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6)
1.1.1 肉兔价格前低后高,饲料价格较低,养殖效益良好
四川肉兔产业经过2016年的高峰期后,今年年初价格逐渐走低(从年初的20元/kg降至3月份的14元/kg),央视3·15晚会和7月环保风暴之后,价格开始稳步攀升且相对稳定(后半年价格稳定在18元/kg左右)。究其原因,其一,2016年好行情,有部分养殖户扩大了养殖规模,所以年初市场供大于求,价格稳步下降;其二,央视3.15晚会曝光山东兔料添加喹乙醇等违禁药物之后,省外进入四川的兔肉大幅减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逐渐回暖;其三,从7月份开始的环保风暴,四川成都、简阳和峨眉山等地因环保问题陆续关停部分兔场,四川本地供应也减少部分供应,加之山东流入减少,二者叠加,导致后半年兔价高位运行。在饲料方面,由于前几年的玉米收储制度的结束,2017年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带动整个粮食及其副产品价格下行,整个原料价格都处于近年来的低点,饲料价格维持低位运行,尽管2017年底因京津冀环保限产问题,维生素、矿物质等价格翻倍上涨,但是上述原料用量毕竟有限,加之饲料厂还要消化部分,饲料价格虽有上涨,但是涨幅有限。总之,2017年度,兔价相对较稳较高,饲料价格较低,养殖效益良好。
1.1.2 环保和土地压力逐步加大,部分养殖户退出
2017年四川对环境污染采取了严厉的整治措施,养殖场环保压力不断加大。成都主城区周边,2017年兔场大部分关停,尤其是双流、龙泉驿、青白江、简阳和金堂力度最大,其中龙泉驿兔场基本关停,简阳靠近沱江的兔场全部关停。在眉山、峨眉山和绵阳等地也有靠近大江大河和饮用水源地的兔场关停。总之,随着2017年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加,靠近发达城市地区和水源地的养殖场基本关停,其他区域兔场加大环保投入。如金堂正常生产兔场一般都新增了雨污分流和干湿分离设施设备,在中江靠近公路的兔场也普遍增加了粪污处理设施。在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之下,部分养殖户选择了增加环保设施设备投入,还有部分养殖户选择到偏远土地资源相对廉价的山区建场,也有部分养殖户选直接择了退出。
1.1.3 粪污处理和环境控制设备投入加大,养殖分工更细
在最严格环保政策之下,大多数养殖户在粪污和环境控制处理方面进行设施设备投入。主要表现在笼舍方面增加了雨污分流施舍设备;在粪污处理方面,增加干湿分离装备和兔粪发酵处理设施;在夏季降温方面,老旧兔舍新增了排气扇、屋顶喷淋和湿帘冷风机,新建兔舍兔舍普遍采用了湿帘风机纵向通风降温设备;在冬季保暖方面,开放式兔舍手动卷帘和自动卷帘兔舍也在大幅增加。为了提高效率,在增加新设备和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分工也越来越专业化,家庭兔场主要成员一般都从事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母兔繁殖和仔兔饲养,兔粪清理和兔舍卫生一般外包,养殖分工更加专业化。
1.2.1 养殖规模偏小,资金实力差,产业升级难度大
据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的调查,目前,四川农户的家庭养殖场规模在逐渐扩大,繁殖母兔200~500只的家庭养殖场已占到市场经营主体的70%以上,但是其中繁殖母兔200~300只就占了50%左右,与以前的养殖户相比资金实力已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面对最严环保政策面前,在持续加大粪污处理和环境控制设备投入方面,资金实力还是相对较弱。因此,四川家兔养殖户在产业升级方面,困难还相当大,最近两年养殖群体可能出现分化,部分养殖户转型成功,部分养殖户将被市场无情淘汰。
1.2.2 家兔养殖药物标准和规范相对缺失,生产中用药混乱
家兔产业是个小产业,过去因为行业规模小产值少,国家关注度小,在药物使用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较少,在过去监管有限的情况下,家兔安全生产问题也被忽视。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动物用药的监管,2017年央视“3.15”对山东养殖户乱用药进行了曝光。但是目前国家兽用药物在家兔应用方面的规定很少,过去家兔用药主要参考家禽,过去是规定不可以用的药物,现在是规定可以用的药物,这样养兔就比较尴尬了,出现了无药可用的局面,但是家兔生病还是要发生的,这样就造成了养殖场用药混乱的问题。
1.2.3 肉兔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平衡,饲养环节利润最薄
肉兔产业涉及种兔培育选育、商品兔饲养、饲料生产加工、饲料及动保产品营销、商品兔收购和肉兔屠宰加工等诸多环节,肉兔饲养是整个产业链条中节中最分散、风险最大和话语权最少的一环。无论市场行情如何变幻,饲料经销商、药品经销商和屠宰企业的利润都是稳定的相对较高的。养殖户因为分散和资金的匮乏,必须求助经销商,处于被动地位,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合理的利润保障,养殖户难以扩大规模和提高养殖水平,进而养殖意愿下降,给肉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随着环保压力加大和土地约束加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此环境下,养殖户要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适当扩大养殖规模,同时还必须发挥规模效益,否则只能被市场淘汰。根据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的调查,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家庭养殖户分化加快,能繁母兔小于300只养殖户部分转行,部分加大投入,适度扩大了规模,原来能繁母兔300~500只,不仅适度扩大了规模,还在养殖设备方面加大投入,广泛应用了新技术,不仅扩大规模,更注重生产效率,规模效益,向集约化发展。