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的畜禽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

2018-02-13 16:52:27施连中唐式校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东海县种猪场水牛

施连中,唐式校

(江苏省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连云港 222300)

1 地方品种

1.1 淮猪

东海县是淮猪主要发源地之一。原始的淮猪早在明代以前已经存在。淮猪是中国古老而著名的华北型猪种,是新淮猪等培育猪种的亲本。成年公淮猪体重平均179.6 kg,母淮猪137 kg。农业部2000年130号公告将淮猪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保护名录》[1]。

体型外貌:淮猪体型中等,被毛全黑,毛粗而密,鬃毛粗而长且富有弹性,入冬背部有红棕色绒毛以御寒。嘴筒长而平直,耳大下垂与嘴筒平齐,面部有菱形皱纹。颈长、肩狭小,背腰狭而微凹,腹大而下垂,怀孕后期乳头常着地。四肢粗壮有力,蹄大,多呈卧系(趴脚),尾呈马尾状超过飞节。乳头8~9对。最多24个,最少15个。

生产性能:淮猪虽其貌不扬,但具有性成熟早、产仔率高、母性好、抗逆性强、耐粗饲、瘦肉率高、肉质嫩美等特点。育肥淮猪屠宰体重在75~90 kg范围内,屠宰率达71%~75%,胴体瘦肉率可达43%~48%。

保种扩群:淮猪一直是东海县饲养的主要品种,国营江苏省东海种猪场承担着淮猪的保种选育工作。1990年,母猪核心群为35头。2010年,母猪核心群发展到550头,淮种公猪20头(6个血统),全部分布东海种猪场。2003年,东海种猪场开发含不同淮猪血统比例的优质育肥猪,颁布《淮猪》《淮猪特色商品猪生产技术的优质规程》《淮猪屠宰操作规程》《淮猪肉及肉制品》等企业标准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海(老)淮猪肉》江苏省地方标准。将淮猪肉注册为“古淮”牌商标。2007年 “古淮”牌淮猪肉获得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09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同年“古淮”牌淮猪肉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绿色食品”。

1.2 东海黄牛

东海黄牛是属于鲁西黄牛分布在东海县的一个类群,具有体质健壮,役力持久和肉质好的性能。由于体型较大,也被誉为“徐州黄牛”,主要分布在东海县中、西部。

东海黄牛头宽而长,口阔方齐,鼻镜灰黑色,多为龙门角,其次平角,扁担角,萝卜角。垂皮不发达,肩峰不明显。蹄园而坚实,呈黑色或琥珀色,尾较长,垂至飞节。体型有“高脚牛”和“抓地虎”两大类。“高脚牛”体型较高,四肢细长,体躯较短,胸围较大,行动较快,侧视成“正方形”,皮薄而富有弹性,毛色多浅黄,细而密。农民常用作辕牛。“抓地虎”体型较矮,四肢粗短,体躯较长,胸围较大,力大持久,侧视呈“长方型”,皮较厚,毛赤褐色,粗密。农民常用作耕耙地。成年公牛的体高为127.11±8.34 cm,体长144.78±15.24 cm,胸围174.97±11.88 cm,管围17.64±2.24 cm,体重383.42±62.27 kg。成年母牛体高123.42±12.69 cm,体长140.15±14.90 cm。

1.3 东海毛驴

东海毛驴,通称苏北毛驴。东海县以西部居多,其次是中部,是农村运输交通的役畜。东海毛驴头大、额宽、耳长灵活,颈窄细长,背平而稍窄,尻长而斜,尾细,四肢正直,蹄小质坚。体型较矮小,公驴体高106.8 cm,体重164.4 kg。母驴体高108.3 cm,体重175.5 kg。当地一般宰杀老残驴食用,肉纤细,味美。公马配母驴和公驴配母马生产的驴骡和马骡具有较好的役用性能。

1.4 东海白山羊

东海白山羊为皮肉兼用羊,其性灵敏,善觅食,耐粗饲,抗逆性强,产仔多。被毛全白,分有角和无角两种。母羊年产两胎,多产双羔,产4~5只羔。一般10月龄可屠宰,屠宰率47%~51%。

1.5 东海鸡

东海鸡通称徐海鸡,分布全县,其体小蛋轻,俗称“拳头鸡,鸽子蛋”。善觅食,抗病力强,耐粗饲,屠宰率高,肉鲜美,母鸡具有抱窝性,开产日龄一般6~8个月,年产蛋100~120个,蛋重35~46 g。

