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盼
(江苏农民培训学院 223800)
在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猪瘟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病毒性传染病。近些年,随着我国在猪瘟防控技术水平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和提升,猪瘟在我国各地的流行趋势基本得到了遏制。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两年猪瘟的流行与传播呈现出一些新的规律与特征,其主要表现为非典型性猪瘟与温和性猪瘟的形式,同时由其所引起的种猪持续性感染、仔猪先天感染以及与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等混合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且在临床上表现的更为复杂,由此带来猪瘟防控上的新挑战。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侵染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高接触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特征为发病急、稽留热、全身性小点出血、器官多发性出血、梗死和坏死等。在猪养殖业发展中,猪瘟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且其在养殖实践中比较常见。长期以来,猪瘟都是许多国家重点防疫的疾病种类。作为世界上猪养殖数量最多的国家,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威胁。通过对国内发生过的猪瘟急性案例研究发现,该病流行之初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痉挛、皮肤发绀、先便秘后下痢。目前,我国防控猪瘟的主要措施是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且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但由于一些地区的动物防疫检疫制度尚未规范、完善,使得猪瘟在此类地区仍然时有发生,且多以非典型猪瘟形式表现,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与仔猪先天性震颤。这些病例大部分快速死亡,少部分发展成为带毒猪。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我国每年因猪瘟死亡的猪的数量占病死猪总数的1/3以上,由此可见,该病仍然是国内猪养殖业发展的最大传染病。
目前,猪瘟在亚洲、南美洲、欧洲和一些远东国家与地区都有分布,且近年来该病的流行特征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在我国,该病的流行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流行范围广。近年来,随着国内规模猪场数量不断增加,生猪与肉制品频繁交易与运输,在国内多地都曾有猪瘟发病报道。其中典型病例与非典型病例均有发生。由此可以窥探出该病在我国的流行范围仍然相对广泛。
第二,呈散发性流行。近些年,猪瘟在我国呈散发性流行的趋势,且多发于3月龄以下的猪群。
第三,持续性与先天性感染较为普遍。
第四,混合感染情况增多,且病情愈加复杂,给该病的诊断与防控带来巨大困难。
第五,非典型猪瘟与温和型猪瘟形式普遍存在,此类感染多表现为症状轻、发病率低、病程长、死亡率低等特点。
在防控猪瘟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下几点:
3.1.1 坚持自繁自养
有条件的规模猪场,应当尽可能地坚持自繁自养,对猪场实施封闭式管理。对确需从外引进种猪或仔猪的情况,也一定要做好相关隔离观察措施与免疫检测工作。
3.1.2 跟踪监测
规模化猪场应当重视对猪群的免疫监测,及时掌握猪群免疫动态,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和控制猪瘟疫病。
3.1.3 .净化种猪
为避免发生种猪持续性感染与仔猪先天性感染的情况,则应当做好种猪群的净化工作,以消除该病隐患。
3.1.4 严格制定免疫程序
规模化猪场应当按照本场免疫监测结果制定与之相适的免疫程序,以防止出现因母源抗体而导致仔猪疫苗免疫失效的情况。
3.1.5 接种疫苗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我国预防猪瘟的唯一疫苗,也是有效疫苗。规模化猪场应当及时为易感猪群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3.1.6 加强病原检测
完善猪瘟病毒监测制度,打好猪瘟疫病防治基础。
在规模化猪场防控猪瘟工作中,仔猪免疫与种猪防控是两大薄弱环节。对此,应当强化仔猪免疫与种猪猪瘟防控工作。其中,在仔猪免疫工作中,首先应当确定仔猪最佳首免日龄。一般情况为28日龄是仔猪的最佳首免时间,在该时间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最好;种猪防控方面,也应当加强免疫跟踪与监测,全面掌握种猪整体免疫状态,尽可能地保证种猪群具有较高的抗体水平,同时坚决淘汰感染母猪,以此来减少病原种猪数量与控制仔猪感染情况。
此外,规模化猪场还应当做好猪瘟疫病的净化工作,这是猪场防控猪瘟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当前猪养殖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当然,通过扑杀全部带病猪群实现猪瘟的完全根除的做法并不现实,特别是对于因种母猪感染而产生的仔猪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情况,难以完全避免,这也是猪群实现完全净化工作的困难所在。但由此也可看出,猪群净化的重点在于种猪。为此,猪场应当重点培育无猪瘟病毒携带的种猪与后备种猪,同时依据本场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相关净化方案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