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军艳
(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伊春 15303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鸡主要是呼吸道渗出物中含有病毒,还可在血液、肝脏、肾脏以及脾脏发现病毒。不同地区分离得到的病毒具有不同的致病性和血清学反应,且不同血清型毒株具有不同的致病性、致死性,且会引起不同的呼吸道症状。大部分血清型病毒会导致呼吸道症状,而部分血清型病毒会明显损害肾脏,但只表现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或者没有症状,且还经常发生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康复鸡能够继续带毒35天。
雏鸡。发病初期,病鸡表现出精神萎靡,羽毛蓬松,流泪、流鼻液,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消化不良,减少采食和饮水,少数甚至完全停止;排出黄色、绿色或者白色水样稀粪,机体消瘦,明显脱水,皮肤发干,爪部干瘪,在呼吸时能够听到喘鸣声,呈现双相性临床症状,即在2~4天呈现轻微呼吸道症状,之后消失而形成表面康复,在大约1周出现死亡。
产蛋鸡。病鸡不仅会表现出以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且饮水、采食均减少20%~50%,通常可持续5~7天。病鸡排出白色、黄色、绿色粪便,但干稀不定,在2~5天之后恢复正常。此时产蛋鸡的产蛋率已经明显降低,容易产出褪色蛋、薄皮蛋、畸形蛋、砂皮蛋,且种蛋孵化率下降。如果商品蛋鸡在产蛋高峰期时出现发病,会导致产蛋率急剧降低50%~70%,即使康复产蛋率也基本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
剖检可见病鸡支气管和气管黏膜上皮发生水肿,存在较多黏液以及干酪样渗出物,黏膜发生脱落,气管环发生严重的充血、出血。肺脏发生充血、出血。腺胃黏膜存在出血,腺胃肿大,乳头明显肿胀。肾脏组织发生萎缩、坏死,浸润嗜异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引起间质性肾炎,肾小管和输尿管上皮细胞出现坏死,黏膜发生脱落,管腔内含有大量的尿酸盐,导致机体无法正常排出代谢产物,并不断蓄积而导致自体中毒。卵泡发生萎缩、充血,输卵管明显水肿,导致其容易产出畸形蛋、褪色蛋、砂皮蛋、薄壳蛋,同时产蛋率急剧降低,且免疫机能减弱。
如果鸡场有实验室要立即对鸡群采血进行HI和ELISA实验。正常产蛋鸡群,传染性支气管炎ELISA抗体滴度为8000~18000,所对应的抗体滴度群是7~11。如果抗体滴度群上下差距达到5以上时,即表明鸡群正在感染该病;如果抗体滴度群在12~16范围内,表明鸡群刚刚感染过该病。如果鸡场没有实验室,最好是同时采取病料送检和抗体检测,即采集刚出现发病蛋鸡的喉头、气管、肠管、输卵管以及肾脏,加入一些冰或者50%甘油封存,运送至检测单位,由其分离病毒或者鉴定病毒的血清型。如果已经错过病程,也可采取病鸡血清送检。
药物治疗。由于雏鸡和蛋鸡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抵抗力,因此在治疗时也稍有不同。患病雏鸡主要是避免发生应激反应,确保安静,禁止转群和免疫接种,温度要调高2~3℃。调低饲料中蛋白质比例,其粗蛋白含量适宜控制在14%~16%,同时添加足够的维生素A。另外,在饮水或者饲料加入清热解毒药物,用于避免出现并发症或者继发感染大肠杆菌,同时还要加入抗菌药物,但注意不可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磺胺类等。供给足够的饮水,并在其中加入肾肿解毒药。患病蛋鸡主要是在饲料中提高维生素水平,特别是增加维生素A添加量。另外,在饮水或者饲料中加入清热解毒药物,同时还要采取对症治疗,如出现呼吸道症状时要配合使用治疗呼吸道药物,如罗红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泰乐菌素、阿奇霉素等;产出稀粪时,要使用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且不损害肾脏的药物,如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呋钠等。
免疫接种。预防鸡群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最有效措施是适时接种相应疫苗。对于商品蛋鸡、种鸡,建议在1日龄接种注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Ma5株,在10日龄接种注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H120株),并在开产前再免疫接种高效多价油乳剂灭活苗。对于商品肉鸡,分别在1日龄和10日龄进行1次免疫注射即可。
加强饲养管理。制定适宜的生物安全体系,鸡场、鸡舍加强消毒。鸡场要采取“全进全出”以及批间空置鸡舍的饲养方式。确保鸡舍通风良好,减少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调控鸡舍内湿度适宜。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搭配饲料,避免蛋白值过高,添加多种维生素,促使机体抵抗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