2 引进品种

2.1 猪

20世纪50~60年代引进约克夏、巴克夏、克米洛夫、苏联大白猪、新金猪、新淮猪等品种。20世纪70~80年代引进太湖猪、内江猪、上海白猪、杜洛克、汉普夏、大约克、新长白、斯格猪等品种。

约克夏猪是英国肉用型品种。20世纪50年中后期相继从泰兴、淮阴种猪场和东辛农场多次引进约克夏猪。1985年县畜禽改良站建成后,先后多次从太仓种猪场引进大约克夏,用于全县统一供精。该猪耳小直立,全身白色,利用约克夏公猪和母淮猪杂交,仔猪生长发育快、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等具有显著杂交优势。

巴克夏猪是英国脂肉兼用型猪,毛色全黑,仅在鼻端、尾尖和四肢下部为白色。故称“六点白”。是巴克夏典型特征。东海种猪场于1962~1963年从广州市引进澳系大型巴克夏种猪共34头 (8公、36母)。20世纪70年代从河南省引进2对中型巴克夏。从湖北省引进32头大型巴克夏进行纯种繁殖。至1988年因推广饲养瘦肉型猪,肥膘较厚的巴克夏猪全部淘汰。

长白猪原产丹麦,因体特别长,毛色全白,群众惯称“长白猪”。1974年江苏省农林厅从练湖农场调来该种猪给徐州地区,东海县分得此猪,放在种猪场进行纯繁,再运到重点公社配种站,1985年底县畜禽改良站建成后省农林厅从太仓种猪场调拨2头种公猪,用于统一供精,发展瘦肉型猪。用长白猪作父本和地方母淮猪杂交,其后代以白色为主,带白花,身体长,耐粗饲,生长快,瘦肉率高,群众喜欢。

杜洛克猪:美国瘦肉型猪品种。被毛棕红色,耳略向前倾,群众称其“红毛猪”。1983年11月东海县首次从广东省种猪场引进种公母猪各1头,1985年底县畜禽改良站建成,省农林厅从睢宁种猪场调拨2头用于统一供精,因和当地母猪杂交,杂交一代毛色呈棕黑色,有光泽,群众不喜欢。且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耗精料多,于1987年已全部淘汰。

汉普夏猪:美国瘦肉型猪品种。被毛黑色,在肩颈结合处有一白带,群众叫“银带猪”。1985年东海种猪场从海安县种猪场引进2头公猪,1985年底县畜禽改良站建成后,省农林厅从雎宁县种猪场调拨2头小种公猪,供统一供精用,由于该猪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多病,引进的两头小公猪还没进入成年就被淘汰。

2.2 牛

黄牛:主要引进有蒙古牛、秦川牛、荷兰黑白花牛,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农村役力的需要,县农资生产公司常到北方内蒙古等地购进一些蒙古牛,1960年7月省商业厅又分配一部分蒙古牛给东海县。因蒙古牛体型小,劳役不适应,随之被淘汰。20世纪60年代初,又引进荷兰黑白花种公牛,以期改变东海县黄牛体小之缺点,杂交后代体型虽大,但使役持久力差,几年后也被淘汰。1968~1974年,省农林厅先后从陕西省渭南县引入秦川牛40头给东海县,分配在白塔、青湖、双店、平明、安峰、黄川、驼峰等公社畜牧兽医站。秦川牛和本地黄杂交后代,体型大,毛色呈红色,受到群众欢迎。

水牛:水牛大部分是从外地引进,1964年从贵州、湖南购进一批水牛,20世纪70年代由于旱改水面积扩大,从外地购买大量水牛,品种比较混杂,主要是海子水牛和贵州水牛。但以海子水牛为主。1971年从东台县购买6头海子种公牛,放在双店、青湖两个配种站。海子水牛体大力强,为改良东海县水牛和水田耕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摩拉水牛属役乳兼用品种,生长速度快,东海县于1971年从东台县引进一头摩拉种公牛,是省农林厅调拨的,对东海县水牛改良起到一定作用,但东海县没有用水牛挤奶的习惯,加之役力差于海子水牛,所以于20世纪70年代末被淘汰。

