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芳,曹 源
(衡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53000)
2016年,河北省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由于洪水范围广、强度大、峰值高,导致山洪暴发、河水快速上涨,部分村庄农田被淹,河北省邢台、石家庄等地城市内涝严重,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后的一段时间是动物疫病高发期,因此灾区养殖场户在恢复畜禽生产的同时,也要重视动物防疫工作。作为防疫人员,我们要熟知应对洪灾时动物防疫的重点。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重大灾难之后往往是重大灾害。动物防疫部门在抗大灾、防大疫的战斗中需要冲在第一线,尤其是针对人畜共患病及重大动物疫病,必须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采取果断措施。
涝灾发生后,要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抢救落水活畜禽,在安全地带搭盖临时遮阴凉棚,防止烈日暴晒或强降雨的再次袭击,减少经济损失,确保养殖业的正常生产。
洪水期间,大量畜禽被水冲走或死亡,加上自然界中大量的致病微生物的存在,尸体容易腐烂发臭,因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把动物尸体打捞运走,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是场和时间的赛跑,越早进行无害化处理,病菌随水流、空气到处传播的越少,引起人畜共患病的大流行的可能性就会越低。
无害化处理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深埋,应选择远离学校、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动物饲养场、屠宰场、村庄、饮用水源地、河流等的地域。坑的位置和类型应有利于防洪。坑的深度应保证动物尸体、产品、饲料、污染物等被掩埋物的上层距地表1.5m以上。掩埋坑底铺2cm厚生石灰,掩埋后的地表也需用有效消毒药品喷洒消毒。工作人员在进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等危险作业时,必须穿戴防护服、橡胶手套、口罩、护目镜和胶靴等,做好自身防护;处置完毕后及时用消毒水洗手,接受卫生部门健康监测,出现不良症状时应尽快到卫生部门检查。
洪水期间,粪池漫溢,加上溺死的畜禽随水流动,严重污染了水源圈舍等环境。为消除环境中的病菌,切断传播途径,需组织人员对灾内的畜禽圈舍、交通要道等重点场所进行一次“大扫除”。重点是圈舍内外、牲畜市场、屠宰加工储藏等场所、交通运输工具等。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便、便宜、合适的消毒剂,并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消毒方法。金属设施设备的消毒,可采用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采取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饲料、垫料等,可采取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粪便等可采取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方式处理;污水沟、水塘可投放生石灰或漂白粉。另外,高温高湿、污水横流易滋生蚊虫,造成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病的传播,应做好洪涝区域的杀虫灭鼠工作,可通过喷洒灭蚊虫的化学药品,投放灭鼠药、捕鼠器等方法杀虫灭鼠。
洪灾过后,大部分畜禽会出现应激反应,造成自身抵抗力下降,从而更容易感染病菌。要根据本地畜禽疫病流行情况和前期免疫工作进度,再结合水灾后的抗体监测结果,抓好防疫工作的重点。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病要注意补免或强化免疫。同时做好免疫效果评估,及时补免抗体不达标的畜禽,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
组织工作人员对灾区开展临床监测,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记录。必要时对重点区域加大监测强度,一旦发现阳性畜禽,应严格按照要求立即处置。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疑似动物疫情后,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2名以上具有相关资质的防疫人员到现场进行临床和病理诊断,并按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每年夏季我国很多地区都发生洪涝灾害,有些地区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造成灾后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畜牧业生产遭受了重大损失。根据动物疫病发生的特点,洪灾过后应做好的重点工作是抢救落水活畜禽,对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点疫区内的畜禽圈舍、交通要道等进行全面消毒,对畜禽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确保涝灾后,畜牧业生产能迅速的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