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影
(安徽省界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安徽 界首 236500)
山羊常见的主要养殖模式是散养、放养,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项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包括养殖技术,养殖者也在不断的接触这些科技信息,也明白了舍饲养羊的重要性,这也是未来不可抗拒的趋势。山羊实行标准化养殖可以对羊生存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并可取得巨大经济收益,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采用羊的标准化养殖对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很多饲养者存在管理水平不足、疾病防疫制度不健全、对疾病的判断力比较差等问题,极大影响了山羊的经济效益。
山羊在我国许多地方很早就开始了饲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养殖技术也在飞速提高和更新,养殖者也在不断的接触新饲养技术,更加重视山羊的饲养管理工作。舍饲养山羊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四大类,分别是山羊圈的改造、草料的储备、饲养管理及疫病的防治方法,现对其进行逐一介绍。
山羊生活的场所环境的好坏严重影响羊群生活质量,进而影响羊群的身体健康,影响羊群的生产情况。山羊圈应清洁卫生、向阳、背风,及不能是建设在交通要道上,要符合养殖场的防疫条件。另外,要考虑养殖者的经济投入,节约经济支出。
山羊各类杂草都吃,所以对草料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对草料质量要求较高,必须保证山羊平时所需营养物质,不能给山羊饲喂单一草料,这样不但营养单一,久而久之还容易导致山羊反感,食欲下降,身体虚弱。所以,必须合理搭配各种草料或者经常更换各种草料,让山羊具有新鲜感。[1]
管理羊群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对不同年龄段的山羊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4个月之前的羔羊,这时的羔羊主要靠吃母乳获取营养,为了让羔羊保持身体健康,提高抵抗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对母羊的管理,通过母羊产出高质量的奶给羔羊喝。当羊羔到五六个月之后,这时候需要对羔羊进行断奶,此时多给羔羊饲喂玉米、豆饼等。当羊成年之后,就是合理配备饲料,保证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让山羊在科学饲养下健康成长。
羊群饲养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工作,对进出羊舍的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戴口罩,禁止羊舍内带入任何有碍于羊群健康成长的物品。对于场内的垃圾等废物一定要经过处理之后丢到垃圾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接种疫苗也是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积极做好相应的疾病防治工作。
山羊实行标准化养殖可提高羊群生活环境质量,及防范疾病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疾病治疗关键在于预防,现主要介绍山羊的典型疾病(感冒、痢疾及白肌病)的防治方法。
感冒。是羊群最容易发生的疾病之一,预防该病发生要做好羊群的保暖防寒工作,养羊场应配备一些感冒药,必要时可按要求给羊注射一些抗生素,具有较好效果。
痢疾。羔羊在7日龄时最容易发生痢疾,当羔羊表现为不吃奶、粪便与正常情况下不同时,就可以考虑是痢疾,养殖者要善于及时观察羔羊情况,以免错过治疗的良机。[2]
白肌病。山羊患白肌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某种物质,如维生素E和硒等,会导致山羊骨骼肌受损,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羔羊出现运动障碍或者心肌坏死。饲养者应关注羔羊出生后2个月内身体状况,特别是要密切观察山羊是否出现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大小便情况是否正常等。如果一旦发现该病的发生可以采用浓度为0.2%的亚硒酸钠给山羊注射治疗,每月1次,共注射2个月即可。
通过现有的分析研究,对提高养殖者养殖山羊的能力,提高舍饲山羊的养殖数量,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均有一定作用。养殖者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养殖技术,要与时俱进。对于养殖场来说,必备的基础设施是生产的关键。为了防治疾病,要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常见疾病防治程序和方式方法。另外,提高对羊群的饲养管理技术以及对疾病的防疫技术也很重要,必须要完善好,这样才能使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才能促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