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东县现代农业及生物技术开发研究所, 广西 田东 531599)
目前,肉鸡饲养方式多为规模化养殖,规模化鸡场养殖大大缩短鸡的生长周期,虽然生产效率提高了,但人类健康却深受其危害。同时高密度的“集中营式”养殖,在提高场地的利用率的同时,却使鸡异常的脆弱,病害感染发生率高,养殖风险增大。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要求吃饱、吃好,而且开始追求吃得安全、健康、环保,安全健康环保消费正在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
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养鸡从业者改变生产模式,最为普遍的是人们开始将“集中营”式的养殖转变为自由散养,利用广阔的草原、林下空地等进行生态养殖,还原其150~200 d “自然生长”周期。这种模式饲养出来的鸡很受市场欢迎,但由于肉鸡生长周期长,使饲养成本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不明显。
一种是节粮型生态虫草鸡饲养,选择通风良好、地势高燥的林草地或人工牧场放牧饲养,用不含抗生素、激素和动物蛋白的浓缩料加能量饲料补喂。鸡只通过采食无污染的青草、草籽、食用菌、昆虫等,可以节省部分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另一种是改进果园养鸡草地建植的方法,将果园分隔成若干种草区域和非种草区域,同时选择3~4个耐荫性能不同、植物多糖、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含量高的牧草品种,并在种草区域,采用单播的方法,将耐荫性能不同的牧草品种分别播种在光照射率不同的地块,形成改进型果园养鸡草地。
在林地下和果园树底饲养肉鸡是当前发展肉鸡养殖重要的发展方向。
田东是一个林业大县,而大多的林地下一直未被开发利用。这些林地下面地域广阔、无污染、自然环境优越,如利用这些资源丰富及空闲的林地下养殖肉鸡,肉鸡不但病害少,而且生长健硕。而产生的鸡粪可作为肥料供养林木,放养的肉鸡将林下的杂草吃干净,消除了杂草与林木争肥,杂草容易引发深林火灾的隐患。在现有的林地基础下,探索一种在林下放养并以昆虫和牧草为主要食料的生态肉鸡饲养方法,发展林下饲养生态鸡,不但造就了绿色无害的生态型肉鸡,而且形成了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好生态循环,实现林牧和谐发展。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增长点的优选项目。对于培植农村优势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及意义。
2.1.1 场地的选择
饲养场地选择在经济林及果树下面,林、果树属中层林以上,树林遮阴度在70%左右,周围无污染源,有水源、透光和通气性良好。
2.1.2 场地的构建
饲养场地设有鸡舍,布局建设昆虫培育片区和牧草种植片区。
鸡舍是供鸡群夜晚和恶劣天气时休息,在林、果树间搭建长6~8 m,、宽3~5 m、中间高度1.8~2.0 m的简易棚作为鸡舍;在鸡舍内选用木条、竹竿搭建离地30 cm的平台,每隔2 cm设1根,供鸡栖息。
2.3.1 布局建设
在饲养场地的一个区域内建设10~12个昆虫培育片区,片区大小根据饲养的肉鸡数量而定,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肉鸡300~400只/667 m2;片区与片区之间隔着一个牧草种植片区;昆虫培育片区与牧草种植片区用尼龙网或塑料网、钢网围栏。
2.3.2 昆虫培育方法
用50%的鲜草或烂菜叶、30%的鸡粪、10%的米糠、10%的动物血混合拌匀,根据混合料的重量用0.2%的EM有益菌和适量的清水与混合物料再次拌匀并,把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至50%~55%,经厌氧发酵5~6 d得育虫培养基料;在昆虫培育片区内挖规格为深50~60 cm,长50 cm、宽60 cm的土坑,并放入30~40 cm厚的育虫培养基料,然后往土坑里浇投水后再盖上20 cm厚的土;经5~7 d后,便能育出大量虫蛆供鸡啄食,虫被肉鸡吃完后,再填上育虫培养基料,继续育虫喂鸡;在昆虫培育片区内,每间隔1.5~2 m建设一个培育昆虫土坑。
2.4.1 布局建设
一个区域建设8~12个牧草种植片区,片区大小与昆虫培育片区相当;片区与片区之间隔着一个昆虫培育片区;牧草种植片区与昆虫培育片区用尼龙网或塑料网、钢网围栏。
2.4.2 牧草种植方法
选择耐荫型且高产速生及多年生的牧草品种种植片区的空闲地里按常规进行栽培管理,肉鸡采食后的牧草,经8~10 d的管护后又可长出牧草叶芽供肉鸡采食。
肉鸡上午在昆虫培育片区放养啄食虫蛆,下午将肉鸡赶至牧草种植片区采食牧草,第二天接着在另一个新的昆虫培育片区、牧草种植片区放养;经过8~12 d将8~12 d区逐个放养,再分别经过8~12 d的育虫及牧草管护,肉鸡又可采食新培育出来的昆虫及长新芽的牧草,这样周而复始地将肉鸡在这几个片区轮番放养直至出栏。
(1)节粮型生态虫草鸡林下饲养技术充分利用广阔及资源丰富的林、果树底下的间隙地饲养肉鸡,在饲养场地增设昆虫培育片区与牧草种植片区;人工培育的昆虫量大、栽培的牧草草料丰富;肉鸡通过两个片区的轮番放养,每天有足量的虫蛆啄食及牧草采食,只需补充饲喂一些粮食、精料,大幅度的降低饲养成本;同时优越的自然环境病害少,不投喂抗生素和激素,造就了绿色无害的生态商品肉鸡。
(2)本技术中,人工培育的虫蛆工艺简单,成本低,鲜虫蛆营养价值高,吃虫的肉鸡肉质鲜美、生长快,人工栽培的牧草产量高,用来饲喂肉鸡不但节省精料投入的成本还提高肉鸡的品质,肉鸡的粪便还可当肥养林肥林;形成了以虫、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好生态循环,实现林牧和谐发展。
(3)实施本技术方案,饲养的肉鸡通过每天游走,提高运动量,其肌肉结实,同时有利于增强鸡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养鸡成活率和养殖效益;肉鸡运动性强加上食物丰富,其外毛色发亮,健康活泼,人们比较喜爱。
(4)实施本技术方案,饲养的肉鸡生产成本极低,却培育出高品质、口感佳、极具特色的肉鸡产品,商品肉鸡市场前景好、卖价高,饲养者获利丰厚。
参考文献
[1]周思妤,成希,郑焕坚.一种畸形养殖模式.南方周末,2007-07-19.
[2]张振武.规模化绿色养鸡方法[EB/OL](2004)Google Pa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