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凯
(黑龙江省家畜遗传资源保护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母牛分娩时,应先检查胎位是否正常,遇到难产及时助产。胎位正常时尽量让其自由产出,不强行拖拉。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清除口鼻中的黏液,尽快使犊牛呼吸,并轻压肺部,以防黏液进入气管,确保呼吸畅通;碘酒消毒脐带,在距离腹部6~8 cm处剪断脐带,使用5%碘酊消毒;然后进行称重、编号、记录;将犊牛转移到具有保暖措施的笼子内人工哺乳,并垫上褥草,保证舍内光照充足,空气新鲜,无穿堂风;秋冬以及早春天气寒冷,及时启用红外线保温灯进行保暖;去除多余副乳头;在犊牛出生后5~6天,每日必须刷拭牛体1次,并要注意进行行当运动。去角,犊牛出生后7~10天,用电烙法去角。
初生犊牛出生后10天内应单独饲养,以便个别照顾,防止感染疾病。犊栏内勤打扫,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消毒,每周1次。犊牛产下10天后可让犊牛在运动场内自由运动30 min,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延长,但避免中午阳光曝晒,并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工作。
对新生犊牛尽快在15 min内喂给初乳,最迟不要超过30 min,初次喂给初乳1~1.5 kg,第二次饲喂应在出生后6~9 h,连喂7天,7天后喂给常乳。喂奶要采取人工喂乳法,用奶瓶套上橡皮乳头喂奶,如犊牛不能吮吸奶汁,可人工将手指沾上奶汁塞入犊牛嘴里进行诱导,如此反复诱导2~3次,犊牛便可自行吸奶。每天即挤即喂,保证奶温。变凉的初乳可用水浴热水加热,明火能破坏其营养成分。
喂乳结束后须将犊牛嘴擦拭干净,并继续在颈枷上夹10~15 min,待吸乳反射兴奋下降后再放开,避免犊牛间互相吸吮。保持哺乳用具清洁卫生,定期清洗、消毒哺乳用具,要求每日清洗、消毒2次。
初生犊牛对初乳的吸收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出生后2 h内对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吸收率最高。因此犊牛出生后马上灌服2 kg以上的优质初乳,间隔6~8 h再灌服2 kg优质初乳,连续灌服3次;第四次开始改用奶瓶或是奶盆人工辅助练习自行吸吮,每天饲喂3次,每次2 kg,确保每头新生犊牛喝足3天初乳。
优质初乳的储备,优质初乳应具备条件,通常是指二胎以上成乳牛的初乳,最好是产犊后第一次挤出的初乳。也可以用初乳比重计检测初乳品质,初乳密度必须大于1.05,即免疫球蛋白大于50 mg/mL时即可贮备。初乳一般采用冷冻保存,初乳解冻时采用50~60℃恒温水浴箱进行解冻,确保初乳品质。
定质:喂给犊牛的奶必须是健康牛的奶,忌喂劣质或变质的牛奶,也不要喂患乳房炎牛的奶。
定量:犊牛哺乳期一般为2个月,喂奶量为犊牛前7 h喂5 kg,8~20 h喂6 kg,31~40 h喂5 kg,41~50 h喂4.5 kg,51~60 h喂3.7 kg,全期喂奶量约300 kg。
定时:要固定喂奶时间,严格掌握,不可过早过晚打乱犊牛的消化周期。出生1~7天的每天饲喂4次,即早6时、中午11时、下午4时、晚上8 时;7天后改为每天喂3次,即早上6时、中午12时、晚上6时。
定温:指饲喂乳汁的温度,一般夏天在34~36℃,冬天36~38℃。若奶温变动、不清洁、饲料改变太快、突然天冷受凉等,均可引起幼犊下痢,应注意预防、尽早诊治、避免潮湿受凉。由于犊牛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每天应给犊牛足够的运动时间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犊牛的哺乳期一般为2个月,日喂奶3次。生长良好的犊牛可在40天时改为日喂2次,喂奶4~4.5 kg,50天时改为日喂1次,喂奶3~ 3.5 kg。断奶前5天,即经过饲养到55天计划断奶的犊牛从先前的早、中、晚每天3次牛奶转换成早、晚每天2次喂奶,最后过渡到60日龄每天1次喂奶即可进行断奶。犊牛在任何时期断奶,最初几天体重都会下降,属正常现象。犊牛断奶后10天应仍放在单独的畜笼内,直到犊牛没有吃奶要求为止。
断奶要求:断奶时体重率达到100%、日采食达到1.5 kg犊牛前期颗粒料基准时即可断奶。适当补充优质粗饲料,如优质苜宿草。断奶后日粮要求:日粮粗蛋白≥21%,采用自由模式进行饲喂,使其成长达到最大化。断奶后犊牛理想日增重700~800 g。同时提供充足新鲜的饮水,以及干燥舒适的生长环境。断奶后严格实行分年龄段、体重、分群饲养、管理。按育种规定测量断奶重,3月龄和6月龄的体尺、体重。
牛在哺乳期及断乳后的饲喂过程中应进行定位调教,使之养成进枷采食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便于每天给犊牛刷拭或洗澡,做到人畜亲和,便于以后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