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流行热中西结合治疗

2018-02-13 15:39:26
畜禽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乳牛患牛气肿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涛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丽江 674100)

牛流行热主要感染壮年的黄牛和乳牛,黄牛易感性较强,哺乳母牛症状较严重,犊牛发病率较低。是牛极易流行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1 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侵害牛、黄牛、乳牛、水牛均可感染发病。病牛是该病的传染来源,该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雨量多和气候炎热的7—9月。近年来,我区多呈点状零星散发,未出现大流行或爆发现象。病牛多为良性经过,在没有继发感染的情况下,死亡率为1%~3%。

2 主要症状

潜伏期为3~7 d。症状分为呼吸型、胃肠型和神经型。

2.1 呼吸型

主要表现为呼吸急迫或困难,气喘、呼吸次数增多,呼吸次数在50~80次/min ,个别病牛,突然出现呼吸紧迫,腹式呼吸。并在出现症状6~12 h突然死亡。少数病牛背部、颈肩部出现皮下气肿,不能躺卧。呼吸困难,患畜发出呻吟声,呈苦闷状。这是由于发生了间质性肺气肿,有时可因窒息而死亡。

2.2 胃肠型

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第一胃蠕动停止,出现鼓胀或者缺乏水分,胃内容物干涸。粪便干燥,有时下痢。患病初期粪便稍软,表面常带有黏液,后出现下痢,有的患牛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部分病牛前期有消化道出血,呈现轻微血便。

2.3 神经型﹙关节型﹚

出现皮温不整,特别是角根、耳翼、肢端有冷感。颌下可见皮下气肿。流鼻液,口炎,流诞。口角有泡沫。尿浑浊,量少。部分病例可因四肢关节疼痛,长期不能站立而被淘汰。发热期尿短而赤,皮温不匀,间有肌肉震颤,四肢肌肉疼痛或僵硬,关节肿胀,喜卧,不愿走动,出现不同程度跛行和瘫痪,严重病例卧地不起。

3 中西结合防治技术

防治牛流行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和预防。给牛只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牛栏清洁干燥、通风凉爽。饲喂营养、易消化草料,增强牛的体质。役用牛不可使役过度,役用后或放牧出汗时,不让其暴饮冷水。对重症患牛特别是乳牛,应在加强护理的同时,采取相应的综合疗法。

(1)肌肉注射,氧氟沙星注射液30 mL,安痛定30~50 mL或复方氨基比林30~50 mL解热退烧;注射抗菌素(青、链霉素)和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以防继发感染,配合黄芪多糖注射液。对高烧不退的患牛给予强心解毒,静泳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1 500~2 000 mL。对呼吸困难或伴有肺水肿的牛,配合静脉滴注氟美松50~150 mL,加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 000 mL。对跛行和瘫痪患牛可肌肉注射,氧氟沙星,林可霉素注射液或静脉注射水杨酸钠或氢化可的松等药物,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2)中药治疗宜选用清肺,平喘,化痰,解热,通便的方剂进行辨证施治。

方一:香薷30 g,薄荷30 g,荆芥30 g,防风30 g,陈皮30 g,桔梗30 g,黄芩30 g,前胡30 g,枇杷叶30 g,杜仲30 g,桑寄生35 g,桃仁25 g,秦艽30 g,当归25 g,白术25 g,金银花炭30 g,侧柏叶30 g,藿香35 g,大黄35 g,健曲50 g,甘草20 g。水煎去渣,候温灌服,1剂/d。

方二:白芍药30、当归30 g、熟地黄30 g、川芎20 g、桃仁15 g、红花10 g、郁金30 g、枳壳3 g 0、神曲6 g 0、厚朴30 g、黄连10 g、甘草20 g。

方三:石膏120 g、地黄30 g、水牛角60 g、黄连20 g栀子花30 g、牡丹皮20 g、黄芩25 g、赤芍25 g、玄参25 g、知母30 g、连翘30 g、桔梗25 g、甘草15 g、淡竹叶25 g。

多年临床诊治,治愈率达95%以上。本病在老疫区,阴雨潮湿炎热季节﹙7—9月﹚;每年均发,未见爆发现象;同群牛也未出现全群感染,呈点状零星散发。防制时注意圈舍环境卫生,保持舍内干燥,加强饲养管理,可减少疫病发生。

猜你喜欢
乳牛患牛气肿
乳牛场
环球时报(2022-11-17)2022-11-17 17:22:09
羊气肿疽诊治分析
畜牧业环境(2021年4期)2021-12-06 00:23:02
肉牛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防治
羊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救治奶牛卧地不起症的一般步骤
农家之友(2018年10期)2018-10-29 07:02:50
感受
金秋(2018年23期)2018-01-27 07:25:42
牛瓣胃阻塞的中兽医疗法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就请不要随意去指责
意林(2015年22期)2015-10-21 17:50:07
乳牛蹄跛行的病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