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何频繁眨眼

2018-02-13 10:13:25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周辉
江苏卫生保健 2018年11期
关键词:鸡蛋黄抽动症多动症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周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眨眼都是我们每天必须重复的动作,但是如果长时间频繁眨眼睛就不正常了。

眨眼实际上是一种保护性动作,它能使泪水均匀地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以保持角膜和结膜的湿润;眨眼还可使视网膜和眼肌得到暂时休息。据统计,正常人平均每分钟要眨眼十几次,通常2~6秒就要眨眼一次,每次眨眼要用0.2~0.4秒时间。

很多人会忽视眨眼这个细微的动作,总是眨眼,被认为是一种习惯。其实在医学上,长期频繁眨眼则属病理现象。宝宝眨眼过于频繁,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引起宝宝们频繁眨眼的常见原因又有哪些呢?

常见的眼部因素有:眼部炎症如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异物如结膜异物、角膜异物;眼睑倒睫;儿童干眼症;其他如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等。

除了眼部本身的因素外,有一种眨眼叫做抽动症。这种眨眼,孩子真的会分分钟停不下来……

抽动症,其实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运动障碍之一,是一种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多发生于儿童期,少数可持续至成年。

抽动症以频繁眨眼最常见。临床表现有反复眨眼、皱鼻、摇头、撅嘴、耸肩、挤眉弄眼等各种怪异动作,部分病人伴有喉中干咳、清嗓等声音。

很多人经常误以为抽动症就是多动症,事实上抽动症和多动症并不是一个概念。但有抽动症的儿童大概有50%合并有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等。

另外,还应注意排除癫痫病的可能。相对于成年人的癫痫,儿童癫痫的发病症状往往不典型,平时跟正常孩子没有区别,有时出现短暂的眨眼、发呆、失神,而没有明显的全身性惊厥发作,很容易被家长忽略或误诊。此时需要到儿科神经科做脑电图来帮助诊断。

得了抽动障碍的孩子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心理支持治疗和行为治疗,使其消除自卑心理,减轻焦虑,调适好心理状态。

如未及时就诊,很多患儿可能会伴有多动症、强迫症、学习困难、品行障碍等行为异常,就会增加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使病程迁延,导致患儿和家长苦恼不堪,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同时,家长们不要随意训斥孩子。其实他们也很无辜,因为他们根本没办法控制得了自己的这些小动作。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一旦发现孩子频繁眨眼时,应及早就医,以便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孩子总是眨眼不要只看眼科,尤其是眼科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应去神经科瞧瞧,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治疗效果。因为,引起孩子频繁眨眼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得需要明确病因,综合治疗。

宝宝七个月就能吃全蛋

鸡蛋有“全营养食品”的美称,含有除了维生素C以外的全部维生素,蛋白质含量在12%左右,且属于氨基酸评分最高的优质蛋白质,还含有比较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磷脂,以及少量DHA、花生四烯酸等脂质。其营养价值好、质地佳,很适合宝宝食用。但有的妈妈担心宝宝对鸡蛋过敏或者不耐受就“敬而远之”,甚至有“1岁后才能让宝宝吃全蛋”的说法。其实,这很不科学。

宝宝7~9个月随着辅食添加,就能够逐渐达到每天吃一个鸡蛋黄和/或全蛋。可以先从吃鸡蛋黄开始,如果宝宝适应情况良好,就可以添加蛋白,不用等到9个月或者1岁后才吃。如果宝宝确实对鸡蛋黄和/或鸡蛋过敏,应适当回避,同时额外增加其他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肉类进食量,以免热量和营养不足。

猜你喜欢
鸡蛋黄抽动症多动症
鸡蛋黄脂质组的高通量鉴定与解析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鸡蛋黄应不应该舍弃
房子犯了多动症
饲粮中添加微藻和亚麻籽提高鸡蛋黄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对比研究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人生十六七(2015年6期)2015-02-28 13:08:39
从痰、风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中医研究(2014年9期)2014-03-11 20:29:32
平肝熄风止动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