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卫
接受了来访,胡主任告诉我们:大家可能觉得这种肿瘤长在脑子里,一旦发病肯定很严重,能够迅速引起重视。其实不然,听神经瘤有一件温和的“外衣”,极易被忽视或误诊。早期症状仅为单侧耳聋、耳鸣及眩晕,易于被患者所忽视,甚至被医生误诊为中耳炎、高血压等,从而延误治疗。尤其是人到中年,比较容易出现头晕、耳鸣等情况。
但当出现耳鸣持续发作,越来越严重,或是打电话时有一侧耳朵虽然能听见声音,但几乎听不清对方说的啥,尤其还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就需要警惕了。
很多患者在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听力异常症状的时候,会认为自己是“上了年纪”、听力出现了退化,自以为是劳累过度、精神压力大等原因造成的,完全不到医院看病,要看也只是到耳鼻喉科看病,治疗多数时候也是不了了之。
等到症状加重后,经过各种检查后才发现得的是听神经瘤。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如果神经压迫时间长,肿瘤较大,尽管是良性肿瘤,危害也会很大。耳朵失聪不说,还会压迫脑干等重要结构,出现声音嘶哑、无法进食等情况,严重的甚至威胁到生命。
胡主任告诉我们:近几年随着医学的发展,听神经瘤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改善。手术的目的也从以前的肿瘤切除过渡到肿瘤切除加功能保留——即完全切除肿瘤外,保留面神经功能,让具有实用听力患者保留听觉功能。越来越多的患者术后保留了面神经功能及听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国际上,大型听神经瘤诊治中心目前是术后80%左右保留了面神经功能,50%左右保留了听觉功能。
当然,并非所有的听神经瘤手术都能够达到上述目标。患者面神经、听神经能否保留与肿瘤大小、术前听力水平直接相关。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术前有实用听力者,术后面神经及听觉功能的保存率就愈高;听神经瘤如能早期发现,面神经仅仅受到肿瘤推移,手术分离较为容易,术中面神经保护的成功率较高。一般3厘米之内的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都能做到很好地保留。而当肿瘤生长巨大时,长期肿瘤压迫可导致面神经严重变形,局部粘连难以分离,手术全切相当困难,面神经就很难保留了。总之,早期诊断对提高听神经瘤术后面、听神经功能的保存率至关重要。
除了肿瘤的大小之外,手术医生的显微操作技术、微创的理念,以及是否具备超声吸引、高速磨钻、神经电生理监测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也是决定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
临床中患者常会问:这是开颅手术还是微创手术?在老百姓的观念里,微创就是切口小,误认为小切口就是微创。其实,神经外科真正的、最重要的微创是指对脑组织、脑功能的微创,是追求对颅内神经、血管的干扰或者损伤达到最小。
目前,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首选方案,特别是首次手术,是治愈疾病的最佳时机。但手术涉及到保护重要的脑组织(如脑干),又要保护重要的血管(如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还要保护重要的神经(包括面神经、听神经、三叉神经、尾组颅神经),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甚至死亡。如果片面强调对头皮、骨窗的微创,却不重视保护脑功能的显微操作技术,在手术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勉强为之,最终只能是加重了脑损伤、甚至造成脑功能障碍,引起严重的后果。总之,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中,全切肿瘤,完美保护脑神经组织的前提下结合小切口,才是最好的治疗效果。
听神经瘤的手术确实是开颅手术,但并不是把患者的大半个脑壳掀开。在显微神经外科,听神经瘤的手术是在耳后开一个一元硬币大小的骨窗,患者耳后的伤口一般有食指那么长。
胡主任告诉我们:在大脑里,面神经和听神经是在同一个管腔里行走的,肿瘤压到听神经必然也会压到面神经,二者好比一对“难兄难弟”。因此,听神经瘤手术后容易出现面瘫,不管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的,合计发生率有60%~70%,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并发症。
面神经位于两层蛛网膜之间,而很多重要的血管在蛛网膜之外,如果能够准确地找到两层蛛网膜,并加以分离,则可以充分保护神经和血管,使得手术风险大大的降低。
南京脑科医院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追踪面神经,可以给患者做特殊的神经成像,评估神经和肿瘤的关系,从而做到手术中的精准“导航”,再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进行手术。目前医院听神经瘤全切率超过95%,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达到了90%以上。先进的技术和微创手术理念大大解决了听神经瘤术后面瘫的问题,成为近年神经外科领域最主要的突破之一。
胡主任说,如果术后出现了面瘫的情况,患者也不必过于焦虑:
如果在没有表情的时候面部完全正常,能够闭眼睛,但让患者做表情时反应迟缓。这种面瘫问题不是很大,不需要特别治疗,一般三个月到半年会慢慢恢复。可以做做针灸、按摩,有意识地锻炼面部的肌肉。就算练的时候面部没有任何变化,也要尽可能地去做。通过理疗和功能锻炼,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复。
如果面神经完全断了,出现了严重面瘫,对生活和心理影响非常大。可以找医生尽早做面神经吻合手术,重新将面神经接起来。当然,就算做了神经吻合手术,也不可能完全恢复面神经,但至少能保留住面神经的部分功能。这种神经吻合手术越早做越好,如果严重面瘫超过一两年,面肌就会萎缩,就算接上了面神经,意义也不大了。
高压氧治突发性耳聋要趁早
突发性耳聋,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伴耳鸣、眩晕、耳堵塞感。病因未明,可能与内耳血液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免疫反应有关。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改善微循环、使用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及高压氧治疗等。
众多研究表明,高压氧并用药物之综合疗法较单纯使用药物疗效更好。这是因为,突发性耳聋患者内耳外淋巴液氧分压低于正常,而高压氧可以使内耳外淋巴液氧分压提高数倍,这一效应在高压氧治疗结束后仍持续6小时;充足的氧有助于维持耳蜗感觉和神经细胞正常功能。此外,高压氧有减轻组织水肿、改善微循环、抑制免疫反应等作用。
中国及美国突发性耳聋治疗指南均推荐高压氧治疗,一般需要10~20次。但高压氧治疗要趁早,不能等西药、中药治疗无效后才想到高压氧,这时往往已过最佳治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