奶牛:东海县奶牛引进品种都是黑白花奶牛。1957年,白塔机场为供应飞行员饮牛奶,饲养黑白花奶牛20余头。70年代东海县先后从新沂奶牛场引进黑白花奶牛41头,其中种公牛1头,母牛40头。20世纪80年代又分别从徐州琵琶山奶牛场、浙江省引进母奶牛共61头。近些年全县奶牛存栏量保持在1400头左右。

2.3 马

1959年东海种马场建立至1974年,先后从内蒙古企河热图、苏联波罗的海、吉林、山东、北京、山丹军马场引进蒙古马、苏维埃重挽马、苏联奥尔洛夫、伊犁马、顿河马共978匹,其中种公马28匹,母马950匹。截止1980年种马场共繁殖杂交马1605匹。1978年省农林厅要求该场淘汰种马,至1980年底役用马全部淘汰。

2.4 驴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先后引进了陕西关中驴和山东渤海驴。关中驴具有“粉鼻、亮眼、白肚皮”的特点。渤海驴大耳、全身黑色。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引进驴数量逐年减少。

2.5 羊

绵羊: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先后引进了新疆细毛羊,从铜山种羊场共引进90头德国美利奴和苏联美利奴羊,旨在改良东海县小尾和大尾寒羊。主要分布在东海县西部地区,因当时偏重引进,繁育技术薄弱,几年后引进的优良绵羊品种逐渐年老而被淘汰。

山羊:1979年开始从丰县引进青山羊,城头公社赵庄大队引进种羊160只,石湖公社楚团大队引进种羊110只。至1982年,李埝公社在山东省郯城县先后引进青山羊种羊1762只种羊。从20世纪90年代起主要引进了波尔山羊。

2.6 兔

东海县养兔业虽起步较晚,但引进的品种较多。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先后引进肉兔日本大耳兔、青紫兰兔、新西兰兔、加利福利亚兔、哈白兔等;毛兔有中国长毛兔、英系长毛兔、法系长毛兔、西德长毛兔;皮兔有力克斯兔(獭兔),主要分布中西部地区。

2.7 家禽

鸡:20世纪50年代中期引进来航鸡。20世纪60年代引进白洛克、澳州黑、洛岛红、芦花鸡、狼山鸡等。计划在农业社推广,由于纯种繁育工作不到位,品种杂乱,加之鸡病死亡,20世纪50~60年代引进的鸡品种相继淘汰,唯有来航鸡在东海县饲养时间较长,直到80年代初期此鸡还有饲养,之后引进的品种较多。1983~1984年引进蛋鸡品种有S220、星杂288、星杂579、红玉、希赛斯。1985~1988年引进罗斯、喜必克、京白、新布罗。1989~1990年又引进伊莎、迪卡、罗曼蛋鸡。多在个别乡镇农试站、种禽场和养鸡大户饲养,以罗斯、伊莎、星杂579,在东海县饲养时间较长,其他的品种引进后1~2年就被淘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还引进肉鸡白洛克和AA鸡。2007年连云港氏畜牧有限公司落户东海县后,引进了麻鸡、天露黑鸡等有色羽肉鸡。

鸭: 20世纪70年代引进高邮鸭、绍鸭、北京鸭。高邮鸭为蛋肉兼用鸭、全身麻雀色,喙青铜色,年产蛋160只以上,蛋壳有白、淡绿色两种。绍鸭,体型较小,有“红毛绿翼梢”和“带圈白翼梢”两类,适于放牧和旱地圈养,饲养100天就可开产,年产蛋280只,蛋较小,蛋壳为玉白色,少数为青色。北京鸭为白色肉用鸭。20世纪80年代,牛山乡引进了卡叽——康贝尔蛋鸭和肉鸭狄高鸭[2]。

鹅: 1988年石榴乡引进了四季鹅作种用,该鹅就巢性强,一年四季均能孵化,可自产蛋自孵化。

猜你喜欢
东海县种猪场水牛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电子地图
猪业科学(2024年1期)2024-02-27 10:14:28
赛水牛
环球时报(2022-10-11)2022-10-11 17:18:34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猪业科学(2022年8期)2022-09-09 08:44:02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猪业科学(2022年5期)2022-06-01 23:37:16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猪业科学(2022年2期)2022-04-21 02:18:32
水牛喜欢水里钻
东海县应急处置突击队 出击疫情防控“疫”线
小水牛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平安如意
宝藏(2019年4期)2019-04-18 08:18:32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藏青铜器的修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