预计2018年能繁母兔500只左右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专业化分工合作是提高肉兔养殖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专业的事情必须专业的人来做,在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劳动量必然增加,原有的家庭成员已经无法完成规模养殖的需要,由于养兔特别是母兔繁殖配种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养殖环节,养殖新人难以胜任此项工作,所以原有家庭成员专注于母兔繁殖和仔兔饲养,将兔舍环境卫生、粪污处理和育肥兔饲养适当外包成为不错的选择。此种养殖模式在金堂、仁寿和中江等肉兔养殖大县已经比较普遍,今后也将是发展方向。总而言之,专业分工协作,做自己最专业的事,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肉兔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才能可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实现规模效益。目前,尽管四川省制定颁布了一批肉兔标准化养殖的地方标准,对推动标准化养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标准比较零散、起点较低,没有形成系统化的高标准的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随着标准化养殖的发展,对标准的要求必然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其他业界进入肉兔生产行业的公司,普遍资金实力雄厚,行业起点较高,有助于肉兔标准化养殖的进一步规范。
肉兔产业能否做大做强,关键在兔肉消费市场的扩大与否。目前,我国人均兔肉消费大约0.5 kg,一方面说明兔肉人均消费量很低,另一方面也说明兔肉的消费潜力巨大。尽管兔肉营养价值极高,但是广大消费者还不熟悉,因此提高人们对兔肉营养价值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加强人们对兔肉营养的全面认识,现代化的媒体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和微信等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媒体工具,加强对兔肉保健养生作用的宣传,改变人们传统的认识和观念,以增加兔肉的消费量。烹饪技术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服务一体化和多样化是未来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兔肉的销售活动中,同时应配套烹饪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对兔肉的消费。四川和重庆地区在兔肉烹饪技术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伴随着川菜走出去,四川餐饮企业也要把兔肉烹饪技术传播到全国,特别是北方肉兔养殖区,扩大当地兔肉消费,减少北方廉价兔肉对川渝市场的冲击。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四川省肉兔产业还将是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为主,规模化养殖为辅的格局,因而肉兔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难有显著提高。为此,探索由政府和企业等相关机构联合建立的家兔养殖保险机制,共同抵御市场、自然、养殖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在四川成都地区已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公司运作、投保自愿”的原则将肉兔养殖纳入金融保险,该政策对保护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保险覆盖面紧限于成都地区,还有待进一步扩大保险面,特别是像眉山、德阳、自贡和乐山等养殖大区亟待建立类似保险政策,这将是是未来提高肉兔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国家新《环保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法律法规的实施,各级政府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养殖方式已不符合现阶段养殖要求,必须强化养兔群体的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意识,加快改造升级,完善设备设施,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备。推广应用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和固液分离等先进工艺,同时推行种养结合,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走生态循环的环保型道路。在饲料方面,按照“减抗”、“降抗”和“无抗”的发展思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同时做好药物残留试验,向国家申请兔饲料可用的药物添加剂;研究并使用有机矿物质微量元素,减少减少粪便中金属元素的排放,大力推广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和酶制剂技术,减少氮磷等的排放。在养殖环节,提高笼舍建设水平,改善兔舍环境质量,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减少养殖环节药物用量,确保兔肉产品安全。
精准扶贫是国家“十三五”期间的重大民生工程。肉兔产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老人妇女也可饲养,是边远贫困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在以往的扶贫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国家将肉兔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优先支持项目之一,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武陵山区等有家兔养殖传统和离销售市场较近的贫困地区,开展肉兔养殖脱贫示范项目,开展政策、技术、资金和信息帮扶,促进当地肉兔产业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