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兴城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察所,辽宁 兴城 125100)
小反刍兽疫又叫做羊瘟,是一种由小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主要特征表现为患病羊体温升高,腹泻等。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能够达到100%。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小反刍兽疫,发病初期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能够防止继发感染的发生,因此,该病的预防十分关键。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呈圆形或者是椭圆形,该病毒在pH<4的酸性环境和pH>11的碱性环境下,抵抗力差,短时间内就会失去活性,乙醚、酒精等就能够将其灭活。小反刍兽疫病毒与伪狂犬病毒之间有着高度的交叉保护机制,减弱毒力的伪狂犬病毒能够使绵羊和山羊抵抗小反刍兽疫的感染[1]。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山羊比绵羊的感染率更高,且能够在易感动物之间互相传播,山羊和绵羊接触被小反刍兽疫病毒污染的空气,垫草或患病羊等,经呼吸道进入体内,感染患病。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羊的排泄物和分泌物,通过接触传播,潜伏期通常为4 d,但也有病例潜伏期长达21 d,患病羊体温上升,能够高达41℃,持续高温5 d左右,在即将死亡时体温下降,患病期间躁动不安,口腔内分泌物增多,有恶臭气味,在发病初期,鼻液呈浆性,随着病情的加重,鼻液逐渐增多呈脓性,鼻孔被结痂的鼻液堵塞而导致呼吸不通畅,有卡他性结膜炎症状,眼角被分泌物附着。此外,口腔病变较为严重,发病初期,门牙外的齿龈出现坏死灶,逐渐发展为整体齿龈区坏死灶,严重的病例还在硬腭、颊和舌面乳头等多个口腔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坏死能够导致口腔内出现非出血性损伤。发病后期患病羊会有出血性腹泻的症状,随后脱水、衰竭、呼吸困难、体温下降,死亡迅速,在发病后5~7 d发生死亡。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率很高,能够达到100%,在疾病严重暴发的时候,死亡率也高达100%。
小反刍兽疫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羊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因此保证环境卫生清洁,消灭传染源,能够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及时清理羊舍内的垃圾和粪便,被患病羊接触过的料槽、垫草、水槽等设施要及时清理。保证羊只的生存环境舒适,合理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并减少环境中的各项应激因素,例如噪音、高温等。给羊只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确保其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降低感染小反刍兽疫的风险。提供充足干净的饮水,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放牧的羊需要注意草场的卫生环境。
保证羊只每日摄入的营养能够满足生长所需,营养不足容易造成生长发育缓慢,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不利于小反刍兽疫的免疫预防效果和羊只的自身抗病能力。合理搭配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保证营养均衡,适量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每日定时、定量、定人饲喂,减少环境变化造成的应激反应。
加强引种检疫,引进的羊只需要经过严格的检疫,并隔离饲养1个月以上,监测没有疾病发生或隐性感染的才能继续饲养,养殖场最好是能够自繁自养,一定要引进的,要避免在疫区购买羊只,并且制定引进挑选标准,选择体况良好,抵抗能力强,生产性能高的羊只。
根据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总体安排,在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小反刍兽疫的免疫接种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免疫工作的监督监管,要求小反刍兽疫的免疫密度达到100%,抗体检测合格率在85%以上,定期进行体内抗体水平监测,对抗体水平低的及时进行补免,对漏种的及时补种。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免疫接种,每次接种前要消毒接种部位和所用器械,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能反复使用同一个注射器给不同羊接种,防止免疫失效或免疫效果差的情况发生。
制定疫情监测体系,定期采集羊只血液进行监测,如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