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亮
(河北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镇畜牧兽医水产站 0653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羊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羊养殖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伴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羊群各种疾病的暴发愈发频繁,尤其是各种细菌性传染病的暴发,不仅对羊群的健康造成危害,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制约了我国养羊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羊群各种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刻不容缓。本文分别对羊几种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进行具体介绍,希望能够为羊类的养殖产业提供参考依据,将细菌性传染病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
肉毒梭菌类传染病是一类由肉毒梭菌毒素引起的羊中毒性疾病。肉毒梭菌毒素会麻痹羊的运动神经,使得其进食以及活动受到影响,甚至会对病羊的正常呼吸造成影响,使得其因呼吸困难而导致死亡。肉毒梭菌类传染病主要是由羊进食含有毒素或者腐烂尸体的草料而引起,其临床症状主要为食欲减退、进食以及呼吸困难,口水大量流出等。
羊肉毒梭菌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为:首先,对羊进行该类病毒的免疫接种;其次,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要加强对草料的质量检查工作,避免给羊群喂养含有毒素或者腐烂尸体的草料;第三,尽量给羊喂食新鲜的草料,对于陈旧的饲料应在100℃下加热10min后再进行饲喂。
首先,在发病的初期,可以对病羊通过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多价抗毒素,2d后对病羊注射硫酸卡那霉素;其次,通过葡萄糖盐水以及碳酸氢钠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而进行补液疗法[1]。
巴氏杆菌类传染病主要是由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热性以及散发性的传染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含有巴氏杆菌的粪便,巴氏杆菌可以通过羊的呼吸道、消化道以及伤口等进入羊的体内从而造成感染,此外,寄生虫也是该病的一个传播途径。巴氏杆菌类传染病其临床症状根据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败血症、浮肿以及肺炎三种。败血症的具体表现症状为:精神萎靡、食欲低下、病羊的粪便以及尿液里可以看到明显的血性液体;浮肿类的主要症状为:病羊的咽喉以及头颈等相关部位因充水而胀大;肺炎的主要症状为:病羊出现明显的咳嗽以及呼吸困难,其颈下皮肤部位以及咽喉部位可以看到明显的浆液浸润现象[2]。
首先,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要对新引入羊只进行疫情检查,或者隔离观察1个月后再引入到羊群,严格控制带菌羊的引入;其次,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应及时清除羊的粪便,并对羊舍做好卫生与消毒;第三,一旦发现病羊应立即将其隔离,并对其待过的羊舍,使用过的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第四,对于死羊应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第五,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羊舍的养殖密度,避免养殖密度过大,此外,还应定时对羊舍进行通风换气,防止因养殖密度过大以及羊舍内空气不流通导致羊群患病概率的增加。
可以对病羊连续2~3d肌肉注射氧氟沙星或者蒽诺沙星,也可以在饲料中掺入青霉素、庆大霉素、磺胺以及链霉素等抗生素供病羊服食。
羊链球菌类传染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以及败血性类的传染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带菌羊以及病羊。病羊的全身各组织均存在病菌,病菌会随着其分泌物以及排泄物排出体外,健康羊群接触到病菌后可经过呼吸道或者皮肤损伤而感染,也可能通过羊虱蝇的传播而被感染。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最急性的病羊在发病后1d内会死亡,急性病羊在发病2~3d内会死亡。病羊体温会突然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停止反刍、眼鼻中流出脓性分泌物、咽喉肿胀、呼吸困难、卧地不起,最终因抽搐而死亡[3]。
首先,对羊群进行免疫接种;其次,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因营养不良或者气温骤变导致羊群抵抗力下降而被感染;第三,对于病羊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并对其羊舍以及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第四,对于病羊的尸体应通过深埋等措施进行彻底的销毁处理。
每天2次,连续2~3d肌肉注射青霉素或者其他磺胺类药物;给病羊口服磺胺嘧啶或者复方新诺明,每天2次,连续服用3d即可痊愈。
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应重视羊群的细菌性传染病。在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密切观察羊群的生理表现,一旦发现患病羊只应立即对其隔离并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将细菌性传染病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才能促进我国羊类养殖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