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久,高家登,拉琼
(那曲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总站,西藏那曲852000)
那曲地区是西藏的主要牧区之一,牲畜存栏也是全区首位,牲畜是牧区百姓赖以生存的主要支柱产业,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呈现出饲养数量多、规模化养殖水平低、动物防疫意识淡薄、病死动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从而在牧区随处可见乱处置、乱丢弃、乱喂狗等问题,而出售病死动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不仅带来了严重的动物疫病传染和环境污染的风险,而且对公共卫生安全也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在县、乡、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中,只有人头经费能够足额保证发放,而农畜产品安全、无害化处理等经费无任何专项资金,加之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常见多发病的防治、动物疫病的监测、家养犬的驱虫及犬粪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经费更显短缺,与繁重的工作任务越来越不相匹配,再加上本地区除了有一个不标准的无害化处理场所外,其他县、乡、村没有无害化处理场所,更无从谈起设备与规范不规范问题,使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成效不明显或很难开展。
由于政府对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机构投入不足,监管设备、设施缺乏,导致执法部门监管难度大、违法行为调查取证及处理相对较难,致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有关规定形同虚设。
目前,深埋是我地牧区养殖环节及屠宰环节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无害化处理场所的选择、技术上的要求,都有明确的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养殖场(户)或屠宰企业基本上都是随意处置病死动物及其产品,只是简单地挖掘掩埋病死动物及其产品,处理不够彻底,有的在处理过程中还会出现埋一半,露一半的现象。
随着交通的便利、牲畜交易、引种频繁,导致动物疫病频发,病死动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目前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仍是深埋,深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编制少、人员缺是目前县、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存在的问题之一,而这些专技人员还要承担区域内的动物防疫、检疫、农畜产品安全等工作,加之又没有专用的挖掘设备、运输工具,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开展。
动物病死后首先接触的是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养殖人员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意识。首先是强化饲养者的主体责任,明确其负有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动物死亡报告和处理情况报告的义务;其次是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通过电视培训、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法宣传病死动物的危害及无害化处理的法律法规,以此来提高养殖户及屠宰企业对病死动物无害化的责任和法律意识。
国家的政策具有不可忽视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当地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应结合牧区的实际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无害化处理场所设施设备,制定相应合理的无害化处理政策,把牧区的散养户、养殖场纳入无害化处理监管范围内,尽快建立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机构的主体责任,做到有法可依,有责可追的责任体系,让牧区广大的养殖场(户)户及时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
动物检疫监管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涉及动监、工商、卫生、司法等部门,即要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又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全面加强监督检查工作。一是各部门联合执法,对养殖场户、屠宰场和加工经营场所不定期检查,对随意丢弃、贩卖、收购、加工病死动物等违法行为一查到底,对违法违规处理病死动物的行为从严从重处理处罚,杜绝病死动物流向市场、餐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二是充分发挥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作用,对病死动物处理情况全程监管;最后是动监部门监督养殖场(户)规范建立养殖档案,坚持定期巡查,并对生产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是一项技术性相对较强的工作,而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坚持集中处理和就地处理相结合,严格指导落实当地屠宰场以及养殖场(户)建立健全无害化处理设施。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无害化处理的各项补贴制度,有效处理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阻力,相关专业部门要严格执行农业部《病死动物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养殖场(户)给予相应的补偿,使养殖场(户)减少损失,从而愿意主动配合动监部门按规定处理动物尸体。
地方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改革的相关意见,切实建立健全地、县、乡三级兽医工作体系,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严格明确职能、理顺关系、规范管理,高度重视基层兽医人员的培养,有效提高畜牧兽医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应对突发动物疫情所发生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合理增加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报酬,将村级动物防疫员纳入兽医系统的规范管理,加强对养殖场(户)不按规定处理病死动物的有效监管,有效提高我地动物卫生及畜产品的安全水平。
要想切实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病死动物危害性及无害化处理的宣传力度,加强动物产地、运输、流通、屠宰、加工等环节的监管,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从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