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伟
(河北省南皮县农业局,河北沧州061500)
最近两三年的时间传染性滑膜炎迅速的在各地鸡场蔓延,不同品种的鸡群都有发病,尤其是在青年蛋鸡发病更加广泛,而且发病的范围和影响程度越来越大,现在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全国各个养殖区域,让广大养殖场非常头疼。
近年来蛋鸡和肉鸡的饲养规模都在不断的加大,过快增长的养殖规模对鸡苗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种鸡场为满足市场需求放松了对本病的净化,从而增加了本病垂直传播的几率。同时,饲养规模的增加相对应的也对饲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规模和管理的不相匹配导致鸡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抗病力下降给本病水平传播创造了条件。
引起鸡的腿部病变,跛行瘫痪,影响采食进而发育不良,生长速度明显降低,种蛋孵化率下降,死胚、弱雏明显增多等。
引起蛋鸡群开产日龄向后延迟,产蛋率低,产蛋没有高峰;鸡群的抗病力下降,整体发病率增高,大幅增加用药成本;肉鸡和黄鸡饲料报酬下降,料肉比增高,淘汰率和屠宰废弃率增高,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传染性滑膜炎的致病病原是滑液囊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的原核微生物,革兰氏染色阴性,没有细胞壁结构,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较差,体外存活时间较短,一般常规的卫生消毒措施都能将其灭活;但体内感染后却不易清除,可形成长期的带菌体,成为本病主要的传染源。
本病最常感染的动物是鸡,黄羽鸡、白羽肉鸡、蛋鸡青年鸡、杂交鸡都可感染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湿热恶劣的环境可加剧本病的感染,病菌可通过带菌种鸡经种蛋垂直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空气、物料、鸟兽、人员等水平传染。蛋鸡在30日龄到100日龄是本病的高发阶段,垂直感染的病鸡最早可在一周龄左右发病,根据管理水平和鸡群状况的差异,发病率在5%~20%不等,个别鸡群可达30%以上,发病死亡率相对较低,多是死于继发感染或因行动不便影响采食导致饥饿衰竭而死。
本病发病过程较为缓慢,感染初期外观症状不太明显,有时会出现轻微的甩鼻、喷哧等慢性呼吸道症状,白羽肉鸡发病相对较快,在鸡群中出现不愿走路,跛行瘫痪的病鸡,外观可见跗关节周围和脚垫部肿大,初期触诊有波动感,中后期则逐渐变硬;笼养青年蛋鸡发病初期不易观察到,往往是在给鸡注射疫苗的时候才有所觉察,病鸡一般体况很差,发育不良,精神不佳,食欲下降,不愿行动,消瘦脱水,体重明显低于同龄鸡,典型症状是跗关节,脚垫等部位肿胀、变形,慢性病例还会在胸部龙骨处形成囊肿,需要注意的是发病部位不止局限于跗关节和脚垫等部位,有时还会在翅膀等关节部位形成水泡样的病变。
发病初期发病关节部位眼观肿胀明显,剪开表面皮层可见到有清亮的淡黄色粘性渗出液,随着病程发展逐渐变稠浑浊,并最终形成黄色干酪物,胸部龙骨突周围出现脓肿样病灶;有呼吸道病的鸡群解剖时可以见到轻微的气囊炎病变,其他内脏器官没有明显的可见病变。
由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感染白羽肉鸡,蛋鸡也有发病的情况,引起发病鸡的跛行、瘫痪,解剖主要病变是引起腓肠肌腱肿胀、出血,甚至断裂。
由马立克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引起青年蛋鸡的发病,发病鸡瘫痪,不能行走,表现特征性的“劈叉”姿势,坐骨神经肿大同时还会在肝脏、心脏等内脏器官形成肿瘤样病变。
葡萄球菌感染往往与恶劣的饲养环境或创伤有关,关节型病鸡不能站立和走动,发病关节表现紫红色的肿胀和渗出,有的破溃形成紫黑色结痂。
往往在腿部注射疫苗以后发生,由于注射操作不规范或针头污染,造成鸡腿部神经受损或感染,引起鸡瘫痪,跛行。
6.1.1种鸡净化,种鸡养殖企业要加强对本病的净化工作,淘汰阳性的感染鸡,减少垂直传染的风险,同时还要加强在孵化环节的消毒净化,避免雏鸡在孵化阶段感染。
6.1.2引种控制,商品鸡场在购进雏鸡时,要提前调查了解种鸡养殖企业是否有过病史,以及售出的商品鸡是否有过发病,避免从滑液囊支原体阳性的种鸡场购买雏鸡。
6.2.1环境卫生:支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差,加强对饲养环境的消毒和清洁卫生,一般养殖场保持每周对舍内舍外环境清洁消毒1~2次,可有效的减少本病的水平传播。
6.2.2饲养管理:滑膜炎的发病状况与鸡群的管理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合理安排鸡的单舍饲养规模和密度,搞好温湿度调控和通风管理,对减少发病有很重要的意义。
6.3.1疫苗:目前在市场上有一些针对支原体的疫苗,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都有,但因病原的感染特性,临床上的保护率尚不确切,鸡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接种。
6.3.2药物:在雏鸡进场初期使用支原体敏感的抗菌药物如利高霉素等,对预防传染性滑膜炎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
6.4.1中药:增强鸡体体质,提高鸡群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是控制发病的重要的措施,使用促进免疫作用的中药如扶正解毒散等,作为定期保健投药,可减少本病的发生及促进发病鸡的恢复。
6.4.2饲料营养:给鸡群提供充足均衡的饲料营养,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对于提高鸡的抗应激水平,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作用。
6.5.1群体治疗
由于本病发病过程较慢,发病早期为避免全群的大面积感染,要及早将有症状的病鸡从鸡舍中隔离出去,避免相互之间的水平传播,并做好环境的消毒和卫生,切断传播途径,利于大群发病的控制。
大群可选用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强力霉素、金霉素、沃尼妙林等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予以治疗。一般发病日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对以后的生长和产蛋影响也越小,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药物的交替使用,避免耐药性的产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支原体在体内很难被清除,导致传染性滑膜炎发病后治疗难度加大,往往会出现表面被控制过后又会复发的情况,因此在治疗时还要给予充足的疗程,一般需要达到六到七天的给药时间,才会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6.5.2个体治疗
发育不好、体重差距太大的特别严重的病鸡已经失去治疗价值,应该直接淘汰;针对发病症状较轻的病鸡可以采用个体注射疗法,给病鸡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每天两次,连用两天,会有一定的效果,也可选用蒽诺沙星注射液等敏感药物,也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