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治疗高脂血症医案2则

2018-02-13 17:25郝瑞民韩舰华马延宁
新中医 2018年10期
关键词:腹针中脘脏腑

郝瑞民,韩舰华,马延宁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天津 300150

高脂血症是因脂质转运或分解代谢异常出现血脂水平过高,使血中胆固醇(TC)≥6.22 mmol/L、甘油三酯(TG)≥2.6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1]。目前针灸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有一定优势,其临床报道多,针灸治疗方法亦多种多样,总体效果得到临床肯定[2~3]。

薄氏腹针疗法是从中医理论出发,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疗法。其首次提出神阙系统是形成于胚胎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具有安全、简便、易行、快捷的优点[4]。笔者根据多年应用薄氏腹针临证经验,对本病提出从肝脾论治,采用以腹针为主治疗该病,效果较好,特选医案2则,报道如下。

1 病案举例

例1:纪某,男,65岁,2017年3月21日初诊。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7年余,伴言语不利。现患者神清,精神差,形体偏瘦,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利,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头目昏沉,无头痛发热,近日纳差,寐可,小便可,大便先干后稀,每天1次,舌红有瘀斑、苔腻,脉弦滑。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过敏史。血压130/90 mmHg,心肺(-),空腹查肝功能示:直接胆红素(DBil)6.9 μmol/L,余正常;血脂:TC 6.7 mmol/L,LDL-C 3.5 mmol/L,HDL-C0.76 mmol/L,TG 1.7 mmol/L;血常规、肾功未见异常。中医诊断:缺血性脑中风(中经络),痰瘀互结;西医诊断:①脑梗死;②高脂血症。治则:健脾化湿,调神通络。鉴于患者为脑中风后遗症期和口服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情况,笔者认为可采用腹针疗法结合头、体针,调其肝脾以降脂,针刺头、体部穴位以调神醒脑,疏通患侧气血,进而调理整个机体。其中腹针疗法,选用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调脾气(双侧大横)配双侧天枢、百会、风池,及患侧手三里、足三里以辨证治疗。操作:采用0.30 mm×40 mm和0.30 mm×50 mm的毫针,患者排空尿液后取仰卧位,腹部皮肤常规消毒,中脘穴、下脘穴、大横穴、天枢穴针地部,气海穴、关元穴、滑肉门穴针人部,外陵针天部,余穴常规针刺,进针后侯气3~5 min,然后调针催气,出现针感向四周传导为度(针刺时小幅捻转而无提插);头针选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颞前线,均针刺双侧,平刺进针;体针选取右侧患肢上的臂臑、外关、曲池、合谷、四强、足三里、丰隆、涌泉穴,直刺进针,头部和右侧患肢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所有穴位均得气后留针30 min。

针7次后患者神清,精神可,形体偏瘦,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症状减轻,头目昏沉明显好转,纳可,寐可,小便可,大便通畅成形,每天1次,舌红、苔腻,脉弦。复查肝功能示DBil 6.2 μmol/L,余正常;血脂:TC 6.0 mmol/L,LDL-C 2.9 mmol/L,HDL-C 0.96 mmol/L,TG 1.5 mmol/L。嘱继续针灸以巩固疗效。

例2:李某,男,40岁,2017年4月18日初诊。主诉胃脘部不适6月余。患者自述半年前因应酬较多,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且欠规律,间断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偶有胃部疼痛,无呕血、便血等症状,期间查彩超示脂肪肝(轻度),胃镜未查,曾自服健脾丸效果欠佳,遂来诊。现患者精神一般,间断胃脘部不适,偶有胃部隐痛及咳少量白痰,无头痛发热,面色微黄,形体偏胖,纳差,寐差,小便可,大便溏,2天1行,舌胖苔白腻,脉弦滑。既往高血压病史近5年,未予系统治疗,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过敏史。心肺(-),血压140/90 mmHg,空腹血糖正常;血流变:全血比黏度(高切):6.62 mPa·S;血脂:TC6.2 mmol/L,LDL-C3.1 mmol/L,HDL-C 0.90 mmol/L,TG 2.2 mmol/L;血常规未见异常。中医诊断:脾虚(痰湿困脾),西医诊断:①高血压;②脂肪肝;③高脂血症。治则:调气和中,健脾燥湿化痰。笔者辨证选用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地针(中脘、关元)、调脾气(双侧大横)配以双侧天枢穴、内关穴治疗,操作:采用0.30 mm×50 mm和0.30 mm×75 mm的毫针,天地针针地部,余穴包括下脘、气海、大横的针刺方法同病例1。治疗7天后,患者自述症状明显减轻,血脂:TC 6.2 mmol/L,LDL-C 2.6 mmol/L,HDL-C1.22 mmol/L,TG2.0 mmol/L。随访1月未复发。

进行针灸操作前均检查患者肝脾大小及是否有触痛以排除阳性指征,判断为与本病相关的疾病后进行治疗;进针时应避开血管,施术轻缓;天部、人部、地部均是依据比例尺寸而得出。

2 讨论

高脂血症为现代病名,属于中医痰湿、痰浊、痰瘀等范畴,病位在血和津液,应属全身性疾病,病性属本虚标实。中医理论中五脏之中脾主运化,为全身脏腑器官、四肢百骸提供精微物质,以维持正常机体功能,脾虚则运化失司,水湿停滞则生湿生痰,聚于体内而后贮于血脉之中,而致高脂血症。《证治汇补》云“脾虚不分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促进气血得以正常运行,肝气不舒或肝脾不调则肝脾功能失调,气机不畅,气血瘀滞,痰瘀互结,客于血脉。

腹针理论认为高脂血症与肝、脾直接相关,选用引气归元,中脘、下脘均属胃脘,且中脘为胃之募穴、脾之结穴,为健脾化痰之要穴,两穴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且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故有补益肺气的功能;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主先天元气,四穴合用有调脾肾、治心肺、补肝肾之功,故名引气归元。腹四关有左右滑肉门、外陵四穴组成,具有疏理经气、调气血的作用,是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与引气归元合用效果更佳。调脾气由两侧大横穴组成,与天枢穴合用有调脾功效,可健脾气、祛水湿、通腑泄浊。诸穴合用,共奏调节血脂之功。

3 腹针疗法特点

腹针疗法重视辨证取穴,并紧密联系脏腑、经络,从患者疾病的寒、热、虚、实出发,综合病程、患者年龄和体质,强调因人、因病制宜,辨证论治。

腹针疗法对穴位特性十分考究,通过对分布在腹部的十四正经穴位及经外奇穴的归经、主治的系统归纳总结,同时结合脏腑解剖位置特点研究(即腹部全息分布),进而发展出腹针疗法,由理论指导临床,再由临床完善理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诊疗方法。

腹针疗法重视针刺操作,要求取穴准确,深浅把控准确,即“刺至病所”,得气后施行补泄,这也是临床中影响针刺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此亦符合腹针临床调理原则,即“调理脏腑一定要调在地部,调理经络一定要调在人部,调理局部一定要调在天部”。

综上,高脂血症的腹针处方对本病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又体现着腹针疗法提出的“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是进行针灸研究和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薄氏腹针根据腹部脏腑、经脉全息分布的特点形成自己的以神阙为核心的神阙经络系统,这个系统对全身调节有宏观作用,尤其对全身性疾病、慢性疾病、疑难病的整体调治有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腹针中脘脏腑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
腹针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概况
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