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小波
(浙江省嵊州市畜牧兽医联站崇仁分站,浙江嵊州312473)
猪喘气病又称为猪的支原体肺炎或是猪地方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一般在饲养管理不良的情况下容易发病,如在卫生较差、阴冷潮湿、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下容易发病。尤其是现在的养殖逐渐由传统的散养模式在向集约化模式转变过程中,随着养殖量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如果出现管理脱节,就很容易造成猪感染支原体而发病。本病发生后多呈现地方流行趋势,很难从养殖场清除。本文也是针对猪气喘病特点和防控进行总结,可以为本病的防控和消灭提供一些思路。
猪喘气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秋冬季节发病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冬季,发病率会更高。但本病在其他季节也可以发病。本病的感染发病猪和带菌猪为传染源,病原菌一般在肺部,经过呼吸道,通过打喷嚏、咳嗽、喘气等方式将病原菌排出体外,通过空气传播而感染健康猪。通常各个年龄和性别的猪都具有易感性,不同品种的猪也没有差别,通常是2月龄左右的仔猪最容易被感染,其次则是妊娠后期及哺乳期的母猪,成年猪群患病的情况通常为隐性或者慢性经过[1]。一般本病是在新疫区爆发流行,在老疫区感染本病后多为慢性临床经过。
发病猪一般在发病初期只是有轻微的咳嗽,同时会伴有少量的脓性鼻液或者黏液性鼻液[2]。并未见到精神和食欲方面的变化。病猪也不出现发烧情况。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由咳嗽开始出现喘气,且症状随病情不断的加剧。猪的腹部也出现一些随呼吸而动的起伏。呼吸加深加快,病猪出现张口呼吸,仔猪发病后表现更为明显。这时候开始出现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病猪的口腔和鼻腔开始流出泡沫状的液体,咳嗽逐渐剧烈,出现痉挛性的咳嗽,病猪一般不出现死亡,但对生长发育影响比较严重。如果此时继发感染,则体温马上会升高到40℃以上,出现病猪死亡情况。慢性发病一般表现为咳嗽症状,尤其是在运动和进食后更为剧烈,病情严重后将出现痉挛式的咳嗽,病猪食欲不振,渐进性消瘦。如果是隐性感染则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如果继发感染,则病情急剧严重,甚至会因为咳嗽和呼吸困难而死。
发病猪剖检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肺脏和淋巴结中,前期病变多为肺脏的不同小叶间的变化,主要是心叶、尖叶和膈叶。双侧肺脏病变基本呈对称变化,病变部位呈现出灰黄和灰白色,也有的出现淡红色和灰红色,肺脏组织变硬,与正常的肺脏组织界限比较明显。在气管或者是支气管中有大量的黏脓性的分泌物,在分泌物中可见有一些泡沫。肺门淋巴结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切面呈现灰白色,较湿润。
本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流行病学和结合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剖检情况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手段,一般是经过病原的分离培养,支原体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但生长缓慢而贫瘠,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瑞氏和姬母萨氏染色着色良好,镜检病原菌呈现多种形态,一般是以球状和杆状的较多,还有点状和分枝不规则状。由此可以确定为猪喘气病。
猪喘气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染给大群猪,造成全群发病。这就需要在发病前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预防,在发病后对病猪进行治疗和养殖场的净化。
在发病前的预防工作是最关键的,也是最主要的,只要预防工作做好了,就能够减少猪的感染和发病。预防常用的手段就是疫苗接种,当前常用的疫苗有猪支原体肺炎兔化弱毒疫苗。一般是在仔猪7~20日龄进行首免,在根据标准分量加入灭菌生理盐水、搅拌均匀后,使用专用针头为其注射,在接种60d之后,将产生抗体,免疫期8个月[3]。除了接种疫苗之外,还可以使用一些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常是将药物拌入饲料供猪采食。
本病的预防还是应该做到养殖场最好能够自繁自养,以及全进全出。这样可以避免在引进猪种时将病原携带进来。如果切实需要引进猪种,应该做好检疫工作,防止阳性带菌猪。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意消毒工作。消毒是首先要对猪舍内进行消毒,其次是对猪场内的器械和人员以及各种用具进行消毒。做好消毒工作,还需要保障猪舍的清洁和通风,避免过于潮湿和饲养密度过大。在饲养过程中要确保饲料没有发生霉变,并且提供清洁的饮水。
如果发现有猪发病应及时对发病猪进行隔离,并对原猪舍进行带动物消毒。并全群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常见的药物有土霉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等药物。对发病猪要使用药物及时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洁霉素肌肉注射,卡那霉素和土霉素也可以进行肌肉注射治疗。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