刺激范围,增强局部针感,使针感由浅入深并向周围扩散。最后施青龙摆尾法,斜刺针尖向病所,持针勿扭转,不退不进,慢慢向左右摆动针柄,如扶船舵状,行扫散动作,松解黏连,解痉止痛。四个手法相结合,以经刺泻壅导滞,以浮刺缓急止痛,苍龟探穴强化针感,青龙摆尾松解黏连,配合拔罐祛瘀行血、加强局部再灌注,提升散结解痉通络止痛的疗效。对于探穴针法的作用机制,很多学者也做过研究,认为探穴针法能够加速血液和淋巴回流,从而改善循环,加快局部新陈代谢,而且能对软组织黏连进行切割,达到“松则不痛”的临床效果[6~7]。现代临床筋伤较为多见,在准确找到经痹点的前提下,用探穴针法在经痹点进行操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探穴针操作,詹教授临床采用专用探穴针具。探穴针法操作首先要寻找经痹点,经痹点选择分局部与远端。局部选点:膝痹在内侧可选择内膝眼、阴陵泉、膝关、曲泉、血海;在外侧多选择犊鼻、阳陵泉、梁丘。需要注意的是膝痹多可在腘窝触及经痹点,即委中、委阳穴。远端选点:在内侧沿足三阴经循行处触诊探寻经痹点,在外侧沿足三阳经循行处寻找经痹点。经痹点的选择对医者的手感要求很高,以循经切诊为主要依据。然后对经痹点处进行常规消毒,治疗时两手配合,左手固定患者膝部,右手持一次性探穴针治疗,进针时避开动静脉血管神经,针尖指向病所,与皮肤呈45°,迅速刺入,进针深度为1.5~2 cm,然后更换针尖方向,上下左右多向透刺,逐渐加深,再由深层退至浅层,与皮肤呈15°,最后拇指与食中二指对捏以固定针柄,腕关节左右摆动带动针身在皮肉之间成小幅度扫散,以针下有松动感,滑利无阻滞为度;如果感觉针下阻滞难运,手感松动不明显,则可将针尖退至距进针口0.5 cm处,再行向下斜刺2~3次,重复上述扫散动作,直至感觉针下无阻滞即可出针。观察针刺点无大量出血,用一次性抽气罐对操作部位进行拔罐,一般留罐3~5 min。若针刺点大量出血,可先用无菌干棉球按压30~60 s,待血止住后再行拔罐。取罐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血迹并消毒针口周围。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卧床休息5 min,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无不适后方可离开。探穴针罐灌注疗法每周2次,2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避免负重,多休息。
张氏,女,52岁,2017年4月12日初诊。左膝关节疼痛2天。患者2天前不慎扭伤左膝部,出现左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行走及上楼梯时疼痛加剧,休息后缓解不佳。自贴云南白药膏症状无减轻,现为求进一步治疗于詹教授门诊就诊,查体:左膝关节活动度:伸5°,屈110°,左膝关节外侧可见皮下瘀血,左腓骨小头轻度肿胀,肤温不高,压痛明显,髌骨下缘有压痛,左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膝关节活动时未闻及摩擦音,浮髌试验(-)。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左膝关节X线正侧位片示:未见病理性骨折。诊断:中医:膝痹病,属气滞血瘀型;西医:左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治疗上詹教授先确定左腓骨小头及左髌骨下缘为经痹点,再循足三阳经寻找其他经痹点。对经痹点处进行探穴针治疗,再行拔罐5 min。治疗后嘱其行走,患者自诉左膝疼痛明显好转,嘱其避免负重,4天后门诊复诊。
复诊时,患者诉正常行走时左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行走时间过长时稍有疼痛。继续予探穴针罐灌注疗法治疗,方法同初诊,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本案患者左膝外伤史明确,外伤致病,损伤血络,血溢脉外,积而化滞,故见左膝肿痛;疼痛致肝失疏泄,气滞血瘀,经脉阻滞,故循经可及经痹点;舌淡、苔薄白,脉弦涩,均为气滞血瘀之象。故詹教授以探穴针罐灌注法作用于经痹点,空心针具可外泄废气,针刺可疏经通络,复以气罐拔除瘀血,共奏逐瘀生新之功。
膝关节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易受外伤,临床上膝关节急性损伤发生率高,但大多由于失治误治,使急性筋伤转为慢性劳损,使疾病迁延难愈。对急性膝骨性关节炎,现代医学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及关节腔注射等治疗,严重者甚至采用膝关节置换术,不良反应较多且患者不易接受[8]。中医治疗本病优势明显,研究发现:针刺治疗急性膝痹有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9~10];针刀能够松解黏连,阻滞疏通,缓解急性疼痛[11];“苍龟探穴”针刺手法对痹症镇痛效果明显[12]。探穴针法是对古老针法的一种创新与继承,其针具结构中空,顶端锋利,巧妙的将针刺与针刀相结合,同时结合浮刺、苍龟探穴、青龙摆尾等手法,因此对本病有确切的治疗作用。膝骨性关节炎急性期,若无病理性骨折或韧带断裂,多为膝周内外平衡失调所致。探穴针罐灌注疗法贯穿中医“阴平阳秘”的思想,治疗并不一定是消除疾病,而是让机体在病理状态下谋求新的平衡,解除症状及不适[13]。探穴针法,治疗过程痛苦小,创伤小,见效快,病人接受度高,方便快捷,无需麻醉,无药理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曾庆馀,黄少弼.症状性骨关节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2):88-90.
[2]张利,寇久社,张鸿,等.补肾活血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8):1002-1003.
[3]马海军,王霞,呼云腾.全麻下肩关节松解术配合筋膜浅刺+火罐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4):79-80.
[4]刘农虞,任天培,向宇.“筋针”对软组织损伤即刻镇痛效果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9):927-929.
[5]陈鹏典,陈贵珍,许云祥.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研究思路[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3):237-241.
[6]朱晓平.从“不松则痛”角度论述合谷刺等多种针刺手法的现代机制[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9):47-48.
[7]段进成,陆彦春.小针刀苍龟探穴治疗痛症[J].中国针灸,2002,22(2):99.
[8]赵国文.苍龟探穴针法加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160例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1994,11(6):20-21.
[9]赵琦辉,倪凌之,雷文涛.中医综合疗法联合透明质酸钠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6):1156-1158.
[10]吴洪英.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研究现状[J].山西中医,2011,27(7):55-56.
[11]黄聚恩,王万胜,许建中,等.关节镜清理加髓腔减压治疗膝骨性关节炎[J].中国骨伤,2003,16(10):622-623.
[12]杨光华,饶淑华,鲍蔚敏.韩济生与针刺镇痛原理的发现[J].中医研究,1997,10(6):46.
[13]陈张,詹强,寇智君,等.詹强教授“三部三层”理论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经验[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